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有内容均基于可靠的信息来源,详细资料说明见文末。
巴基斯坦方面的最新动态显示,中国将提前向其交付歼-35战机。据巴基斯坦空军内部人士透露,原定的交付计划将提前半年完成,预计在2026年初,首批歼-35战机就将正式交付巴方。
早前的消息称,巴基斯坦已向中国订购了大约40架歼-35隐身战斗机。随着交付时间的提前,印度方面也迅速作出反应,紧急采取措施以应对巴基斯坦可能获得的五代机优势。
歼-35A交付提速
根据印度《防务新闻》与香港《南华早报》的相关报道,巴基斯坦已经正式签署了采购40架歼-35A隐身战斗机的协议。按照计划,首批8架战机将在2026年初抵达,比原计划提前了整整半年。
这一时间上的调整,与中国军工生产能力的提升以及地区安全需求的变化密切相关。数据显示,歼-35装备了两台国产WS-19涡扇发动机,总推力高达24吨,超过了美国F-35所使用的单台F135发动机的19吨推力。
双发设计不仅提升了飞机的可靠性,还赋予了其超音速巡航能力,最高飞行速度可达2马赫。同时,该机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霹雳-17高超音速导弹,能够在短短3分钟内打击新德里周边的印度空军基地,从而形成“边境制空—纵深打击”的战术组合。
在隐身性能上,歼-35采用了S形进气道、雷达吸波材料以及内置弹舱设计,虽然其雷达反射截面积(RCS)略高于F-35,但远优于印度现役的苏-30MKI和“阵风”战机。
这意味着巴基斯坦空军可以在印度防空雷达探测范围之外发起攻击。而印度空军至少在2035年之前,都无法获得类似水平的隐身战机(如F-35或苏-57),这使其防空体系面临严重的代际差距。
此次巴基斯坦采购40架歼-35,标志着中巴军事合作迈入新的阶段。在此之前,双方联合研发的JF-17“枭龙”属于四代机,但在最近的印巴冲突中表现出色,超出了预期的战斗力。而歼-35的引入,则将使巴基斯坦空军实现质的飞跃。
印度阵风被击落
这一决定背后有多重考虑。印度“阵风”战机的失利,可能会促使印度加速部署五代机甚至六代机,因此巴基斯坦需要同步升级装备,以抵消印度的技术优势。
此外,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着印度海上封锁的风险,而歼-35的远程打击能力可以对阿拉伯海航线形成威慑,从而在增强巴基斯坦防御能力的同时,进一步保障中巴经济走廊的安全。
面对即将来临的歼-35A威胁,印度正陷入“装备断层期”的困境。目前,印度最先进的现役战机是“阵风”,然而在与巴基斯坦的冲突中,印度的“阵风”被歼-10CE击落。与此同时,印度自主研发的五代机AMCA进展缓慢,短期内无法满足迭代需求。
为此,印度国防采购委员会紧急批准了4000亿卢比的资金,用于采购以色列的“苍鹭”Mark2无人机、俄罗斯的“狂暴”导弹、低空雷达及大量巡飞弹等装备。
印度批准4000亿卢比采购计划
这一举措也暴露了印度国防体系中的深层次矛盾。印度以高昂成本的防空导弹拦截巴基斯坦廉价的自杀式无人机,导致自身陷入“用瓷器换瓦片”的经济劣势。俄乌战争的经验表明,这种策略难以持续,而印度薄弱的工业基础更难快速补充弹药库存。
印度武器库的“万国牌”特性带来了兼容性和后勤混乱的问题。“阵风”战机的维护需要依赖法国技术团队,C-17运输机的修理则需美国顾问介入,这种对外部技术支持的依赖在战时可能成为致命弱点。此外,印度陆军、海军和空军分别采购不同型号的装备,难以形成统一指挥。
中巴协作与印度的孤立
歼-35A的交付不仅是单纯的军售行为,更是中巴战略协作的深化体现。通过歼-35A的引入,巴基斯坦能够实施“非对称作战”,利用其隐身性能穿透印度防空网络,同时配合“枭龙”机群和“猎鹰-80”防空系统构建多层次防御体系。
相比之下,印度在美俄之间的摇摆使其难以获取尖端装备。美国因印度采购俄制S-400系统而限制F-35出口,而俄罗斯则因产能不足无法及时提供苏-57战机。
这种外交困境与巴基斯坦的“全中式作战体系”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通过出口歼-35A实现了多重目标:通过实战检验隐身战机性能、打破美国F-35的垄断地位、巩固“一带一路”南亚支点的安全布局。
尽管印度斥巨资采购的“布拉莫斯”导弹等装备在国际市场取得一定突破,但难以弥补其在核心战区的地缘劣势。
印度AMCA的全尺寸模型
当前印巴之间的军备竞赛让人联想到冷战时期的“导弹差距”焦虑。20世纪60年代,苏联通过宣称“导弹优势”迫使美国加大军备投入,但实际效果因技术误判而大打折扣。如今印度对歼-35A的过度反应,可能再次陷入“为追赶而盲目采购”的陷阱。
更严重的是,如果印度无法有效整合其采购的无人机和导弹,可能重蹈印巴冲突的覆辙——缺乏体系支撑的单一装备很难改变战场态势。
印度面临的根本问题在于“拼凑式国防”与“体系化战争”的对抗。其“买来主义”传统虽能快速填补装备缺口,却无法建立自主可控的国防工业链。
反观巴基斯坦,依靠中国的完整军工体系,逐步从JF-17“联合研发”过渡到歼-35A“成品采购”,实现了作战能力的显著提升。
今年3月21日,国庆阅兵前夕,巴基斯坦空军歼-10C战斗机在伊斯兰堡进行彩排
印度的大规模采购看似强硬,实际上暴露了其战略文化的短视。宁愿花费46亿美元购买“急救包”,也不愿投资长期技术研发,这种思维与殖民时代依赖进口武器的逻辑一脉相承,最终可能导致印度沦为大国军售的“提款机”。
对中国而言,歼-35A的出口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果能在确保技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巴基斯坦的实际应用优化战机性能,将极大提升中国在国际军贸市场的话语权。
印度阵风
然而,也需要警惕地区军备竞赛升级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毕竟南亚的稳定直接关系到“一带一路”的整体布局。
歼-35A的提前交付与印度的慌乱采购,反映了南亚权力格局的深刻变化。当隐身战机掠过克什米尔上空时,印度或许应该反思:真正的国家安全源于战略定力与工业根基的积累,而不是单纯用金钱堆砌所谓的“先进装备”。
信息来源于:亚洲防务安全 2025年5月18日 关于“China Akan Hantar J-35A Pada Pakistan Enam Bulan Lebih Awal, Mula Operasi Suku Pertama 2026”的报道信息来源于:亚洲即时新闻 2025年4月11日 关于“Pakistan’s J-35A Gamble: China’s Early Delivery of J-35As to Pakistan Could Redefine Air Superiority in South Asia”的报道信息来源于:印度新闻 2025年5月17日 关于“Centre grants powers to defence forces for arms, ammunition procurement in emergencies after Operation Sindoor”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