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我站在女儿家的阳台上,望着窗外的夜色发呆。
屋内传来欢声笑语,麻将牌的碰撞声此起彼伏。
“爸,你走吧,他们不习惯有外人在场。”女儿的话仍在耳边回响。
我不明白,什么时候我成了自己女儿家的“外人”?
风吹来,我裹紧了外套,感到一丝寒意。
这个夜晚,似乎比我想象的要冷得多。
01
老伴走后的第三个年头,我习惯了一个人的生活。
早上六点起床,煮一碗清粥,配上几样小菜。
饭后遛弯,和小区的老头们下下棋,聊聊天。
日子过得简单,但也算充实。
我住的是老小区,没电梯,楼道灯时亮时不亮。
好在我身体还行,上下五楼不费劲。
老伴走时嘱咐我:“要照顾好自己,别给孩子添麻烦。”
她总是这样,把所有人都放在心上,最不在意自己。
我记得她住院那段日子,不让我告诉女儿。
“小芳工作忙,别打扰她。”她总是这么说。
最后还是瞒不住,女儿赶来时,她已经走了。
葬礼上,女儿哭得伤心,女婿也很难过。
那时我感觉,虽然老伴走了,但我还有家人在身边。
日子一天天过去,女儿的电话渐渐少了。
从一周一个,变成半月一个,后来一个月也难得有一个。
我知道年轻人忙,也不想过多打扰。
只是过节时,心里总会泛起一丝孤独。
电视里的团圆饭,让我想起以前一家人坐在一起的时光。
节前三天,女儿的电话打来了。
“爸,今年到我们家过节吧。”
我有点意外,也有点高兴。
“不用了吧,我自己在家挺好的。”我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已经开始期待。
“妈不在了,你一个人多孤单啊。来我们家热闹点。”
女儿的语气很坚决。
“好吧,那就打扰你们了。”
我答应下来,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放下电话,我就开始准备礼物。
给女婿买了他爱喝的茅台,1500块钱,是我小半个月的退休金。
给外孙准备了压岁钱,一个大红包,里面是3000块钱。
又想着女婿家人可能也会来,又多准备了几个小红包。
我还去市场买了些新鲜的食材,准备做几道拿手菜。
老伴在世时总夸我的红烧肉做得好,女儿小时候也爱吃。
我想着或许能在女婿家露一手,让大家高兴高兴。
回家翻出衣柜里最好的一套衣服,是去年女儿送的,还没怎么穿过。
试了试,有点大了,我这两年瘦了不少。
不过好在整体看起来还算精神。
临出门前,我又看了看镜子,刮了胡子,梳了头发。
我想让女儿看到,没有老伴后,我也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
出租车停在女儿家楼下,我拎着大包小包走下车。
女儿住在城西的高档小区,保安看了我两眼,狐疑地问我去哪。
我说我是来看女儿的,他才放我进去。
电梯里,我整理了一下衣服,心跳有点快。
三年没见面了,不知道女儿和女婿变了多少。
外孙应该长高了不少,上次见他还是上初中。
门铃响后,开门的是女儿。
“爸,你来了。”
她脸上带着笑,但我总觉得那笑容有点勉强。
“嗯,路上有点堵,晚了一会儿。”
我跟着她进了门,客厅里已经坐满了人。
女婿从沙发上站起来,走过来接过我手里的袋子。
“爸,路上辛苦了。”
他的语气很客气,就像对待一个普通客人。
我环顾四周,认出了女婿的父母,还有他的兄弟姐妹和他们的孩子。
一共七八个人,坐在宽大的客厅里,各自说着话。
看到我进来,大家都停下来,点头示意。
女婿的母亲站起来,说:“老李来了,快坐。”
她的语气也很客气,但没有太多热情。
我被安排在一个角落的单人沙发上,感觉有点局促。
女儿给我倒了杯水,然后就去厨房忙活了。
02
客厅里的谈话继续,大家聊着我听不太懂的话题。
股票,房价,孩子的学区房,出国留学。
我想插几句话,但总找不到合适的时机。
“小芳爸,听说您退休了?”女婿的父亲问我。
我点点头:“退休好几年了。”
“一个人生活方便吗?”
“还行,习惯了。”
“要不考虑去养老院?现在有些养老院条件很好的。”
我笑了笑,没接这个话。
女婿的母亲插嘴:“现在不是有那种以房养老吗?听说挺好的。”
我感到一丝不自在,不明白为什么话题会突然转到这上面。
“我现在自己照顾自己挺好的,不用麻烦别人。”
话题就这样结束了,大家又聊起了别的事。
我坐在角落,像个局外人,听着他们说笑。
吃饭的时候,我才发现桌上的菜已经准备好了。
我带来的食材放在厨房一角,没有动过。
“爸,您带的东西我们改天再做。今天菜已经够多了。”女儿解释道。
我点点头,心里有点失落。
本来想着做几道拿手菜,让大家尝尝。
现在看来是没机会了。
饭桌上,大家边吃边聊,气氛热闹。
我偶尔插一句话,但总感觉打断了他们的节奏。
女婿给我倒了杯酒,是我带来的那瓶茅台。
“爸,尝尝,这酒不错。”
我小抿一口,点头称赞。
其实我很少喝酒,老伴在世时总说酒精对我的胃不好。
但今天是节日,我想融入这个气氛。
“听说老李家那边的老房子现在值钱了?”女婿的父亲忽然问道。
我愣了一下:“还行吧,那边要拆迁了,但补偿不高。”
“现在那种地段,拆迁肯定不少钱啊。”
我摇摇头:“具体还没定下来,说是按面积补偿。”
女婿插话:“爸,您那房子建筑面积多大?”
我心里有点奇怪,但还是回答:“不大,就七八十平米吧。”
“那也不少了,现在那边的地段很好。”
我点点头,不再多说。
吃完饭,女婿的父亲提议打麻将。
“正好四个人,我和老伴,还有小李,亲家,咱们打两圈。”
女儿看了我一眼:“我爸不会打麻将。”
“不会啊,那太可惜了。”女婿父亲有点失望。
女婿的弟弟站起来:“那我来吧。”
四个人很快围坐在麻将桌前,其他人在旁边看电视或玩手机。
我坐在沙发上,不知道该做什么。
“爸,您要不要去休息一下?我给您收拾了客房。”女儿走过来问我。
我摇摇头:“不困,我就坐会儿。”
“那您看会儿电视吧,遥控器在茶几上。”
她说完又回到麻将桌前。
我拿起遥控器,随便找了个频道,声音调得很小,生怕打扰到别人。
电视上播着春节晚会的重播,欢声笑语充满了屏幕。
我看着屏幕,思绪却飘得很远。
记得小芳小时候,最爱看春晚。
每到除夕夜,她都会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节目开始。
我和老伴陪着她,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现在想来,那时的日子真好。
虽然物质条件差,但心里踏实,温暖。
03
不知不觉,麻将打了两圈。
女婿的母亲站起来,说要准备夜宵。
“小芳,你来帮我一下。”
女儿跟着去了厨房。
我想着或许可以帮忙,就站起来走向厨房。
“我来帮忙吧。”
“不用不用,您是客人,坐着就好。”女婿母亲连忙摆手。
我尴尬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客人?
我什么时候成了女儿家的客人了?
女婿家的阳台很宽敞,能看到远处的城市夜景。
我站在那里,点了一支烟。
老伴在世时,我答应过她不再抽烟。
可是这三年,我时不时会忍不住。
特别是心里不舒服的时候。
夜风有点凉,我裹紧了外套。
身后传来麻将碰撞的声音,夹杂着笑声。
我回头看了一眼,大家玩得正开心。
没人注意到站在阳台上的我。
这种被忽视的感觉,让我想起了老伴刚走那会儿。
独自一人坐在家里,电视声开得很大,就为了不让屋子太安静。
我深吸一口烟,缓缓吐出。
烟雾在夜色中散开,就像我此刻的心情。
我想起老伴临走前的话:“别给孩子添麻烦。”
也许,我真的成了麻烦。
正想着,阳台的门被推开了。
女儿走了出来,站在我身边。
“爸,您在这儿啊,找您半天了。”
我掐灭了烟:“有事吗?”
女儿看了看我,欲言又止。
“有事就直说吧。”我说。
“爸,你走吧,他们不习惯有外人在场。”女儿低声说道。
我愣住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外人?”
女儿的眼神躲闪:“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他们平时聚会就这几个人,可能...”
“我明白了。”我打断她的话。
“我送您回去吧,改天我们再聚。”女儿补充道。
我看着她,想从她脸上找到一丝愧疚,却只看到为难。
多么陌生的面孔,这真的是我的女儿吗?
我没有立即回答,只是沉默地看着远处的灯光。
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但没有一盏为我而亮。
“爸,您别误会,不是不想您留下...”
女儿还在解释,声音越来越小。
“我知道,我这就收拾东西。”
我转身往屋里走,女儿跟在后面,还在说着什么。
经过客厅时,大家都抬头看了我一眼,然后又低头继续他们的活动。
仿佛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影子,不值得多看一眼。
我走进客房,开始收拾行李。
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我来时就带了几件换洗衣服。
女儿站在门口,欲言又止:“爸...”
“不用送了,我自己打车回去。”我打断她。
“不行,我送您。女婿开车送您。”
我摇摇头:“不用麻烦他,我自己能行。”
“那我送您。”女儿坚持。
我没再拒绝,只是默默地收拾东西。
门外传来女婿的声音:“怎么了?”
“我爸要回去,我送他。”
“这么晚了,要不住一晚明天再走?”
女婿的话听起来很体贴,但我知道只是客套。
“不用了,我习惯自己家。”
我提起包,走出客房。
经过客厅时,我对女婿的父母点点头:“打扰了,我先回去了。”
女婿母亲笑着说:“这么快就走啊?”
我笑了笑,没有回答。
女婿站起来:“要不我送您?”
“不用,小芳送我就行。”
出门前,我想起了红包,连忙从包里拿出来。
“给外孙的,还有你们的。”
我把红包塞给女儿和女婿,又把几个小红包给了女婿:“给你家人的。”
女婿接过红包,有点尴尬:“爸,这太客气了。”
我摆摆手:“应该的。”
04
电梯里,女儿低着头,不说话。
我也沉默着,心里有说不出的苦涩。
出了小区,女儿帮我拦了出租车。
“爸,您到家给我打电话。”
我点点头,没有多说。
上车前,女儿忽然抱住我:“爸,对不起。”
我拍拍她的背:“没事,你有你的生活。”
出租车开动了,我没有回头。
不想让女儿看到我眼里的泪水。
车窗外的景色飞快闪过,就像我的心情,一片模糊。
半路上,手机响了。
是个陌生号码。
我接起来:“喂?”
“老李啊,是我,老王。”
是我的老同事,也是多年好友。
“这么晚了有事?”我问。
“听说你去女儿家了,回来了吗?”
“在路上,马上到家了。”
“那行,我们几个老家伙在你楼下等你。”
我愣了一下:“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来了你就知道了。”
挂了电话,我满腹狐疑。
这么晚了,老王他们来干什么?
车子停在小区门口,我付了车费下车。
果然,老王和另外几个老朋友站在那里。
“你们这是...”
老王笑着说:“来接你啊。听说你从女儿家回来了,我们寻思着你心情可能不好,就来陪陪你。”
我有点感动,又有点好奇:“你怎么知道我去女儿家了?”
“前天你不是跟我说的吗?还挺高兴的。我寻思着你这么晚回来,肯定是出了什么事。”
老王太了解我了,我们认识四十多年了。
“进屋说吧。”
我领着他们上楼,心里的阴霾渐渐散去。
我的房子虽小,但收拾得很整齐。
老伴走后,我把所有东西都归置得井井有条。
老王他们进来,四处打量。
“不错啊,老李,收拾得挺干净。”
我笑了笑:“一个人住,东西少,好收拾。”
“来,给你带了好东西。”
老张从包里拿出一瓶白酒和几盒熟食。
“大晚上的,喝什么酒。”我皱眉。
“过节嘛,喝点应该的。”
老王从冰箱里拿出杯子,倒上酒。
“说说吧,女儿家怎么样?”
我叹了口气,把今晚的事情简单说了。
说完,屋子里一片沉默。
老王拍拍我的肩膀:“别想太多,孩子大了,有自己的生活。”
老张却不这么想:“不对劲,你女婿家人那态度,明显有问题。”
我苦笑:“能有什么问题,就是嫌我碍事呗。”
老张摇头:“不像,我觉得他们另有目的。”
“什么目的?”
“你那老房子不是要拆迁吗?”
我点头:“是啊,快了。”
“补偿多少知道吗?”
“还没定,估计按面积来。那房子地段不错,应该不少钱。”
老张若有所思:“你女婿家人问你房子的事了吗?”
我回想了一下:“问了,饭桌上问的。”
“看吧,我猜就是为了这个。”
老王插嘴:“别胡说,人家小两口挺孝顺的。”
我没接话,只是默默喝酒。
第二天一早,我接到了拆迁办的电话。
“李先生,您的房子评估报告出来了,补偿金额是380万。您看什么时候有空,过来签个字?”
380万,比我想象的要多。
我老家那房子是祖上留下的,地段不错,但房子本身已经很旧了。
现在那一片要开发商业区,所以补偿丰厚。
我答应下午去办手续。
放下电话,我思索着这笔钱该怎么处理。
老伴走时,我们就商量好了。
如果拆迁有了眉目,补偿款一部分留给自己养老,剩下的给女儿。
现在看来,计划需要改变了。
我拨通了老王的电话:“老王,有空吗?我想找你商量点事。”
“怎么了?拆迁的事有眉目了?”
“嗯,评估报告出来了,380万。”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不少钱啊。你打算怎么处理?”
“这不是想找你商量吗?”
“行,我中午过去,咱们好好聊聊。”
05
挂了电话,我坐在窗前发呆。
阳光照进来,温暖而明亮。
老伴要是还在,一定会很高兴。
这钱够我们两个安度晚年了。
可惜,她看不到了。
我独自一人,这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正想着,手机又响了。
是女儿。
“爸,您昨晚回去了吗?”
“回来了,睡得挺好。”
“那就好。爸,关于昨晚的事,我想解释一下...”
“不用解释,我理解。”
“爸,我和女婿商量了,下周我们去看您,好吗?”
我愣了一下:“有事?”
“没事就不能看您啊?”女儿的语气有点撒娇。
我笑了:“行啊,随时欢迎。”
“那就这么定了,下周六。”
挂了电话,我感到有些奇怪。
昨晚还赶我走,今天就要来看我?
难道真如老张所说,他们是冲着拆迁款来的?
我摇摇头,不愿往坏处想。
毕竟,那是我的女儿啊。
中午,老王来了,带着他拿手的红烧肉。
“尝尝,我做的可比你强多了。”
我笑着接过:“那我得好好尝尝。”
吃饭的时候,我把拆迁的事告诉了他,也说了女儿今天的电话。
老王听完,若有所思:“你打算怎么处理这笔钱?”
“原本想给小芳一大部分,自己留点养老。现在嘛...”
“现在怎么想的?”
我叹了口气:“不知道,心里乱糟糟的。”
老王放下筷子:“我给你出个主意。”
“什么主意?”
“咱们几个老哥们不是一直想去云南旅游吗?正好拿这钱,咱们痛快玩一圈。”
我笑了:“就知道玩。”
“认真的,你一个人在这儿闷着,有啥意思?趁着身体还行,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点点头:“这个想法不错。”
“那就这么定了。你先别告诉你女儿钱的事,看看她下周来是什么态度。”
我有点犹豫:“这样好吗?”
“怎么不好?你总得知道她到底是为了什么来看你啊。”
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行,就这么办。”
一周后的周六,女儿和女婿如约而至。
这次只有他们两个人,没带外孙,也没有女婿家人。
女儿拎着大包小包的东西,一进门就开始收拾。
“爸,您看这些水果,新鲜的,我特意去市场挑的。”
女婿也很热情:“爸,最近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
我看着他们忙前忙后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
“我挺好的,不用忙活。”
“哪能啊,我们都多久没来看您了,心里过意不去。”女儿一边说一边打开带来的保温盒:“看,您最爱吃的红烧肉,我今早做的。”
我看着那盒红烧肉,没有动。
“爸,尝尝啊,我特意按您的口味做的。”
我夹了一块,放进嘴里。
味道确实不错,但我心里却没有多少欢喜。
“怎么样?好吃吗?”女儿期待地看着我。
我点点头:“不错,和你妈做的一样好吃。”
女儿脸上露出笑容:“那是,我可是跟妈学的。”
吃完饭,女婿收拾餐桌,女儿拉着我坐在沙发上。
“爸,我听说您家那老房子要拆迁了?”
果然来了。
我心里一沉,脸上却保持平静:“嗯,快了。”
“补偿出来了吗?”
“还没有,听说快了。”我撒了个谎。
“估计有多少?”女婿凑过来问。
我装作思考的样子:“不太清楚,那地段补偿标准不高,估计也就一两百万吧。”
“那也不少了。”女婿点点头。
06
“爸,您有什么打算吗?”女儿问。
“什么什么打算?”
“就是...这笔钱准备怎么用?”
我笑了笑:“还没想好,等拿到钱再说吧。”
女儿和女婿对视一眼,然后女儿说:“爸,我和女婿商量了,您这个年纪,一个人住不方便,不如搬到我们那边去住吧。”
“你们那?”
“对啊,就住在我们家。我们有客房,您可以一直住那儿。”
“那怎么行,你们一家三口,再加上我,多挤啊。”
“不挤不挤,我们那房子挺大的。”女婿连忙说。
我心里明白了,他们这是打算把我接过去,好掌控拆迁款。
“谢谢你们的好意,但我习惯了自己住,不想打扰你们。”
“爸,您这说的什么话,您是我爸,怎么会打扰呢?”
女儿的眼睛里闪着泪光,看起来很真诚。
如果不是上周的事,我可能真的会相信。
“再说吧,我还没想好。”
女儿还想说什么,女婿拉了她一下。
“爸,您慢慢考虑,不着急。”
我点点头,心里却已经有了决定。
女儿和女婿走后,我拨通了老王的电话。
“怎么样?他们来了?”
“来了,果然是为了拆迁款。”
我把他们的来意告诉了老王。
“你看吧,我就说是为了钱。你打算怎么办?”
“哼!我想好了,钱我是一分都不会给他们的。”
“全留着自己用?”
“不,我有个更好的主意。”
我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老王。
电话那头,老王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哈哈大笑。
“好主意!这才是我认识的老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