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印边境地区可是相当不太平。
要知道西藏在1959年才废除农奴制,因为废除农奴制度遭到西藏农奴主的激烈反对,印度这时候就趁机使坏,开始搞事。
起初我国谋求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谁知道,印度还真以为我国是软柿子,这下不出手不行了。
印度的误判
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如果非要追溯,这就要追溯到英国人在印度殖民统治时期。
当时,英国完全控制南压之后,就企图以南压为跳板,向东南亚和我国西藏地区进犯,攫取更多的利益。
所以,在英国殖民统治印度期间,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那是相当多的,其中最出名的无疑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了。
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是指英国人麦克马洪单方面提出的一段领土主张,根据麦克马洪的意图,英国将非法侵占我国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事实上,这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后来被证实,根本就是英国伪造的一条边界线。
但不管历史的真相如何,英国人企图非法侵占我国领土,而且在殖民统治结束之后,妄图继续制造中印之间的矛盾的想法,昭然若揭。
印度借助这一历史遗留的问题,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可谓活动频仍,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可谓丧心病狂。
西藏解放之后,困扰西藏发展的农奴制问题,依旧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当时西藏最大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要废除农奴制度,虽然这一做法符合西藏大多数百姓的利益,但却引起了西藏农奴主的反弹。
这些旧时代既得利益者不甘心特权的丧失,因此蠢蠢欲动。
而印度的领导人尼赫鲁则观察到了这一点,他为了能够在领土问题上建立优势,开始煽动西藏的农奴主叛乱,甚至还给予了一定的支持。
可以这么说,虽然当时西藏出现农奴主叛乱的事件,是有内生性的因素导致的,但印度方面的煽动绝对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即便当时印度煽动了农奴主叛乱,给我国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和损失,但我国还是更倾向于以和平的姿态解决中印之间的领土争端。
毕竟,中印之间的争端,某种程度上,是历史遗留问题,而且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其实归根结底来说,并非中印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也不是中印两国人民水火不相容。
但是尼赫鲁显然把我国希望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领土问题的态度,视作软弱。
当时,尼赫鲁的看法应该说是片面的,因为他认为我国在当时在东北地区的压力巨大。
众所周知,五十年代初期的抗美援朝和五十年代末期中苏交恶,两个大事件其实都是直接影响东北地区。
尼赫鲁就想当然的认为,我国要应对苏联和美国这两个霸主级别的国家,已经是千难万难。
在这个背景下,尼赫鲁认为我国一来没有能力应对西南地区的矛盾,二来也不想树敌过多。
哪怕印度明知道自己主张领土的意图非常过分,但仍旧采取了激进和强硬的态度。
不得不说,尼赫鲁的想法虽然看起来言之凿凿,但实际上他既低估了我国捍卫领土主权的坚强决心,也完全是想当然的做出了决策。
来自我国的强硬反击
印度在1947年印巴分治之后,就是一个很难于邻国和平相处的存在。
比如印巴两国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
孟加拉国虽然是后面才独立的,但在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之前,印度也没少煽动孟加拉的反对势力,反抗巴基斯坦的统治。
此外在二战后,唯一一个被其他国家吞并的国家就是锡金,这锡金正是被印度所吞并的,现在已经成为了印度的锡金邦。
至于中印之间的矛盾,那就更是由来已久。
可以看到,印度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还真的是找不出一个好的。
其实,尼赫鲁当政期间,就一直把我国视为潜在敌人,甚至,他会天然的将中国作为印度对标的对象,想方设法在各个领域与我国较劲。
如果中印之间只是良性的竞争,或许这对于两个国家来说,或许都是一个互相促进的好事。
但很显然,印度与我国之间的竞争,可从来都没有基于良性竞争,要么是自欺欺人的大吹大擂,要么是充满敌视的胡乱竞争。
虽然印度的真实实力实在是不敢恭维,但毕竟印度是一个人口大国,而且领土也高居全球第七,从哪个方面来看,印度都完全所有实力成为一个大国。
至少有实力成为一个能够掣肘我国的存在。
因此,印度的野心,成为了他们能够吸引美国和苏联援助的重要因素。
有了来自美苏这样的大国的援助,尼赫鲁领导的印度更是信心膨胀,加紧了在中印边境地区的活动。
为了应对印度的威胁,从1959年开始,我国强化了在青藏地区的军事部署。
同时我国还是在不同场合发出和平的信号,然而这些却成为了尼赫鲁判定我国不会真正反击的理由。
尼赫鲁的乐观情绪,不但主导了印度的行动,更是让印度军界和民间也生出一种盲目的自信。
甚至当时印度的一些专家认为,中国绝对不会发动对印度的反击,为什么会这么坚定的做出判断呢?
他们认为我国的实力有限,根本就撑不起多线作战的局面,要知道虽然我军加强了高海拔地区的防卫,但战备补给能力也还是非常有限。
在当时,很多边防士兵的补给非常差,完全可以用条件艰苦来形容。
甚至就有印度的专家和媒体,拍摄到我军士兵的餐食就是窝头和咸菜,这样的餐饮水平,要还想保持高水平的战斗力自然是天方夜谭。
于是印度专家和媒体在看到这一幕之后,还迫不及待的通过电视把这一问题广而告之。
正是因为通过舆论,印度渲染了非常多的中国软弱可欺的形象,因此,后来印度得寸进尺的一些行动才扫清了障碍。
但是很明显,不论是尼赫鲁的乐观主义情绪,还是通过各种媒体渲染的中国软弱论,最终的结果都是错误的。
因为中国尽管爱好和平,但却一点也不软弱,尤其是涉及领土主权问题,中国从来都不是一个软弱的国家。
尤其是针对印度的“前进政策”以及不断的挑衅行为,这些都在无时无刻不在挑战我国忍耐的极限。
终于,在1962年,毛主席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对印度开展自卫反击战。
从1962年10月开始,仅仅1个月的时间,印度军队就全线溃败,不但在争议地区的所有据点全部被我军拔出。
更关键的是,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印度有8700多人被击毙或者被俘,还有大量的武器被我军给缴获。
这样的局面,不但完全超出了印度的预料,还让印度真正认识到印度与中国之间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对印自卫反击战只持续了一个月的时间,却沉重打击了印度非法侵占我国领土的嚣张气焰,维护了我国的领土和主权。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