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明明活着,却在文献记载中死去了,甚至这个人的死讯,通过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传的人尽皆知,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老兵发现自己已经“牺牲”多时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一篇文章,可谓家喻户晓,这篇就是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

1951年,著名的战地记者魏巍前往朝鲜,进行了大量的采访工作,也正是因为魏巍深入到抗美援朝的一线,所以才了解到战场上最真实的一面。



在文章中,魏巍提到了一个人的名字,叫做李玉安。

李玉安只是一个普通的抗美援朝的战士。

他生于1924年,原生家庭相当贫苦,不得已之下,在他16岁的那年,李玉安去往东北做苦工谋生。

可以这么说,童年和少年的李玉安,生活并不如意。

到了1946年,李玉安的生活才迎来了转折,在这一年,他加入了解放军,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并且在他参军的第二年,李玉安加入了共产党。



别看李玉安在解放战争时期才参军,但其实,他在战场上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

在四平会战中,李玉安就荣获了一等功,到了渡江战役的时候他又荣获了一等功。

众所周知,一个士兵能够获得一等功是多么的不容易,事实上虽然年代不同,一等功的评价标准有所差异,但一等功是跑不脱一个重大贡献这四个字。

甚至在当代,很多荣获一等功的战士,非死即残,若不是在战场上或者重大行动中贡献卓越非凡的战绩,想要荣获一等功绝无可能。



而李玉安的战功可不止是两个一等功,在他的军旅生涯中,可是先后获得了10次战功。

由此可知,李玉安在军队的表现可不是简单的优秀来形容了,而绝对是军中翘楚。

1950年的时候,新中国已经成立了,但是李玉安仍旧没有离开军队,而是跟随着志愿军入朝作战。

当时,李玉安担任112师335团1营3连的副班长,他所在的队伍在松骨峰遭遇了美军2师第九团。

虽然当时9团正在南撤逃亡,但是毕竟9团的人数远远超过李玉安所在的3连,哪怕美军当时是在逃亡,也还是占据了优势。



这场遭遇战中,李玉安所在的3连受到了非常严重的冲击,而李玉安也在战斗中身受重伤,在战斗中昏迷。

当时,魏巍正在朝鲜境内采访,收集前线的资料,并且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著名通讯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所得到的信息,并不全面,在文章中,魏巍把李玉安当作松骨峰13烈士之一,因为文章的广为传颂,所以,李玉安的名字也变得家喻户晓。



但事实上,李玉安并没有在战斗中牺牲,只是当时子弹穿过李玉安的胸膛,李玉安因为伤势过重,而陷入昏迷。

在战斗结束的当晚,李玉安从昏迷中清醒,这才获救。

只不过,挽救李玉安生命的人,刚好是在附近巡逻的朝鲜友军,并且为了能够让李玉安康复,朝鲜朋友将他送到周围的村庄里,此后又转送至志愿军医疗部医治。

在医院里,李玉安仍旧是昏迷的状态,就这样,李玉安几乎到半年之后才真正清醒过来。



所以,在当时,无论是魏巍的通讯文章,还是军队中对他的记载,就都已经将其视为烈士看待了。

到了1952年7月,伤愈的李玉安得以回国,但是此时的李玉安,却并不愿意将自己辉煌的军旅生涯公之于众。

在李玉安的眼中,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是要紧事。

因此,回到黑龙江的李玉安,仅仅只是凭借志愿军的身份得到了一个普通工人的身份。



哪怕是他的单位和户籍地的同志,都对于他在军队的过往完全不清楚。

也正因为如此,李玉安的过去,就成了个一个掩埋在尘埃中不为人知的故事而已。

真相大白于天下



事实上,李玉安在工人的工作岗位上表现同样优秀,因为李玉安很清楚当时的生活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和平的生活,都是依靠战士们浴血奋战才得来的 。



因此,在战后,李玉安无论是做什么工作,都始终保持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说白了,能完成10分,在李玉安这里,一定是以20分的标准去要求自己。

李玉安在工作岗位上的贡献,可丝毫不比他在军队里的贡献少。

他在黑龙江的工作主要是担任粮库的检斤组组长,这个岗位的工作是做什么的呢?其实就是检查出入库的粮食的数量的。

要知道,黑龙江可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每年生产的粮食数量之多,数量那是相当恐怖的。



就李玉安所在的粮库来说,每年经手的粮食就高达5000万公斤。

如此庞大的数量,在李玉安的手里,竟然愣是没有出过错。

你就知道李玉安对待工作的态度有多认真,交代的工作质量有多高

正因为李玉安的工作也十分的出色,所以李玉安在他漫长的职业生涯中,竟然16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有一说一,这个数量的先进工作者称号和10次军功一样,都是非常不易的,但更关键的是,这展示了李玉安出色的能力和认真的态度,非常难得。



如果李玉安只是安静的完成本职工作,或许这件事还并不会是一个传奇。

传奇之处就在于1964年,发生了这么一件趣闻。

当时,李玉安正常下班回家,在家里,竟然遇到了一个邻居家的小孩,找他朗读课文。

李玉安原本只是饶有兴致的看着孩子的表演,但没想到,文章中竟然出现了他自己的名字。

在文章中,魏巍将李玉安在内的13个人称之为烈士。

听到这里,尘封在李玉安内心深处的故事,幡然涌现,李玉安也不禁泪流满面。



虽然很多人仅仅只是以为魏巍文章中的李玉安和粮站工人李玉安,只是重名。

但只有李玉安本人才清楚,这个人就是他自己。

他是真真实实的参与过抗美援朝,参与过松骨峰战役的老兵,而文章中那些名字,除了他之外,那也都是他的好兄弟,好战友,而现如今,这些好兄弟,好战友却只剩下他一个人。

当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传出来的时候,举国震惊。

事实上,李玉安还活着的消息真正被人所知,已经是几十年之后的1990年了,当时,李玉安已经66岁,早已经是耄耋老人,而当时他的小儿子想要参军。



为了能够圆儿子的梦想,李玉安这才不得不出山,找到老战友。

也正是因为这一事件,李玉安重新回到了大众的视野之中。

这件事在当时可以说引发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毕竟,李玉安是烈士的事情,早就随着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传遍全国。

谁能想到,将近40年之后,李玉安竟然还活在人世。

因此,一时之间,各种报道,表彰,评论纷至沓来,甚至,李玉安还参与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友好代表团出访朝鲜。



不得不说,李玉安的军旅生涯和职业生涯都是极其出色的存在,但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面对这些表彰,表现得非常淡然,无谓功利。

而这些,正体现了他一个共产党员和老兵的觉悟和思想境界,正因为李玉安淡泊名利,反而能够专注于事业,从而在平凡的岗位上获得不平凡的成就。

【免责声明】:本文创作宗旨是传播正能量,杜绝任何低俗或违规内容。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私信及时联系我们(评论区有时看不到),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