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贫」在中国


从“中国扶贫第一村”到白茶飘香的“幸福赤溪”,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何创造出减贫奇迹?从18个老汉留守的“空心村”到如今艺术家、新村民共筑的“桃花源”,曾经的凋敝古村如何重获新生?跟着我们一起探访福建宁德的两个村庄,看中国减贫智慧如何让山海焕新。

From “China's No. 1 Poverty Relief Village” to a prosperous place known for its white tea, and from an empty village of 18 elderly men to a blooming artists’ paradise, how did two remote Ningde villages pull off these miracles?

Follow us to witness China’s poverty alleviation wisdom in action, making transformations beyond imagination.

赤溪村,这个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磻溪镇的村落,曾经是全国知名的特困村,村口石碑上刻着的“中国扶贫第一村”,默默见证着这个小山村脱贫致富的奋斗足迹。

赤溪村地处太姥山麓,九鲤溪穿村而过,形成“山高雾多”的环境,为白茶生长提供了天然温床。凭借这一资源优势,赤溪村将茶产业列为支柱产业。

看到村里发展茶产业,外出打工的曾庆兰夫妻回来接手了祖辈留下的茶园。


虽然说家家户户都在种茶,但品质有好有坏,因为没有自己的品牌,村民们很难卖出好价钱。后来,村里引导村民进行标准化管理,生态种植,采用人工除草,茶叶品质不断提升。

如今的赤溪村已然改变过去贫穷落后的面貌,山环水抱的美丽村落吸引着一批批游客前来观光,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当九鲤溪的流水裹着茶香奔向远方,同属宁德的四坪村正酝酿着新的故事。

四坪村所在的屏南县过去被人们说是又贫又难的地方,村人口流失很大,最少的时候,村里只剩18个老汉。


林德波是土生土长的四坪人,大家都叫他大海。他在山西大同当兵,退伍后,做过保安,又在矿区干了好多年。但他说,在外面打拼这些年,虽然能赚到钱,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2015年,屏南县通过古屋改造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项目,吸引新老村民回乡。2017年,四坪村开始发展文创产业,村里环境变美了,又来了很多新村民入住。


2021年,屏南的红曲制作以及黄酒酿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大海也想在现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做出自己的黄酒品牌。除了酿酒,大海还有一片桃园,通过社区团购,一件代发,大海的酒和桃子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总策划:何兰生

监制: 江娜 曹茸

制片:赵洁 李竟涵

编导:刘硕颖

文案:张震宇

监制:高雅 编辑:杜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