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从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过去30多年了,快70岁的她依然健在。面对癌症的折磨,她的身体却依旧充满活力,比很多健康人还要显得精神。这让很多人感到困惑,为什么有人得了一种癌症就去世了,而她却能在多种癌症的困扰下依然活得这么好呢?
误解与真相
其实,人们对张海迪的身体情况存在着误解。她患上的基底细胞上皮瘤虽然是一种较为恐怖的疾病,但和癌症相比还是有一定区别的。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人们往往容易“听癌色变”,认为只要是和癌症沾边的疾病就是不可治愈的。但实际上,张海迪患上的这种病更像是一种肿瘤,而非皮肤癌。在接受了大量的治疗之后,她的身体情况已经明显有了好转。这就是她身体如今仍旧健康和充满活力的根本原因。
苦难与自强
尽管张海迪的疾病不是无法治愈的癌症,但多年来,她被病痛折磨却是不争的事实。真正让她扛过了苦难、改变命运的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1955年秋天,张海迪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聪慧活泼的她是父母的掌中宝,家里经常回荡着她的欢声笑语。可是,五岁那年,年幼的她突然摔倒在地上,起初老师还以为这只是个小意外,直到发现她胸部以下竟然没有了知觉,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经过检查,她被确诊患上了脊髓血管瘤,成为了高位截瘫患者,身体三分之二的部分从此彻底失去了知觉。那时候她才五岁,还没来得及体会世界的美好,就要面临如此残酷的现实。
从此之后,她便经常出入医院,尽管经历了三次大手术,却仍旧没办法改变坐在轮椅上的命运。因为身体的残缺,许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她,无奈之下,她只能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在家中完成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还掌握了多门外语。命运最开始降临的时候,她也曾哭过、质问过、委屈过,不明白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三十六岁那年,她再次被诊断出基底细胞上皮瘤,这对她的身体状况来说几乎是雪上加霜。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早早明白了改变人生的钥匙其实就掌握在自己手中。小时候,父母工作的时候,她凭借着对医学的兴趣,自学了医术,治疗了不少乡亲们,获得了大家的称赞和喜爱。她还当起了老师,为山村的孩子们授课,教导他们知识,带着他们唱歌,让他们学会乐观面对人生,就像她自己一样。
精神与价值
在面对人生的一次次打击时,张海迪始终能抛弃苦难,在痛苦中笑对人生,不断突破自己。随着她的事迹被报道,更多的人认识了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虽然她的人生被禁锢在了轮椅上,但她的精神是自由的。在文学事业上,她凭借优秀的外语能力翻译了不少著作,还创作了不少作品,细腻的文字打动了很多人。受到关注之后,张海迪成为了大家心目中身残志坚的代表,她的故事激励了很多人。
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和她相似的残障人士获得了更多的关爱。正是因为她感受过生活的不便,所以才能更好地体会到生活中的辛酸,明白这一群体生活的困难。她的身体虽然存在遗憾,但她的生命是圆满的,正如她所说“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贡献”,张海迪实现了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