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19日在社交媒体发布视频说,以色列将“接管整个加沙地带”。内塔尼亚胡说,以军在加沙地带开始大规模战斗,并取得进展,“我们将控制整个加沙地带”。
以色列政府18日宣布,在加沙地带启动代号“基甸战车”的地面行动,同时将“立即允许”人道主义物资重新进入加沙,并正推动“结束战争”的谈判。19日,九辆卡车获准通过凯雷姆沙洛姆口岸进入加沙。
▲当地时间5月19日,以军坦克在加沙地带的边界线继续攻击图源/视觉中国
新华社此前报道称,当地专家认为,以色列扩大在加沙地带军事行动的计划或意味着以方战略重点从“突袭”转向“占领”,同时内塔尼亚胡也意图借此举“以战养政”,转移国内政治和司法压力。这一做法也引发国际社会谴责和国内民众不满。
以政府首次承认加沙面临饥荒风险
封锁2个多月后,救援物资获准进入
据报道,自今年3月2日起,以色列军队对加沙实行了全面封锁,不准任何物资进入加沙。近日,以军方高层和内塔尼亚胡政府开始无法抵抗巨大的人道主义压力。以色列政府内阁开会时,各官员接收的信息显示,加沙地带确实已经处于“饥荒的边缘”。
据联合国官网19日报道,当天九辆卡车获准通过以色列与加沙地带东南部交界处的凯雷姆沙洛姆口岸进入加沙。这是以色列封锁加沙2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准许救援物资进入加沙。
▲载有人道主义援助的卡车进入凯雷姆沙洛姆过境点 图源/视觉中国
以色列国防部领土活动协调部表示,19日被获准进入加沙的援助物资是“根据以色列国防军专业官员的建议和政府的指示,所有援助物资都是经过国防部过境点管理局人员的彻底安全检查后转运的。”
以色列外交部总干事伊登·巴尔·塔尔表示,这批货物包括面粉、婴儿食品和医疗用品。他还补充说,“未来几天,以色列将为数十辆援助卡车进入加沙提供便利。”
不过联合国主管人道主义事务的副秘书长弗莱彻强调,这点援助对加沙不过是杯水车薪。他呼吁以色列必须从明天清晨开始放行更多救命物资进入加沙。
弗莱彻说:“我们已获得保证,现有成熟机制将保障我们工作顺利开展。以色列同意采取人道主义通报措施,将大幅降低行动中的重大安全威胁。”他还表示联合国已制定明确、原则性与实操性兼备的大规模拯救生命的方案。
英法加联手谴责,
内塔尼亚胡政府面临巨大外交压力
据报道,英国、法国和加拿大领导人5月19日发布联合声明,谴责以色列在加沙地带新一轮“令人震惊的行动”,呼吁其立即停止在该地带的军事行动,并允许人道主义援助进入,否则他们将采取包括制裁在内的联合行动。
▲当地时间5月19日,加沙地带杰巴利耶排队等待发放食品的巴勒斯坦民众图源/视觉中国
三国领导人的联合声明称,以色列政府拒绝向平民提供必要的人道主义援助是不可接受的,这有可能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我们反对任何扩大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企图”。声明还表示,“不会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的这些恶劣行动袖手旁观。如果以色列不停止新的军事攻势并解除对人道主义援助的限制,我们将采取进一步的具体行动予以回应”。声明中没有详细说明将考虑采取什么行动,但表示行动“包括有针对性的制裁”。
据新华社报道,强大的外交压力也逼迫以色列政府做出改变。以总理办公室18日表示,“将立即允许恢复”向加沙地带运送“基本数量”的人道主义物资。内塔尼亚胡19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就这一做法给出说明,称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参议员告诉他,他们可以向以方提供赢得战争所需的一切帮助,但不能在将来“收到(加沙地带)饥荒的影像”。
内塔尼亚胡没有说明这些参议员的国籍。他表示,为了实现胜利,“无论是从实用考虑还是外交考虑”,以色列不能让加沙地带沦落到“饥荒的地步”。
以色列战略转变?
分析:内塔尼亚胡想“以战养政”
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以军一度采取“突袭后撤离”的模式,即以空袭等方式摧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基础设施,然后撤离。而按照内塔尼亚胡的说法,以方新的军事行动目标是击败哈马斯,并在这一过程中确保被扣押人员获释。这意味着,以方行动重点不再是“军事打击”,而是“地面占领”。
新华社援引以色列分析人士认为,内塔尼亚胡政府扩大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也是出于其内政考虑,试图以此维系执政联盟的稳固,转移内塔尼亚胡面临的司法压力。
以色列政治分析师阿莫斯·哈雷尔认为,内塔尼亚胡希望通过新军事计划安抚和争取执政联盟内部极右翼势力的支持,以避免政府垮台。
以色列区域外交政策研究所所长尼姆罗德·戈伦表示,以色列政府围绕加沙地带的军事决策正越来越多地“建立在政治盘算上”,这种“以战养政”的政治行为正把加沙局势推向长期化和非理性化。
红星新闻记者 郑直 综合新华社、环球时报
编辑张寻 责编 魏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