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事件为真实事件稍加改编,但并非新闻,情节全来源官方媒体
为了内容通顺,部分对话是根据内容延伸,并非真实记录,请须知。



顾建国背着破旧的布包,站在省城一中的校门口,抬头看着高大的教学楼,喉咙里像堵了团棉花。

1985年的秋天,空气里夹杂着桂花的甜香,可他却只觉得陌生。

十八岁的他从乡下考到省城,带着村里人的期望,也带着自卑。

家里穷,爹娘起早贪黑种地,供他读书已是砸锅卖铁。

他知道,这所学校里大多是城里人,穿得体面,谈吐斯文,而他,衣服洗得发白,鞋底磨得快要透。

班主任领着他进了高三(2)班,指着靠窗的座位:“顾建国,你坐那儿。”

他低头快步走过去,余光瞥见旁边的女孩——唐桂兰。

她穿着干净的蓝色衬衫,扎着马尾,脸上带着笑,正低头翻书。

顾建国坐下时,手不小心碰到她的课本,慌忙道歉:“对不住……”

“没事儿,新同学吧?叫啥名?”

“顾建国。”

“唐桂兰,桂花的桂,兰花的兰。”

她大大方方伸出手,顾建国愣了愣,才握住,掌心全是汗。

头一个月,顾建国几乎不跟唐桂兰说话。

他怕自己的乡音、寒酸的衣裳让她笑话。

可唐桂兰似乎不在意,课间常主动跟他搭话,聊课本、聊省城的街巷。

有次数学题他怎么也解不出,她凑过来看了看,拿笔在草稿纸上画了几道线:“这儿错了,公式得这样用。”

顾建国红着脸接过纸,感激得说不出话。

渐渐地,两人熟了。

唐桂兰家住城里,父亲在供销社工作,母亲是小学老师,家境比顾建国好太多。

她却从不摆架子,常带他去校门口的小摊吃馄饨。

热腾腾的馄饨端上来,她递给他一碗:“吃吧,别客气。”

顾建国接过,低头吃得满头汗,心里却暖得像冬天的火炉。

高三的日子紧,课业压得人喘不过气。

顾建国和唐桂兰开始传纸条,写些鼓励的话,或者吐槽老师的怪癖。

有次,唐桂兰在纸条上画了个笑脸,写:“建国,考不上大学咋办?”

“那就种地,你来帮我浇水。”

她看了,捂嘴笑,眼睛亮得像天上的星。

感情在纸条间悄悄发芽。

那年冬天,学校组织元旦晚会,唐桂兰拉他去排练节目。

两人合唱一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她嗓子清亮,他声音低沉,台下掌声不断。

晚会散场,巷子里只剩他们俩,路灯昏黄,唐桂兰忽然说:“建国,你说以后咱俩还能不能在一块儿?”

“能,只要你愿意。”

她笑了,踮起脚,在他脸颊上轻轻一吻。

顾建国整个人僵住,脑子里像炸开了烟花。



高三下学期,顾建国和唐桂兰的恋情被发现了。

那天,唐桂兰的闺蜜李秀梅无意间看到她写的纸条,出于嫉妒还是好奇,把纸条的事捅给了唐桂兰的父亲。

唐父是个严肃的人,供销社的副主任,最看重门当户对。

他翻出女儿书包里的纸条,看到顾建国的名字,气得拍桌子:“一个乡下穷小子,也配跟我闺女好?!”

“爸,他人好,学习也努力!”

“你是要气死我跟你妈?那顾建国什么家底,你不知道?跟你谈恋爱,他配吗?”

“好有个屁用!家徒四壁,供他上学都费劲,你跟他能有啥前途?”

当晚,唐父把唐桂兰叫到客厅,劈头盖脸一顿骂。

没过三天,唐父通过关系,把唐桂兰转到另一所中学,离家远,管理严,连周末都不许回家。

转学前一天,唐桂兰偷偷找到顾建国,在学校后门的巷子里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新学校的地址。

“建国,你要是有空,就来找我,行不?”

顾建国攥着纸条,点头,喉咙哽得说不出话。

唐桂兰走时,回头看了他一眼,那眼神像要把他刻在心里。

唐桂兰走后,顾建国像丢了魂。

课堂上,他盯着她的空座位发呆;放学后,他绕路经过她家巷子口,想象她推开院门笑着走出来。

他想给她写信,可又怕唐父发现连累她。

攒了半个月的零花钱,他终于买了张去她新学校的车票,可临到出发那天,母亲病了,他把钱拿去买药,计划泡了汤。

高考临近,顾建国的状态越来越差。

唐桂兰的离开像抽走了他心里的支柱,复习时总走神。

高考那天,他发挥失常,成绩出来,差本科线十几分。

“顾家小子不是挺能读书吗?咋还落榜了?”

村里人议论纷纷,有人阴阳怪气。

爹娘叹气,顾建国却只觉得空落落的,脑子里全是唐桂兰的笑脸。



高考落榜后,顾建国面临抉择。

村里人劝他回去种地,爹娘也觉得读书没出路,不如老实娶个媳妇。

可顾建国不甘心,他不想一辈子困在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

那年秋天,征兵的消息传到村里,他动了心。

部队有纪律,能学本事,还能翻身。

“当兵有啥好?吃苦受累,回来还是个庄稼汉!”

“建国,家里就你一个儿,去了谁照顾我们?”

他跟爹娘商量,父亲摔了烟袋,母亲抹泪。

“爹,娘,我得试试。参军是我翻身的机会。”

他反反复复劝,终于说服父母,报了名。

1986年冬,顾建国穿上军装,踏进新兵营。

训练苦得超乎想象,每天五点起床,跑步、站军姿、练队列,晚上累得倒头就睡。

教官是个黑脸汉子,姓王,嗓门大,骂起人毫不留情。

“小子,有股狠劲,干得好!”

顾建国咬牙坚持,别人跑五公里喘不上气,他跑完还能帮战友背装备。

教官看在眼里,拍他肩膀。

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顾建国因表现突出,被分到主力连队。

他被分配到步兵连,跟着班长学射击、战术,忙得没空想家,更没空想唐桂兰。

偶尔夜深人静,他会翻出那张纸条,上面唐桂兰的字迹已经模糊,可她的模样却像刻在脑子里。

部队的生活磨砺了他。

顾建国从一个瘦弱的乡下少年,变成了晒得黝黑、身板结实的军人。

他学会了修理枪械、组织训练,还因为一次抗洪抢险立了三等功。

三年过去,他从普通一兵升为连长,手下管着几十号人。

“顾连长,稳当,能打仗,还能带兵!”

战友们都说。



1989年,顾建国二十四岁,已经是连队的顶梁柱。

连队事务他处理得井井有条,训练成绩年年拔尖,营长张德胜对他格外器重。

张营长四十出头,山东人,性子豪爽,爱喝酒,也爱拉着顾建国聊家常。

“建国,你这年纪,该找对象了!老光棍可不行,部队得给你解决个人问题!”

顾建国笑笑,摆手:“营长,我忙着带兵,哪有心思谈对象?”

他嘴上这么说,心里却闪过唐桂兰的影子。

这些年,他没再联系她,怕她早已忘了自己,也怕自己没出息,配不上她。

张营长却不依不饶,隔三差五提这事。

某天,他把顾建国叫到办公室,递了根烟,笑眯眯地说:“建国,我有个小姨子,今年二十二,模样俊,性子也好。我看你俩挺合适,改天见一面?”

“营长,这不合适吧……我,我还没想好。”

“啥不合适?老子看上的兵,还能差了?我小姨子在省城工作,知书达理,你见了准满意!”

“就这么定了,下周日,你来我办公室,见见人!”

顾建国愣了,推辞。

张营长瞪眼,拍板。

顾建国拗不过,只好点头,心里却七上八下。

他不知道营长的小姨子长啥样,也没抱太大期望。

毕竟,部队生活让他习惯了简单,感情的事,他早已埋在心底。



周日一早,顾建国穿上整齐的军装,来到营长办公室。

“顾连长,营长在里头等你。”

门口站着个勤务兵,冲他敬了个礼。

顾建国深吸口气,推门进去。

张营长正坐在桌后,笑得像个老狐狸。

屋里还有个年轻女人,背对门口,穿着浅蓝色连衣裙,身形窈窕。

听到门响,她转过身,顾建国一看,脑子里“嗡”的一声,整个人僵在原地。

是唐桂兰。

她还是那张脸,眉眼清秀,只是比高中时多了几分成熟。

唐桂兰看到顾建国,也愣住了,眼睛瞪大,手里的茶杯差点掉地上。

两人对视几秒,顾建国喉咙发干,脱口而出:“怎么是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