自印巴停火协议达成之后,印度就开始了一连串的“奇葩”操作。前有指鹿为马,对内封锁舆论,隐瞒冲突真相;后有丧事喜办,大肆庆祝“胜利”。而就在最近,有消息显示,一直想把内部矛盾转向外部矛盾的印度,不敢惹中国,挑了2个“软柿子”狠狠制裁。
综合《南华早报》的消息,在印巴停火协议达成后,印度民间迅速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制裁活动,全面抵制和土耳其、阿塞拜疆相关的一切商品和往来活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CAIT)甚至呼吁全面切断与两国的经贸往来。
为什么有这么个事儿?因为在印巴5月份刚刚爆发矛盾的时候,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印巴冲突中高调声援巴基斯坦,称“巴方的痛苦就是土耳其的痛苦”,并谴责印度“单边军事行动”。而阿塞拜疆也批评印度对巴打击“缺乏克制”。不光如此,印度还指责土耳其,向巴基斯坦出售无人机,直接威胁印度防务安全。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的立场,被印度视为对“南亚后院”的干涉,尤其两国与巴基斯坦的宗教纽带,即同为穆斯林国家。这一点,进一步刺激了印度教民族主义情绪。
更重要的是,在印度舆论中,一直认为土耳其与阿塞拜疆,对印度的贸易依赖度极高。因此,这种抵制将有极大概率真的伤害到这2个“软柿子”。数据显示,2024年印度对土耳其出口52亿美元,进口仅28.4亿美元,保持顺差;而对阿塞拜疆的贸易额更微不足道,进口仅193万美元。
经常关注南亚方面问题的朋友应该知道,莫迪凭借印度教民族主义上台,其执政逻辑依赖对外强硬姿态以凝聚民意。近期印度农业改革引发大规模抗议,农民群体占人口三分之二,成为莫迪连任的潜在威胁。通过炒作外部威胁,如土耳其支持巴基斯坦,莫迪可以顺利将公众视线从内政危机转向“国家安全”,巩固“强人领袖”形象。
为什么真正对印度造成杀伤的歼-10CE,和制造商中国,印度在内部提都不敢提,反而是对2个“软柿子”狠狠制裁呢?这其实不单纯是“欺软怕硬”,更是在担心煽动起民粹主义浪潮之后,会倒逼新德里政府战略转向,强行和中国爆发边境冲突,让局面彻底失控。更不用说,类似的对华抵制已经发生过多次,可效果甚微,印度和美国一样,无法摆脱对中国商品的依赖。而土耳其和阿塞拜疆,则容易控制得多。
所以整体来看,印度对土耳其与阿塞拜疆的抵制,本质是国力不足下的“替代性发泄”。莫迪政府试图以民粹转移矛盾,却暴露了其外交战略的短视:经济影响力薄弱、多线地缘压力、对华依赖难以摆脱。若印度无法跳出“对内煽动、对外树敌”的循环,其“大国梦”或将止步于一场自我陶醉的民粹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