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20日讯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今天召开加快“技能山东”建设、打造技能人才集聚新高地新闻发布会,介绍山东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相关事宜。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山东以落实人社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的共建“技能山东”框架协议为总抓手,聚焦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服务等全链条,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了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产业大军。截至目前,全省高技能人才总量达460万人;现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全国技术能手771人,高技能人才、高技能领军人才总量均居全国前列。
优化培养体系,技能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一方面,强化载体建设。实施万名技能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设立泰山产业技能领军人才、齐鲁首席技师和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项目,建成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64个、齐鲁技能大师特色工作站180个。另一方面,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探索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培养方式,打造“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目前,全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和“金蓝领”培训接近30万人。
突出主阵地作用,技工教育质效持续提升。充分发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全面提升技工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技工院校正在成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力军。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现有技工院校221所、在校生45万人,分别位居全国第一位、第二位。2024年,技工院校招生超过16.7万人,超额完成年度招生任务。二是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依托技工院校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56个、国家技能根基工程培训基地4个,88所技工院校纳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建设试点名单,数量居全国前列。三是资源融通不断扩大,打破校校间的壁垒,组建16家省级重点技工教育集团(联盟);打通校企间的壁垒,创新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高素质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开设“订单班”“冠名班”989个,在校生4.4万人。
强化评价激励,高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更加畅通。一是创新评价制度,在全国率先开展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完善“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创新开展技能岗位“人人持证”工程,全省累计评聘特级技师、首席技师超过500名,位居全国前列。二是创新使用制度,建设高技能领军人才信息库,组建“技师+工程师”团队,鼓励企业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年金,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三是创新激励制度,建立休假疗养制度,为1034位高技能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享受住房保障、子女就学、职称评聘等绿色通道服务。
第二届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有关情况
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是我省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综合性技能赛事,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大赛由省政府主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11部门共同承办。其中主赛场比赛将于5月27日至29日,在济南黄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一)关于大赛主题
本届大赛主题确定为“智汇齐鲁 技创未来”,体现以智慧化、数字化赋能技能升级,推动山东从“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型,同时弘扬“精益求精”的传统精神,传递“技能改变命运”的现代理念,推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一技之长”的共识。
(二)关于竞赛项目
借鉴世界技能大赛和全国技能大赛模式,共设置106个赛项,较上一届增加了17个赛项。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6项、国赛精选项目40项,与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赛项保持一致。赛项覆盖物流运输、智能制造、信息通信、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
(三)关于参赛选手
大赛以设区的市为单位组队参赛,央属、省属单位按属地原则参加当地选拔。16周岁以上、法定退休年龄以内,且在我省学习工作的企业职工、院校教师和学生均可报名参赛。为鼓励企业职工参赛,有21个项目优先推荐企业职工参赛。目前,参赛选手达到1616名,较上一届增长16%。
(四)关于奖励政策
本届大赛将延续上届主要的奖励政策。一是设个人奖励。对各竞赛项目获得前3名的选手颁发金、银、铜牌,并经核准授予“山东省技术能手”。对优胜奖以上的选手,晋升相应职业技能或专业技术等级。各竞赛项目前3名的选手,入选省集训队。二是设团体奖励。对为比赛作出贡献的有关单位颁发“优秀组织奖”。三是设其他奖励。对相关指导教师(教练)、各项目裁判员,以及对赛事组织工作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进行表扬。
闪电新闻记者 刘冰冰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