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消费者逐渐形成了智能即安全、科技即豪华的认知惯性。这种趋势使得许多车企将资源集中投入在表面配置上,通过音响、大屏和真皮座椅等显性配置,将车辆打造成移动的精装空间。然而,奇瑞认为,汽车世界的豪华与科技如同璀璨繁星,而安全才是托起这片星空的基石。没有安全的守护,再耀眼的配置也将黯然失色。就像奇瑞董事长尹同跃所说:“奇瑞把安全作为‘底线’,对安全技术、安全品质的追求,永远没有‘天花板’。”



奇瑞的安全之旅已历经28载春秋,期间,奇瑞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救援安全、碰撞安全、健康安全、信息安全、功能安全七大领域坚守底线,旗下41款车型荣获五星安全评级。奇瑞以冗余设计确保安全领先,用全优答卷重新定义了汽车安全。

奇瑞汽车工程技术研发总院院长徐有忠表示:”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对汽车安全提出的全新要求,奇瑞构建了覆盖全人员、全过程、全工况、全方位、全市场的全维安全防护体系。“奇瑞的安全体系架构,恰似一张精密编织的安全网络。从电池化学特性到智能驾驶算法,从婴童座椅防护到行人碰撞保护,从-40℃极寒到120℃高温环境,从中国路况到全球法规,奇瑞将安全触角延伸至每一个潜在风险点。



而当行业还在争论"安全冗余"的成本代价时,奇瑞已用硬核技术给出答案。奇瑞猎鹰700驾驶辅助系统以0.15秒反应速度实现135km/h AES紧急避让,比人类反应速度快10倍;Ai数字底盘2.0通过1000次/秒的路面预瞄,让CDC减震系统实现"磁浮级"平稳;更有量子通讯加密技术构筑信息安全护城河,"零破解率"的防护体系让车辆成为移动安全堡垒。这种技术创新的底气,源于奇瑞对安全研发的"过度投入"——李学用强调的"超千亿资金"不仅用于硬件迭代,更构建起虚拟场景仿真、全球实车验证的闭环生态,让安全技术在百万级场景训练中持续进化。

这种"不计成本"的投入逻辑,在风云A9L的"720度笼式安全设计"中展现得淋漓尽致——6处2GPa热成型钢核心部件、五纵八横车身结构、航空级铝材占比达88%,甚至将国标无要求的钻卡试验(40km/h)纳入常规检测体系。



站在汽车产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奇瑞用全维安全体系交出了一份"理工男"式的答卷。当新能源赛道的安全争议频现时,这家坚持"过度投入"的企业,正以毫米波雷达般的精准、航母钢板般的坚韧,将安全基因熔铸于每一颗螺丝钉。或许正如徐有忠所说:"安全不是某个部件的单打独斗,而是整个体系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奇瑞选择做那个永远抬高底线、永不停歇的攀登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