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瓦青砖的川西院落里,金发碧眼的“歪果仁”总是仰头惊叹雕花门楣,举着手机狂拍屋檐下流光溢彩的蜀锦。推开另一扇朱漆大门,窑火锻造的荥窑砂器上,栩栩如生的玫瑰绽放,外国友人再次连呼“amazing!”
这里不是别处,正是天府新区的官塘,一个距离兴隆湖仅4公里的地方。如果说,兴隆湖畔,翻涌着科技浪潮。那既保留了古朴院落的自然美景,又融合了四川非遗的天府官塘非遗小镇,则是一座用非遗折叠时间的超级村落。
作为天府新区传承、传播非遗的重要窗口,天府官塘非遗小镇集聚了蜀锦、蜀绣、木雕、金石篆刻等10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非遗工坊、非遗集市、非遗研学等活动的频繁开展,再现了天府文化记忆。
一站式在官塘感受多种非遗的魅力,不只是成都人喜欢,“歪果仁”也爱。
在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来临之际,四川天府新区率先以国际化思路开展非遗传承交流活动,创新推出了“守艺探寻”非遗体验系列活动,并吸引了一批会耍的外国友人来到官塘。
从推开门的那一刻起,大家对传统非遗的赞叹之声就停不下来,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启在天新非遗工坊与特色点位的参与体验。
当"歪果仁"推开
天府官塘非遗小镇的朱漆木门
丘陵浅山上,官塘成片民居惊艳出现。院落远看很美,风格统一。走近散落在竹林坡地里的古建院落,推开每一扇门,里面却是不同的天地,每走一步都像在开非遗盲盒。
其中陆游醉饮的粲庐里,古法川菜与稻田光影共舞。蜀锦博物馆中,千年织机吱呀作响,织出“寸锦寸金”的诗意。
刚踏进蜀锦博物馆,外国友人们就是一阵猛拍。这里是行走的锦绣世界,墙面全被流光溢彩的蜀锦纹样包裹,仿佛掉进唐代刘禹锡笔下“女郎剪下鸳鸯锦”的诗画中。
作品上的熊猫,是全世界人民都喜爱的中国元素。一眼发现“青铜面具”图案,小姐姐立刻露出“我知道”“我看过”的微笑。
精美绝伦的蜀绣工艺品,只要看过一眼,就令人叹为观止。当得知一匹锦缎要织两个月,一米蜀锦的价格超过万元,博物馆中顿时响起一片“WOW”声。
来到国家级非遗荥经砂器烧制技艺的活态展馆——天府官塘非遗小镇里的荥窑博物馆,不同砂器奏响的“土与火之歌”让外国友人探寻到另一项中国古代技艺的魅力。
在这里,完整保留了秦末汉初延续至今的古法工艺。采用白善泥与二碳混合的原料土,经采料、制胚、晾晒、焙烧等十余道工序,在高温下淬炼,最终形成兼具实用与艺术价值的砂器。
从泥土变身为艺术品的过程奇妙无比。听说成都人熬中药、熬粥都爱用荥经砂锅,一位外国留学生展现出极浓的兴趣,“so,where can I buy it?”
看见一样,喜欢一样,想拥有一样,然后,外国友人们惊奇的发现,根本买不过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处处是非遗。在天府官塘非遗小镇,包括成都银丝画、棕编等本土精品非遗作品,每一款都在发出令人心动的呼唤。
外国友人非遗闯关奇遇记
我在官塘
打卡古香古色的街区,参观古建筑组成的非遗院落,感知非遗传承的新范式,这,只是穿越时空的初体验。
对外国友人们而言,和非遗相关的手作体验,才是真正的大冒险。是翻车失控,还是惊艳全场?欢迎收看《外国友人非遗闯关奇遇记之我在官塘》。
第一关
古法香囊的嗅觉暴击
当东方植物的药香遇上西方鼻子,制作香囊的体验过程,注定比香水发布会还刺激。闻了闻盒子里的五款药材后,小哥眉头一皱,内心多半在想,“这到底是啥。”
丁香、薄荷、艾草、紫苏和石菖蒲,五款不同功效和味道的药材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按照通行的配方组合,适合制作成供端午节佩戴的香囊。
在非遗老师的鼓励下,更胆大的人伸出舌头,品了品味道后,继续问道,“能吃吗?”“当然可以。”外国朋友果真咬了一小口,很是喜欢。
认识香料,识别味道是香囊制作的必经之路。让外国友人用“中国天平”——秤,称出所需的克数,又是一道难题。第一次用,怎么秤砣就掉下去了?
待终于将香料称重完毕倒入碗里,画圈捣药臼的过程中,外国朋友找到了中国古方里的节奏密码。随着一枚香囊的最终完成,中国古代的爱情密码也被外国朋友破解。
“在中国古代,香囊相当于钻戒,是定情信物。”女子缝制之后,会送给心爱的人。“《甄嬛传》中,皇帝佩戴了很多个香囊,一方面说明皇帝老婆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掩盖身上的味道。”
外国友人没看过《甄嬛传》,但老师这么补充后,也全都露出听懂、掌握知识点的微笑。
第二关
拓印工坊的力学较量
传承手工之美、文化之韵,非遗拓印作为一项传统技艺,同样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当外国朋友拿起鬃刷轻轻捶打宣纸时,垫在下面的汉砖也没想到,两千年后会被外国友人“按摩”,只是下手没有轻重。
体验环节用的砖块,不是真正的汉砖,是仿制的砖块。每一块砖的图案和文字各不相同,不管是“顺遂”还是“吉祥”,任选一个,对外国朋友而言,都是luck!
拓印的手法看起来简单,将宣纸放在砖上面,喷水,用刷子捶打,宣纸上出现明显的图案后,等待水分蒸发到一定程度,再用裹上丝绸的拓包涂色。每一步都很考耐心和力道。
德国小伙喷水喷得最好,图案显现得最完美,涂色却成了丢分项,力道过大,颜色过满。女生们在涂色上明显更有优势,要义是,“蘸少许颜料,像化妆拍粉一样,轻轻的、慢慢地涂。”
包裹丝绸的拓包就是粉扑,确保出墨的均匀性和细腻度。拓包所蘸取的红色颜料就像腮红,从宣纸的中间晕开。你看,不知不觉间,中国传统的拓印手法和国际流行的美妆时尚之间,其实有很多共通点。
拓印,无疑是最受外国友人欢迎的非遗体验之一。一张印完,紧接着大家又主动印第二张、第三张……一位女士已经计划好,将其中一张送给自己的妈妈。这一定是一份最有心意的中国礼物。
终极大考
漆扇出水的东方玄学
最简单的,其实也是最难的。比如最后一关,制作漆扇。乍一看,体验的过程,只是将扇子浸入大漆的水缸中,而后拿出来即可。
其考点在于:它要求制作者在掌握大漆特性的基础上,通过巧妙的手法和精细的操作,将色彩与图案完美融合,展现出漆扇的独特魅力。
选自己喜欢的大漆颜料时,外国小姐姐很是开心,粉色是主色,再加入一些其他颜色。颜料在清水中晕染成抽象水墨,执扇者以魔法手势将空白扇面浸入漂浮的漆液。取出后,小姐姐两眼发呆,为什么粉色不是主色?
漆液附着在扇面上的纹路和颜色效果瞬息万变,这正是漆扇的魅力之一。每一次制作,都像是在开盲盒。
有什么办法能让最终的呈现效果是自己所想的吗?
一位学化学的留学生决定严格控制剂量,将心仪的颜色以滴为单位加入水中。漆扇制作完成的效果似乎不错。当另一位外国友人将扇子拿出后,其独特的花纹和近乎完美的配色,受到了现场的一致欢呼。
小小一把非遗漆扇,不仅是工艺的传承,更是流动的东方美学。到底什么样的漆扇算好看,或许不应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一把漆扇都是时间与自然联袂签名的孤品,是属于制作者自己的宇宙和星辰。
从蜀绣里,看见中国人用绣花针施的魔法。于荥窑中,聆听泥土与火共舞的高歌。一张拓印,棕刷轻扫间唤醒沉睡千年的碑刻纹路。
随着天府新区非遗体验一日游活动的结束,神秘的东方力量已在外国友人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里,非遗不再是橱窗里的历史,而是让世界笑着触摸的烟火日常。
因对非遗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重视,天府新区的传统脉动与科技轰鸣得以共振,并演绎着公园城市“心灵原乡”与“未来实验室”的奇妙共生。
接下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四川天府新区配套活动——第一届中意时尚生活周,还将在面向世界和连接你我中,推出更多非遗系列活动,带你全方位解锁新区非遗,开启一段奇妙之旅。
今日编辑 | 大榜
摄影 | cicada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