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跟风换智能锁时,我还沾沾自喜,指纹一按门就开,忘带钥匙也不怕,科技感直接拉满!
可最近跟从业10年的开锁师傅唠了几句,后背直冒冷汗,原来这看似高端的智能锁,藏着这么多“坑”啊?
师傅给我看了段视频,黑客拿着张“小黑卡”在智能锁前晃两下,门锁竟“咔嗒”一声自动弹开,还有人用充电宝对着锁孔放电,瞬间破解密码。
师傅苦笑着说:“现在小偷都升级装备了,这智能锁,在他们眼里跟没锁差不多。”
在某红书上看到#智能锁翻车#话题下,有两万条吐槽智能锁的。
再加上这几年时常指纹识别失灵,频繁没电、甚至还刷到过被恶意远程开锁的新闻,我头皮都发麻了。
第二天立马把智能锁换成了传统的机械锁,听着钥匙转动的清脆“咔嗒”声,突然找回了久违的安全感。
智能锁有哪些坑?
①故障率高
我家当时装智能锁就是为了不带钥匙,因为总是会忘记带钥匙,被锁门外好多次了。
但谁能料到,它也没那么好用。
先说指纹识别,本是主打一个方便,可手指按轻了,它“反应迟钝”,半天没动静;按重了,又容易触发错误提示。
指纹不清晰,手上有水都识别不了,经常是一按一个识别不了,但是偶尔又可以打得开锁。
就像网友@城熹因为指纹总是识别失败,所以把原始密码改了,重新录了指纹,录好后试了下能开,出门后忘了拿东西又折回家开门,试了6把都打不开,搞得真是冒火。
再看人脸识别,同样不让人省心。
环境状态不能有太大的差别,比方说光线昏暗时录制进去,进行识别时如果有曝光的话“认不出主人”。
还有一个是面部信息存在变动也不认主,有超三成用户反馈,人脸识别时常常出现“对齐难”的问题,对着摄像头摆姿势、找角度,折腾半天,门还是打不开,让人又急又恼。
网友@哈哈说,装修最大败笔就是装了智障门锁,一次又一次被锁在门外,人脸识别识别不上,指纹识别也识别不上,常常在门外被罚站三分钟。
②功能鸡肋
本以为安装了智能锁就会更安全,商家宣称有逗留抓拍功能,可以防贼。
原理是,智能锁面板下装有感应器(雷达感应或红外感应),当门口有人出现就会被感应器识别到,如果门外的人停留时间超过智能锁感应器所设的阈值,就会触发逗留抓拍功能(照片或者视频),发送示警到绑定的手机上。
但大家反映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人走了还没拍,或者是小偷大摇大摆在门口,监控画面却只拍到个模糊黑影。
还有的,邻居家门口也被划进“监控区”,邻居开门就会触发警报“可疑人员逗留”。
③不安全
明明睡前确认锁好门了,竟然它就自动打开了,一次你会以为是自己粗心大意,可这种情况不断发生,事情就不妙了。
网友@E只小丸说,有天一个人在客厅睡觉,听到指纹锁“已开锁”然后门就开了,结果根本没人。
网友@旋风少女来摘月也吐槽,凌晨2点多,突然听到门口有语音播报,还有开锁的声音,吓得赶紧打开监控看看门外是啥情况,门外没有人,但是为啥一直有指纹识别的记录……吓得睡不着觉了都。
这种情况,专业人员说是因为智能锁内部零件老化,会误把外界信号当成开锁指令,上演一场场“自动开门”的惊悚戏码。
还有业内人士爆料:市面上一些低价智能锁,电量告急时,会突然来个初始化复位,锁舌自动缩回,大门敞开。
想象一下,要是深夜熟睡时,或无人在家时,家门却自动打开,陌生人随时可以进入,这场景光是想想就令人胆寒吧。
当智能锁出现以上这些问题时,传统的机械锁反而逆袭了。
有位五金店老板说,曾经滞销的机械锁近一年销量暴增,有次一个客户来,说不想再用智能锁了,非要换把机械锁。
说机械锁只要带了钥匙,从不掉链子,稳稳当当打开家门,不像智能锁,有时候指纹、人脸识别不了,系统又动不动死机,说这玩意儿带来的糟心事太多。
智能锁真不能用了吗?怎么选才不会错?
①选半自动的不选全自动的:
全自动锁锂电池续航短,撑不过一年就得换,要是门框稍微有点变形,还会卡死。
而半自动的保留了机械结构,故障率比全自动的要少七成,待机时间长,实用首选它。
②选C级锁芯的:
A级锁芯,小偷1分钟就能撬开,B级锁芯,也就5分钟。而C级锁芯,专业工具都需要很久才可能将它打开。
C级锁芯孔位有双排曲线槽和防钻栓设计,就像给家门装了“金钟罩”,让小偷望而却步。
③选功能简单的:
功能不要贪多,指纹、密码、机械钥匙这三样就够了。那些远程视频、逗留抓拍的花哨功能,既耗电又不安全。
之前就有联网锁被爆出漏洞,有人通过WiFi就能反向开锁,更存在有安全隐患。
④材质方面:
高端锁的航空铝合金机身,价格控制在400元内,联网款溢价别超过500元。密码区选钢化玻璃面板,耐磨防划还防偷窥。
⑤安装也有大学问:
门缝误差超过2mm,智能锁准出问题,老旧门体得加装定位板。螺丝一定要用304不锈钢的,不然就像有的用户,因为安装师傅偷工减料,半年后锁体直接掉下来。
⑥机械钥匙是保险:
机械钥匙可别乱扔,放公司或者亲友家最稳妥。有业主把备用钥匙锁屋里,电子锁没电后,只能眼睁睁看着家门却进不去,这教训太深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