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曾有齐白石,余墨尚存人世间。
若问余墨哪里求,白石山堂少白处!
名称:齐白石 1924年、1944作 紫藤蜜蜂 立轴
作者:齐白石 (1864~1957)
创作年代:1924年、1944作
尺寸:171×46.5cm
材质:设色纸本
形制:立轴
题 识:
(一)齐璜白石山翁。
(二)此虫乃甲子后廿年所补。白石。
(三)此画乃予初来京华时所作,回头廿年校而今之白石所作,已成天壤。白石记。
钤 印 木居士、白石翁、齐大、行年八十三矣
出 版:
1.《齐白石作品集》,第251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版。
2.《翰海二十周年精品录·书画卷》,第371页,文物出版社,2014年版。
说 明:
本幅具三题,按三题所给信息可知,白石老人在1924年先画紫藤,具左下一题,自珍廿年后再检旧作,并点蜜蜂四只,又具两题于左右,补全是图。其言“已成天壤”,既是说画,亦是慨叹人生。其画其艺,其事其情,弥足珍贵。
▲齐白石书画作品《紫藤蜜蜂》·(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齐白石对画藤情有独钟,紫藤在他的作品中屡见不鲜。之所以如此,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藤的虬曲适于笔墨的纵情挥洒,当是其很重要的原因。齐白石认为“藤不垂绝无姿态,垂虽略同,变化无穷也。”齐白石画藤无数而变化多端,其在书法上的造诣在画藤中得到了精彩的体现,笔走龙蛇,荡气回肠。
齐白石画紫藤,从画法风格上可分为前、后二期,两期的分界线大约在1925年前后。前期主要学徐文长,笔墨枯瘦纵逸,色彩清淡素雅,后期主要学吴昌硕,笔墨凝重浑厚,色彩浓郁鲜艳。此图的画法和书法风格,还没有吴昌硕笔法的影子,属于前期风格。
此幅《紫藤》为白石初到北京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的紫藤画得极为繁密,枝干虬曲,藤花绮丽。此作画老干先以渴笔勾皴,然后再以湿笔施中、淡墨,最后染赭石,花青,这种层层积画的方法,也是前期画藤的特点。他画藤的方法一方面来自于对自然的观察,另一方面,主要还是从前人那里学来的,此幅作品用色较多,中藤叶便染了淡绿,藤黄、花青、赭石甚至朱红,但整体上还是淡雅、清新,使人愉悦。此幅尺幅硕大,气势很大。若悬挂厅堂,如闻风雷阵阵。此类紫藤构图,白石曾提到乃在树下仰望所得。整个画面繁而不乱,秩序井然,静中有动势,正是“随意笔纵横,人眼听我手”。
▲齐白石书画作品《紫藤蜜蜂》局部·(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齐白石书画作品《紫藤蜜蜂》·(选自:齐白石传人书画网)·齐白石书画院展览(齐白石版权拥有者)·少白公子汤发周供图
此幅《紫藤》可谓是两个齐白石合作而成,通过题款可知,此作最早时仅绘有一架紫藤,在20年后,齐白石又在左下角添绘了四只蜜蜂,与藤花的繁密相映成趣,愈加增加了整体画面的构成感。有趣的是,齐白石对曾经的自己是得意的,对现在的自己是自警的,据艾青《忆白石老人》一文中透露,艾青曾用一张八尺的大画去请齐白石鉴定,齐白石骗他说是假画,并要用两张画换这幅画,艾青说:“你就拿二十张画给我,我也不换”,“他知道这是对他画的赞赏。这张画是他七十多岁时的作品。他拿了放大镜很仔细地看了说:‘我年轻时画画多么用心呵’”。这篇文章或许有人会说艾青是为尊者贴金,但细读齐白石在此幅右下角的题:“此画乃余初来京华时所作,回头廿年,校而今之白石所作,已成天壤”,可知艾青所言非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