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3月深夜,陈毅刚准备躺下。
一份急电打破了宁静。
陈毅随手一拆,眼睛猛地睁大,困意瞬间消散。
“这人真是死性不改,必须再教训一番!”
于是新四军拘捕了一名蒋介石的亲信。
对新四军来说,这本该是大喜事。
结果陈毅下令要“装作不认识他,把他放了!”
没想到这种情况下那被捕者竟还向陈毅提出了两个要求。
为什么要抓了又放?他提出的要求又是什么?
国军韩德勤,干啥啥不行
1943年3月下旬,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在与新四军的战斗中,被我军生擒。
这个人,名声可不小,竟然落入我军手中,成为俘虏。
当时,中共中央已经确定了与顽固派斗争的政策,决定迅速将其释放。
这一俘一放,引发了无数议论。
韩德勤是何许人也?
一句话总结——干啥啥不行。
1909年,韩德勤进入南京江苏陆军小学。
在这里,他与同乡顾祝同结下深厚友情,二人誓言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未来若有飞黄腾达之时,定携手共进。
这一誓言最终成了现实。
1918年,二人一同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
那时顾祝同早早投奔南方,迅速升迁。
与蒋介石的深厚关系,让他在军事和政治上都占据了一席之地。
而韩德勤,却在南京默默徘徊。
顾祝同未曾忘记昔日的誓言,得知韩德勤在南京困顿,便两次写信邀其南下。
韩德勤赴粤后,得顾祝同推荐,很快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找到位置,成为中校副官处长。
顾祝同
1926年秋,北伐启动,韩德勤随顾祝同调任第三师参谋长,随军东征,一路破敌,终于在1927年进驻南京。
1929年,蒋介石为加强军队管理,调整编制,顾祝同趁机推举韩德勤担任第三师第七旅旅长,赋予了他实权。
1931年,蒋介石再次对中央苏区发起“围剿”。
韩德勤奉命调驻南昌,指挥第五十二师。
第二次“围剿”失败后,第三次“围剿”接踵而至,韩德勤随部队参与合围红军主力,但未能如愿。
红军巧妙避战,采用游击战术,待时而动。
最终,蒋介石的“围剿”再次失败,韩德勤率部撤退。
8月下旬,韩德勤的第五十二师行至东固附近,遭遇红军主力黄公略部伏击。
山路狭窄,四面受敌,部队陷入困境。
红军的迅猛攻击让国民党军措手不及,韩德勤指挥部队向山头突围,但红军将士如猛虎下山,迅速撕裂了这支杂牌军。
韩德勤所指挥的第五十二师,迅速崩溃,几乎全军覆没,韩德勤本人也成了红军的俘虏。
第五十二师全军覆没,韩德勤自觉无颜面对。
逃回南昌后,他即请命降职,渴望为败军之将赎罪。
正此时,第十八军军长陈诚扩充兵力,李明取代韩任师长,韩被任为副师长,形同闲职。
韩知自己已无兵权,心中早有决定,便再次求助顾祝同,求其斡旋疏通。
不久后,韩被调入陈继承的第一军,任第二师副师长,心境已大不如前。
1932年底,顾祝同任江苏省主席,韩随顾回到江苏,担任省保安处处长。
1933年秋,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围剿”,顾祝同因赵启录卖官事件被罢职,调任北路总指挥。
韩随之调至北路军任参谋长。
不久,顾又转任江西绥靖公署主任,韩继续跟随,任参谋长。
抗日战争爆发,蒋介石决定投入全面抗战,划定五大战区,任命顾祝同为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负责淞沪及江浙地区的防务。
同时,顾兼任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江苏省政府主席,韩德勤随之赴江苏。
1937年11月,韩被任为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
翌月,顾祝同升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管辖江、浙、皖、闽四省,事务繁忙,遂将江苏省政府主席一职交由韩代理。
并于1938年2月,依据淞沪抗战的经验,组建第八十九军,韩德勤被任为军长。
随着顾祝同的支持,韩德勤势力不断壮大。
江苏省政府迁至淮阴时,韩所指挥的军队已达10余万人,成了地方重臣。
1938年春,台儿庄大捷令中国军队士气大振。
然而4月起,日军集中兵力,对徐州展开包围。
此时,韩德勤受命担任苏北兵团指挥官,率第五十七军和第八十九军迎战日军。5月初,日军佐藤支队自盐城北上,韩德勤迎击。
结果部队战斗力不足,刚接触便崩溃,韩部迅速败退。
蒋介石获知此事,气愤异常,怒骂不已。
背信弃义反成俘虏
1943年2月,日军再次对苏北盐阜地区发动“扫荡”,目标直指华中局与新四军军部,企图一举摧毁我抗日力量。
事先转移至淮南黄花塘一带的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却令日军扑空,计划落空。
愤怒之下,日军调整战术,转而全力进攻韩德勤部队,动用三个师团,进攻韩军驻地曹甸、车桥和安丰等地,接连打得韩部节节败退。
此时,新四军虽心有不满,但为保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计前嫌,决定派兵掩护韩部撤退,进入我根据地淮阴、涟水和苏家嘴一带。
但韩德勤却对新四军的援助置若罔闻,反而在3月初指挥王光夏所部保安三纵队,悍然西进,占领四沭县里仁集与陈家道口地区。
几日后,他亲自率军挺进淮北洪泽湖畔的盛圩子一带,逮捕我地方干部与群众,破坏我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试图恢复地主统治。
与此同时,蒋介石派出汤恩伯的八十一军,意图与韩部会合,夹击我军,进一步瓦解华中抗日力量。
韩德勤此举背信弃义,极大激怒了我抗日军民。
陈毅代军长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实施反攻。
他遵循毛主席“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指示,决定用武力驱逐韩部,或将其消灭。
陈毅命令第3、第4师以及第2师第5旅连日出击,迅速向韩部占领的山子头等地发起进攻,逼迫其重返原防;若韩部坚守不退,便就地歼灭。
电令中明确要求:“速战速决”,“战斗开始后,最好为韩提供一条逃路,若被俘,立即将其礼送出境,切勿伤其性命”。
3月18日零时,山子头战役悄然拉开序幕。
新四军将士们英勇无畏,冲锋在前,战斗气氛如火如荼,突击顺利进行。
直至当日下午14时,战斗宣告结束。
韩德勤部队几乎全军覆没,1000余人被俘,保安第3纵队司令王光夏与独立6旅旅长李仲寰当场阵亡。
韩德勤还未及逃脱,便被捉拿。
韩德勤被俘的过程中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插曲。
九旅二十五团三营八连的指战员冲进韩部指挥所时,韩德勤与一群军官一同被捕。
尽管没人认识他,大家还是从其穿着和气度中推测出一二。
此时,指导员孙长兴便问道:“谁是韩德勤?”
答复是“不认识”。
按照预先的指示,孙长兴本打算将其作为普通俘虏释放。
正当此时,韩德勤忽然开口:“我就是韩德勤,苏鲁战区副司令长官、江苏省主席。我要见彭雪枫和邓子恢!”
这突如其来的自报家门,显然是担心自己无法保全性命。
随即,他又转过头,反问孙长兴:“你们为什么打国军?是韦国清下的命令,还是彭雪枫下的命令?”
这几句话一出,韩德勤彻底与俘虏身份脱节,显然再也无法混入那些普通俘虏之中。
于是,指战员只得将他押解至旅部。
不久,按照彭雪枫的指示,韩德勤又被转押至师部。
又要给面子又要给出路
山子头战役虽然已然尘埃落定,但该如何处置韩德勤?
此事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都颇具微妙。
韩德勤被俘的消息传到新四军军部后,众人纷纷议论。
有人主张严惩此人,认为这位反共的“专家”应当为自己的背信弃义付出代价;有人则提议,将其用作交换叶挺的筹码,毕竟,战略上或许能换取更多的利益。
陈毅同样在思考,杀了韩德勤固然轻松,但这却可能让国共合作抗日的统一战线受到致命打击,动摇整个抗战的基石。
陈毅的眉头微蹙,心中忽然浮现出《三国演义》中的“捉放曹”之计。
难道,这一次也要来个“捉放韩”?
其实,早在韩德勤被俘之前,彭雪枫便曾与其有过一番交锋。
韩德勤刚被带进四师师部,依旧摆出一副战区副司令的架子。
刚开始为了保全韩德勤的颜面,彭雪枫将责任一股脑推给了王光夏,称其背信弃义,违背协议,未经通报便突入淮北,迫使新四军不得不自卫。
彭雪枫
按理说,彭雪枫此举,已是出于忍让,想尽量避免事态恶化。
但韩德勤却不识抬举,竟蛮横地回击道:“王是我的部下,打王即是打我。”
这下,彭雪枫再也忍不住,毫不客气地反驳了他。
他列举新四军数年来忍辱负重、单枪匹马坚持抗日的种种事实,又点出韩德勤一贯破坏协议、挑起摩擦的恶行,言辞铿锵,直击要害。
彭雪枫最后一击直指韩德勤:你们把我们从淮北逼到路东,现在又想对我们进行东西夹击,难道只有我们主动跳入洪泽湖淹死,才算是你们执行了协议吗?
韩德勤被问得哑口无言,面色一阵青一阵白,哽咽无语。
看着他窘迫的模样,彭雪枫稍稍放缓了语气:“新四军一向重视大局,向来不愿轻启事端。即便是这次‘山子头事件’,也是你韩德勤与王仲廉先勾结在前,新四军被逼迫自卫在后。”
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韩德勤终于无法再辩解,低头认错,并表示希望能与陈毅见面。
彭雪枫和陈老总
彭雪枫见状,感到其态度已有所悔改,便答应将其要求转告陈毅。
得知陈毅要来和他见面后,韩德勤竟然还敢提条件。
第一,他要求给自己留点“面子”;第二,他要求为自己找条出路。
他一再诉说自己的“苦衷”,声称国民党内部对他的位子虎视眈眈,汤恩伯早有取而代之之意,而蒋介石的方针也始终未曾改变,令他“难守诺言”。
他更坦言,这次山子头事件,实乃因为自己的过错,才引来新四军的讨伐。
终于,在一个特殊的场合,陈毅与韩德勤这两位战场上的对手,面对面坐下了。
陈毅直入正题,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中共一贯的团结抗战方针,并表示对于韩德勤坚持敌后抗战的行为,自己依旧会予以支持。
他同时也强调,无论未来局势如何变化,即便发生大规模摩擦,他依然会保持与韩德勤的友好态度,不让大局牵绊个人情谊。
陈毅的宽宏大度和深谋远虑,让韩德勤感受到了无比的压力和惭愧,他不得不说:“贵党贵军确实有合作的诚意,我感激不尽。”
接着,他检讨了从黄桥战役到山子头战役的种种失误,并提议共同签订协议,以此表示互信。
陈毅听后,点头表示同意。
他决定归还韩德勤一部分部队,继续承认他为江苏省主席,并承诺为其提供一个活动范围。
在陈毅与彭雪枫商议后,最终决定在淮北划一个乡给韩德勤驻扎。
韩德勤苦笑着开口:“一个乡是不是太小了点?”
陈毅毫不客气地回道:“1940年,江南新四军进入苏北抗战时,连一个立足之地都没有,连一个村子都得不到,你这个省主席居然连一个乡都嫌小,我们可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开口就是一个乡。”
韩德勤听后,脸色愈发难看,愣住了,哑口无言。
谈判结束后,按照陈毅的指示,新四军归还了韩德勤400多名部队、300多支枪械以及一部电台,甚至连他之前缴获的收音机、貂皮大衣、钢笔都一并退还。
陈毅还特别为他准备了8万元活动经费。韩德勤感激涕零,不断道谢,连称以后决不再与新四军为敌
自那次谈判之后,韩德勤似乎注定了无法翻身。
新四军为他留了面子、留了出路,给了他一线生机,结果却发现他主子的蒋介石,竟然连半点体面都不给。
他像个废物般被彻底抛弃。
听说,当韩德勤去见蒋介石时,眼泪满面,痛苦至极,恳求蒋介石宽恕,却换来蒋介石的冷言冷语,连骂几句“饭桶”、“无用之人”。
抗战胜利后,韩德勤被迫回到江苏。
蒋介石一边在台上与共产党商谈和平,一边却在背地里悄然筹划着反共内战,心思早已不再停留在战争的胜利上。
1946年1月,蒋介石在徐州成立了徐州绥靖公署,顾祝同被任命为公署主任。
顾祝同一到任,便把韩德勤从其原本的职位中推了出来,塞进了副主任的职位。
看似位置重要,实则不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空架子。
这一副职,韩德勤做了二三年,从绥靖公署副主任到陆军总司令部徐州司令部副总司令,他一直未曾真正掌握实权。
而这一切,还靠的是他老同学顾祝同的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