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耀武在国民党部队里,能打仗会做人,绝对是个刀切豆腐面面光者。不过在他身上常常能看到很矛盾的行为。



王耀武

职场的人情世故老王是玩得明明白白,他在济南时,不仅给同城的吴化文送了一辆美国原装进口小轿车,就连吴的下属副军长杨友柏也收到一辆。

可另一方面、王耀武在国民党会议上又公开表示,自己家在党内没有人,如果有亲戚来投,不是马夫就是伙夫。

这话的确不假,王耀武在“任人为亲”这事上是十分谨慎。有一回他的老娘舅托王找工作,转头就被卫士带到马厩当了牵马夫。

作为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可解放战争打到关键时刻,老蒋让他死守济南,眼见城破,他非但没有“杀身成仁”,反而把关押的中共党员和解放军官兵全部礼送出城。

不仅如此还极力劝说同僚不必轻生,这些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处处彰显出王耀武的高情商,和极其精明的人生哲学。

初出茅庐

不得不说王耀武之所以能修炼出“八面玲珑”的为人处世之道,与他早年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



王耀武山东人士,幼时成绩优异的他考上了高等小学后,因为交不起学费只能来到天津租界的一家烟草公司当杂工。

但烟草公司环境恶劣、工头蛮横无理,对下级非打即骂,王耀武在这种环境下不但练就了吃苦隐忍的本领,还学会了“察言观色、投其所好”。

后来王耀武又来到上海的马玉山糖果店做了小店员,这段经历又让他学会了“迎来送往”的本领,能干又人缘颇佳的王耀武,很快就升职了。

就在王耀武准备扎根上海,在“点心界”大展拳脚时,一个扭转他人生之路的人出现了。

王耀武族兄王哲玉在国民党海军就职,他告诉王耀武:男人若想成功,得乱世从军同时建议他南下考黄埔军校。

王耀武自然是心动不已,天资聪颖的他很顺利地通过初试、面试,成为黄埔军校第三期的学员。

王耀武在黄埔军校的日子过得十分充实,每天天不亮就被拉到校场出操,集训完毕3分钟上厕所,10分钟吃饭,然后再上课,晚上自习。



黄埔10分钟的吃饭时间着实是很紧张,狼吞虎咽也是半饥半饱,当时在三期有个“吃饭达人”孙启人,不管饭多烫他总是呼啦啦往嘴里倒,4分钟一碗饭,跟他同桌的方暾总是慢半拍,没吃饱不说,还得再被孙启人挤兑一顿。

王耀武和方暾关系很好,吃饭这事对于出身贫苦人家的他不算问题,一向点子多的王耀武给方暾出了个主意,第一碗饭不盛满,因为本身吃饭不快,想盛第二碗就吹哨到时了。

如果第一碗饭不多,赶紧吃完就可以再去盛第二碗,这样就能吃上两碗饭。

方墩照着王耀武的点子去办,果然比以前吃得多,连孙启人也不在话下,自此方暾对王耀武是佩服万分,即便后来他到国民党内军政部任职,凡是办王耀武的事也是一路绿灯不卡壳。

遇到蒋介石

1925年10月国民革命军开始二次东征,此时的王耀武虽然还没毕业,却也身在其中,并因作战勇猛而获得上级一致赏识。

次年1月王耀武从黄埔毕业后,被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三团四连做少尉排长,而第一师师长就是何应钦,何应钦注意到这个有勇有谋的年轻人,特意将他调到宪兵营做第一连的连长。

王耀武深知机会不易,于是认认真真练兵带兵,此举自然博得何应钦更多的好感。

与此同时人情练达的王耀武也很注意与地方官员打交道,福州地方法院郑推事对他是十分欣赏,认为此子未来必定前途无量,于是便将女儿郑宜兰嫁给了他。

王耀武与郑宜兰结婚后,是十分的恩爱,比起其他国民党将领来说,王耀武着实是“洁身自好”,闲暇时间是不打牌,不跳舞,只痴迷赚钱。

他先是在武汉和友人开了振兴饼干厂,接着又在长沙开了分厂,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

有了金钱开路的王耀武,在国民党的官场上更是顺风顺水了,不管对上还是对下,他皆是面面俱到,一路受人扶持。

当然对于王耀武来说,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还得是蒋介石。1932年正值国共对峙十年期间,王耀武此时还是一个不起眼的上校团长,归32旅柏天民指挥。

柏天民带着32旅进驻宜黄地区后,突然被红军团团包围,形势十分危急,32旅将情况上报蒋介石后,老蒋觉得围城难守,还是得突围才有希望。

哪知宜黄的柏天民正准备下令突围时,王耀武却一把拉住他说:

“他们(红军)一向善于攻点打援,一旦突围必定被全歼,唯有死守尚有一线生机。”

柏天民知道王耀武也是有两把刷子的人,于是采纳了他的意见。结果死守宜黄24天,未被攻破。

这可是老蒋做梦都想不到的惊喜,不仅如此他在医院探望守城负伤的柏天民时,还得知了整件事情的始末,柏天民也是极力向老蒋推荐王耀武当旅长,说他骁勇善战有勇有谋。

就这样老蒋在南昌专门召见了王耀武,说完了客套话后,老蒋询问王为什么要抗命不突围而选择死守,王耀武恭恭敬敬答道:

“报告校长,当时我们已经被重重包围了,与其突围战死,不如与城共存亡,而且宜黄是战略要地,身为军人我是死守也不愿放弃。”

这番回答着实是字字击中老蒋的心坎上了,他是越看王耀武越觉得人才难得,于是大笔一挥,将他任命为补充旅第一旅长,晋少将军衔。



接着老蒋还拉过王耀武,少有地耐心解释道:

“补充旅的士兵都是北方人,原是保定编练处的,你带起来顺手,32旅旅长他们都是黄埔一二期的,你去了诸多不便,不如带补充一旅。”

王耀武哪能想到,“校长”居然能如此为他细心打算,处处思虑周全,他是又佩服又感动,恨不得当场肝脑涂地以报知遇之恩。

再加上第二年王耀武的补充第一旅,与方志敏的红十军团在皖南谭家桥相遇,双方激战后红十军团不得不退回赣东北根据地,继而半路上方志敏被俘,同年英勇就义。

虽然王耀武没有亲手俘获方志敏,但老蒋觉得是王耀武的主力部队激战在先有功,所以力保王耀武升为51师师长。

又因为王耀武将51师带得好,对他是青睐有加的老蒋马上将其提升为七十四军军长。



整个抗战时期也可以说是王耀武的高光时刻,他带着74军从抗战开始到结束,几乎是无役不予。

功勋卓著的他官职也是越做越大,将同期的黄埔同学远远甩在身后。但是站在人生顶峰的王耀武却瞬间被他的贵人蒋介石,拽入内战的漩涡之中。

经历了8年战场的王耀武,听说要搞“内战”此时也有些心力交瘁,毕竟打日寇是一回事,打自己人是另一回事,如果沦为民族罪人必将前功尽弃。

于是人精王耀武还不等老蒋布置任务,马上请了病假,火速住进武昌的一家私人医院疗养身体去了。

蒋介石拿到王耀武的“病假条”后,先是发了好几个函电,催促无果后,干脆亲自跑去“探病了”,见面后老蒋也是没了耐心,直接道:

“看你精神气色都很好,你有什么病”

这话可着实把老王冷汗吓了出来,毕竟装病欺骗领导后果很严重,他定定神虚弱地说:

“胃病,打仗时落下了老毛病了,得休息。”

老蒋明显不想听王耀武虚与委蛇,打断道:

“识局能让你休息吗?济南很重要,你是山东人去镇守最合适,其他的不要怕我自有办法。”

于是在老蒋的恩威并施下,王耀武只能灰溜溜地出院了。



兵败济南

王耀武到山东后,接的着实是个“烂摊子”,其实他在到任之前曾想把自己一手调教的74军带去山东,但是老蒋却说:

“各个战线都很重要,守卫南京比山东还重要,何必非带自己的部队呢,那不成了军阀思想吗?”

军阀二字一出,唬得王耀武又是一身冷汗,他此时心中也是了然,老蒋信任他镇守山东的能力不假,但绝不会让他有机会,有可能自立山头。

讨论的结果是这个部队不能去,那个也不能带,勉强把73军指给王耀武之后,又随机说了句:

“从大局着想,我还会给你另调部队,你先去吧。”

之所以说王耀武接的是烂摊子,因为当时的山东是正规军与地方军互补合作,政治上又是几方势力碾压,还好人情交际是王耀武的看家本领,他上上下下反复周旋过后,也获得了多方支持。



不过为了名正言顺,他还是向南京总部提议设立“山东省党政统一指挥部。”

很快老蒋不仅发来同意复电,还委任他为“统一指挥部”主任。正式坐实了王耀武山东党政一把手的地位。1946年10月王耀武成为山东省政府主席。

然而与王耀武在仕途上节节高升相反的是,国民党部队在山东战场的接连失利。

1948年7月华东野战军收到攻占济南的任务,此时被困在济南城内的王耀武,还在加紧整修、加固城防工事。

他给老蒋打电报申请将83师空运过来进行支援。不仅如此王耀武经过深思熟虑后,特意将吴化文作为济南西区的守备司令,让他带着8个旅防守机场和其他重要阵地。

然而令王耀武没想到的,正是自己的这步棋加速了解放军攻城的步伐。吴化文起义了,9月19日晚上,吴化文就把济南机场等阵地一股脑全交给了解放军。



吴化文

之前王耀武放过话可守半个月的济南外围阵地是全被占领了,济南城内人心惶惶,王耀武也给老蒋发电报说:

“吴化文已投共,情况恶化,可否突围?”

很快蒋介石发来复电:死守待援。

这可真是戏剧性的一幕,宜黄之战时王耀武哪怕违背老蒋命令都要死守,谋得是一线生机,可16年后他想要突围,却只等来死守的命令。

王耀武是深知所谓的援军只不过是老蒋画的大饼而已,毕竟济南机场上都是解放军,空中援军是不可能来了,陆地上原计划从徐州北上的邱清泉十几万大军,因为担心被华野歼灭,也是迟迟未动。



蒋委员长的“死守”或许在暗示他“杀身成仁”做个标杆人物。于是到了指挥部开会这天,王耀武命人提前放饭,大家吃完饭后他站起身用手指着头上悬着的匾额说:

“咱们站的地方叫成仁堂,我一看这几个字,就想到校长曾给咱们每人一把,刻着不成功便成仁的佩剑。作为军人,早已以身许国,可此战不同抗日,咱们尽了责任,不必有轻生的念头,大家各自珍重吧。”

王耀武说罢,座下的官兵都红了眼眶。

接着他又召来亲信,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

一是将济南城内关押的共产党和战俘全部发放路费,安全护送到城门口。

二是派部队疏散城内老百姓,以便群众在城破之前得到安置。



要知道之前蒋介石可是给他发过亲笔电令,要求他如有俘虏或来降者,就地处死不得收留。不难看出,这时的老蒋是颇有些疯狂了。

整个内战期间,他从最开始的“迷之自信”,到眼见大厦将倾,变成妥妥“嗜血屠戮者”。

但明白人王耀武早已看清局势,他只能尽量用些“功”来抵“过”,给自己未来铺后路,不得不说王耀武的这两个举动着实是“挽救”了自己。

最后

王耀武进入功德林改造期间,一度思想包袱很重,毛主席听说这件事后,专门托人给他带话“功是功,过是过,国家和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抗日贡献的。”果然王耀武是积极改造成为功德林里第一批“毕业的学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