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为虚构创作,地名人名虚构,请勿与现实关联
本文所用素材源于互联网,部分图片非真实图像,仅用于叙事呈现,请知悉
"你……是王明吗?"
颤抖的声音从身后传来,王明僵在原地,不敢回头。
五十七年了,这个声音他做梦都不会忘。
时间可以带走青春,带走容颜,却带不走记忆深处那个刻骨铭心的音调。
"李芳?"
他终于转过身,看到了站在村口木桥边的瘦小老人。
那一刻,七十六岁的王明感觉双腿像是被人抽去了全部力气,膝盖一软,整个人跪倒在云南红色的土地上。
"真的是你……"
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无声滑落。
五十七年的思念,五十七年的懊悔,五十七年的以为再也不可能,在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
01
"爸,你这是要去哪儿?"
北京东城区一栋老旧小区的单元门口,王明的女儿王丽拦在父亲面前,看着他收拾的行李箱,眉头紧锁。
"云南。"王明语气平静,仿佛只是去买个菜。
"云南?你一个七十六岁的老人家,孤身一人去那么远干什么?"王丽声音提高了八度,"妈去世才一年,你就开始胡来了是不是?"
王明没说话,只是默默地检查护照和身份证。他知道女儿担心什么,但有些事,年轻人不会懂。
"爸,你到底要干嘛去?"
"找一个人。"
"什么人这么重要?值得你这把年纪千里迢迢去找?"
王明抬起头,目光穿过女儿,仿佛看向半个世纪前的时光:"我的初恋。"
王丽愣住了,随即苦笑:"爸,您老糊涂了吧?大半辈子都和我妈过来了,现在想起什么初恋了?"
"我没糊涂。"王明的声音出奇地坚定,"你妈去世前告诉我,人这辈子别留遗憾。我欠一个人一句道歉,五十七年了。"
"五十七年前……那不是您下乡的时候吗?"
王明点点头,拿出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上是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姑娘,穿着粗布衣裳,站在田埂上笑得灿烂。
"李芳,"王明轻声说,"我亏欠她太多。"
"爸,那都什么年代的事了,说不定人家早就……"王丽没继续说下去。
"无论她是否还在,我都要去看看。"王明固执地合上行李箱,"这可能是我最后的机会了。"
02
1968年夏天,北京知青王明第一次踏上云南的土地。
十九岁的他,背着简单的行李,怀揣着复杂的心情,跟着几十个同龄人被分配到了云南省某个偏远的小山村。
城里来的孩子,哪里受过这种苦。蚊虫叮咬、田间劳作、简陋的生活条件,每一样都让这个在北京长大的男孩喘不过气。
第一次下田,王明就中暑了。他躺在简陋的土坯房里,眼前一阵阵发黑,喉咙干得冒烟,却连一口水都没有。
"喝点水吧。"
一个清脆的声音传来,随后是一个粗瓷碗递到面前。
王明勉强睁开眼,看到一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姑娘蹲在他身边,眼睛亮如星辰。
那就是李芳,村支书的女儿,比王明小两岁。
"谢谢。"王明虚弱地说,咕咚咕咚喝完了碗里的水。有点甜,他后来才知道,那是李芳特意加了一点红糖的。
"北京来的知青都这么弱啊?"李芳开玩笑地说,却没有嘲笑的意思,"没事,慢慢就习惯了。"
从那天起,李芳成了王明在这个陌生村庄的向导和朋友。
她教他如何插秧,如何分辨哪些野果可以吃,哪些草药能治病;她带他认识村里的每一条小路,每一处水源;她告诉他山里的风土人情,当地的禁忌习俗。
慢慢地,王明适应了下乡的生活,也在不知不觉中,被这个质朴、聪明、坚强的山村姑娘深深吸引。
03
"王明,你说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一天傍晚,李芳和王明坐在村口的大榕树下,看着远处的夕阳。
"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王明比划着,"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声音,不像这里这么安静。"
"那好玩吗?"
"小时候觉得好玩,长大了就觉得吵闹。"王明看着远山的轮廓,"其实这里也挺好的,空气清新,风景美,人也淳朴。"
李芳咯咯笑了:"你刚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天天喊着要回北京。"
"那是因为不适应嘛,"王明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再说,现在有你在,我哪里都不想去了。"
李芳的脸一下子红了,低下头假装整理衣角:"胡说什么呢,你迟早是要回北京的。"
王明一愣,随即坚定地说:"我不回去了,我就留在这里。"
"真的?"李芳抬起头,眼里闪烁着不敢相信的光芒。
"真的。"王明郑重其事地点点头,"我喜欢这里,我喜欢……和你在一起。"
那是王明第一次表白,笨拙却真诚。
李芳没有直接回应,但从那天起,她看向王明的眼神变了,多了一份羞涩和期待。
村里人很快发现了这对年轻人的暧昧。
有人起哄,有人祝福,也有人不以为然。
"北京来的知青,早晚要回去的,别耽误了咱们村的姑娘。"闲言碎语传到李芳父亲的耳朵里。
村支书找了王明一次谈话:"小王啊,你和芳芳走得近,我不反对。但你得考虑清楚,你们是两个世界的人,将来怎么安排?"
王明信誓旦旦:"叔叔,我是真心喜欢芳芳的,我可以留在这里,和她一起生活。"
村支书摇摇头:"年轻人,心热了说什么都行。但人生很长,你现在下决心,将来会不会后悔?你是城里人,有文化,有朝一日回了城,芳芳能跟得上你的生活吗?"
这些问题,王明当时没有答案。
但爱情让人盲目,他只想和李芳在一起,至于将来,他相信只要两个人相爱,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04
1970年初夏,王明和李芳的关系已经是村里公开的秘密。
他们一起下田,一起担水,一起在山坡上看星星。
王明甚至跟村里的老师学会了用毛笔写字,给李芳写了一首打油诗,惹得姑娘红着脸把纸条藏在枕头底下,每晚睡前都要拿出来看一遍。
"我给你唱首歌吧,"一天夜里,李芳和王明坐在村口的石头上,她轻声哼起当地的民歌。
歌声婉转动人,王明听得入了迷。李芳的声音不算特别出众,但干净纯粹,像山间的清泉,流进他的心里。
"好听吗?"李芳唱完,有些害羞地问。
"好听,"王明由衷赞叹,"比我在北京听过的任何演唱会都好听。"
"油嘴滑舌,"李芳轻轻捶了他一下,"我唱得哪有那么好。"
"在我心里就是最好的,"王明一把抓住她的手,"芳芳,等我们结婚了,你每天都给我唱好不好?"
李芳愣住了:"你…你说什么?"
王明这才意识到自己脱口而出了心里话,顿时紧张起来,但还是鼓起勇气重复道:"我是说,我们结婚吧。"
月光下,李芳的眼睛亮晶晶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你是认真的吗?"
"当然是认真的,"王明握紧她的手,"我爱你,芳芳,我想和你过一辈子。"
李芳扑进王明怀里,抽泣着点头:"我也爱你,我愿意嫁给你。"
那一刻,两颗年轻的心紧紧相依,仿佛世间再没有什么能将他们分开。
然而命运弄人,就在王明准备向村支书正式提亲的前一天,一封来自北京的信改变了一切。
05
"你要走?"李芳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王明低着头,手中紧握着那封信:"我爸病重,组织上批准我回京照顾,下周一的火车。"
"那…那你还回来吗?"李芳声音发颤。
"当然回来,"王明急忙说,"我处理完家里的事就回来,最多一两个月。"
李芳勉强挤出一个笑容:"那…那我等你。"
王明紧紧抱住她:"你放心,我一定回来娶你。"
分别的日子来得太快。出发那天,李芳送王明到村口,眼睛哭得红肿。
"这个给你,"李芳取下脖子上挂着的一块玉佩,"我外婆给我的,说能保平安。你带着,记得平安回来。"
王明接过玉佩,郑重地挂在脖子上:"我一定会回来的,你等我。"
他们在村口依依不舍地道别,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五十七年。
回到北京后,王明才发现父亲的病情比信上说的严重得多。
一场大病拖了半年,父亲才渐渐好转。而这期间,知青返城的政策开始实施,王明的户口关系被调回北京,分配了工作。
他给云南写了无数封信,却没有收到一封回信。
直到1971年底,王明才辗转打听到一个令他崩溃的消息:李芳所在的村子在那年夏天遭遇了特大洪水,许多房屋被冲毁,有村民遇难。
王明疯了一般想要返回云南查明真相,却被当时的政策和家庭阻拦。父亲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母亲苦苦哀求他不要再去那个"带来厄运"的地方。
最终,王明选择了妥协。
他把那块玉佩锁进了抽屉最深处,和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一起,埋藏在心底。
06
"您确定这是您当年待过的村子吗?"出租车司机透过后视镜看着后座的老人。
王明望着窗外陌生又熟悉的景色,恍如隔世:"应该是吧,这条河还在,那座山的形状也没变,但房子都不一样了。"
五十七年过去,曾经的小山村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小镇。
土坯房变成了砖瓦房,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榕树还在,但村口的木桥早已不见踪影。
出租车在一个路口停下,司机回头:"老人家,再往里就是村道了,车开不进去,您得步行了。"
王明付了车费,拄着拐杖慢慢走进村子。每一步都像是踏在记忆里,又像是踏在一个全新的世界。
"您找谁啊?"一个年轻人骑着摩托车停在王明面前。
"我…我找一个叫李芳的人,"王明声音有些发颤,"她以前住在这个村子,是村支书的女儿。"
年轻人挠挠头:"李芳?没听说过啊。不过我爷爷是老村民,或许他知道,我带您去问问?"
王明感激地点点头,跟着年轻人来到村边一座小院。院子里,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正坐在藤椅上晒太阳。
"爷爷,这位老人家在找一个叫李芳的人,说是以前村支书的女儿,您认识吗?"
老人抬起浑浊的眼睛,盯着王明看了好一会儿:"你是…王明?"
王明震惊地瞪大眼睛:"您认识我?"
"当然认识,"老人慢慢站起来,"我是小刘啊,当年和你一起下地干活的。"
两个老人紧紧拥抱,半晌无言。
"李芳呢?"好不容易平复情绪,王明颤抖着问出这个盘旋在心头五十七年的问题,"她还…还在吗?"
小刘的表情变得复杂:"在,怎么不在。"
王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真的?她人在哪里?还好吗?"
"你真的想见她?"小刘似乎有些迟疑。
"求求您,告诉我她在哪里,"王明几乎要跪下,"这是我这辈子最后的心愿了。"
小刘叹了口气:"她搬到河对岸的村子去了,嫁人了。"
王明的心猛地一沉,但随即释然。
五十七年了,李芳当然会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庭。能知道她平安无事,已经是莫大的安慰了。
"您能…您能带我去见她吗?"王明轻声问,"我只是想当面跟她说一声对不起。"
小刘看着这个头发花白的老知青,点了点头:"走吧,我带你去。"
07
两个老人慢慢走在乡间小路上,王明的心跳越来越快。
"当年…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王明问,"我给她写了那么多信,为什么一封都没回?"
小刘摇摇头:"那时候村里确实发了洪水,邮电中断了好几个月。后来听说你在北京结婚了,李芳就…"
"什么?"王明震惊地停下脚步,"谁说我结婚了?"
"不是吗?"小刘一脸疑惑,"当时有人传回来消息,说你在北京娶了城里姑娘,风光得很。"
王明苦笑:"我是结婚了,但那是三年后的事了,在以为…再以为李芳遇难之后。"
两人陷入沉默,只有拐杖敲击地面的声音在山间回荡。
"她恨我吗?"走了一会儿,王明轻声问。
小刘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指向前方:"你自己问她吧,就是那栋房子。"
王明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一栋普通的二层小楼,院子里晾着几件衣服,一位老人背对着他们,正在收拾晾晒的药材。
"李…李芳?"王明的声音哽咽了。
老人似乎听到了声音,转过身来。一张饱经沧桑却依然能看出昔日轮廓的脸,一双历经岁月却依然明亮的眼睛。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但王明还是一眼认出了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粗辫子的姑娘。
"你……是王明吗?"
颤抖的声音从她口中传来,王明僵在原地,不敢回头。
五十七年了,这个声音他做梦都不会忘。时间可以带走青春,带走容颜,却带不走记忆深处那个刻骨铭心的音调。
"李芳?"
他终于转过身,看到了站在村口木桥边的瘦小老人。那一刻,七十六岁的王明感觉双腿像是被人抽去了全部力气,膝盖一软,整个人跪倒在云南红色的土地上。
"真的是你……"
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顺着满是皱纹的脸颊无声滑落。
五十七年的思念,五十七年的懊悔,五十七年的以为再也不可能,在这一刻全部涌上心头。
08
李芳快步走过来,想要扶起王明,却在触碰到他的那一刻,像是被电流击中一般缩回了手。
"你…你怎么来了?"她的声音既惊讶又小心翼翼,仿佛害怕这只是一场梦。
"找你,"王明抬起头,泪眼模糊中看着眼前的老人,"我找了你一辈子。"
小刘识趣地退开:"你们慢慢聊,我先回去了。"
李芳点点头,然后弯腰去扶王明:"进屋坐吧,别在外面。"
王明借力站起来,却不敢握紧她的手,只是轻轻扶着她的手臂,生怕用力会把这来之不易的重逢捏碎。
李芳的家很简单,但收拾得干净整洁。
客厅里摆着几张老照片,有一个中年男人和李芳的合影,还有几个年轻人的照片,想必是她的孩子或孙辈。
"坐,"李芳给王明倒了杯水,"你…你找我有什么事?"
如此简单的问题,王明却不知如何回答。
五十七年来,他想过无数次重逢的场景,想过无数句要对她说的话,但此刻却什么都说不出来。
"我…我只是想看看你,"最终他只说出这么一句,"看看你过得好不好。"
李芳的眼睛湿润了,但她很快别过脸,掩饰自己的情绪:"我挺好的,嫁了人,生了两个儿子,现在都有孙子了。"
"那…那就好,"王明点点头,心里五味杂陈,"你丈夫…还好吗?"
"去世十多年了,"李芳语气平静,"肺病。"
"对不起,"王明不知道自己在为什么道歉,或许是为这个问题,或许是为了更多。
沉默在两人之间蔓延。
过了好一会儿,李芳才开口:"你呢?这么多年…过得怎么样?"
"还行,"王明苦笑,"回北京后分配到一家工厂当技术员,后来调到研究所,退休前是部门主任。结了婚,有个女儿,去年…去年我老伴去世了。"
李芳点点头,没有评价,只是起身去柜子里翻找什么。片刻后,她拿出一个布包,小心翼翼地解开,里面是一沓泛黄的信纸。
"这些,"她把信递给王明,"都是你当年写给我的,我都留着。"
王明的手颤抖着接过那封信,那是他在北京时写给李芳的,字迹青涩却真诚。
每一封都倾注了他对她的思念和爱意,每一封都承诺着要回来娶她。
"你…你收到了?"王明不敢相信,"那为什么不回信?"
李芳的眼神暗了下来:"收到是收到了,但都是在几年后一次性收到的。那时候…那时候都晚了。"
"什么意思?"
"洪水过后,村里很多东西都冲走了,包括邮电所。你的信积压在县城,直到几年后才送来。那时候…"李芳顿了顿,"那时候我已经听说你在北京结婚了。"
王明感到一阵心痛:"那是个误会,我以为…我以为你遇难了。"
"我知道,"李芳轻声说,"后来我也打听过,知道当时传的消息有误。但那时候,我们都已经各自成家了。"
王明低下头,不知道该说什么。年轻时信誓旦旦的承诺,最终敌不过时间和命运的捉弄。
"你还留着我给你的玉佩吗?"李芳突然问。
王明猛地抬头,从衣领里拉出一块翠绿的玉:"五十七年,从未离身。"
李芳的眼泪终于落了下来。
"其实,"李芳擦了擦眼泪,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当年你走后没多久,我就发现…"
她的话戛然而止,王明感到心脏剧烈跳动:"发现什么?"
李芳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做一个艰难的决定。她缓缓站起身,走向一个上了锁的抽屉。
"我有东西要给你看。"
她的手在颤抖,钥匙几次对不准锁孔。终于,抽屉打开了,她取出一个看起来有些年头的红色小本子,封面已经磨损,但依然能看出上面烫金的"结婚证"三个字。
"这是…"王明疑惑地看着她,不明白为什么要给他看她和丈夫的结婚证。
李芳没有回答,只是把本子递给他。
就在王明伸手去接的那一刻,一张泛黄的照片从本子里滑落出来,落在地上。
照片上是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站在田埂上,灿烂地笑着。那张脸…那张脸让王明感到一阵心悸。
"这是谁?"他的声音在颤抖。
李芳弯腰捡起照片,看了一眼,然后深深地看向王明的眼睛,嘴唇动了动,说了一句话,瞬间让王明 瘫软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