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高才通计划陷入舆论漩涡,与之相关的违规行为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香港立法会议员、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创会会长尚海龙不得不紧急出面道歉,这一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自香港推出高才通计划以来,旨在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助力香港发展,该计划一度备受瞩目。然而,好景不长,多家香港媒体陆续曝光了一系列黑中介在高才通计划申请及续签流程中的不正当操作。一些不法之徒为了非法获取签证,竟然伪造学历证明和虚假税单,这无疑严重破坏了高才通计划的公平性和权威性,也让公众对该制度的安全性产生了深深的质疑。
随着这些违规操作的频繁曝光,香港相关监管部门迅速反应,果断介入调查与整治。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在公开场合态度坚决地表示,提供不实信息属于触犯刑律的严重行为。当局不仅将强化对伪造文件的审核力度,还向所有中介机构及证件持有人发出严正警告,明确告诫他们 “切勿抱有逃避惩罚的幻想”。入境处更是在补件要求中特别注明,涉及虚假陈述、串谋欺诈或使用虚假文书的行为,最高可面临 14 年的监禁刑罚,以此彰显打击虚假材料申请的坚定决心。
在众多违规事件中,香港各大院校遭遇的入学申请中使用虚假学历的丑闻尤为引人注目。这一不良趋势促使入境事务处在审核高才 B 类及 C 类申请人的教育背景时,采取了更为严苛的标准。如今,新提交的申请必须完备地附上学士学位毕业证书、正式的学习成绩单以及学位认证报告,缺一不可。从主任们细致入微的审核工作中,便能看出入境处对高才通计划审批流程前所未有的严谨态度。
除了学历审核变严,针对不同类别的申请人,入境处也出台了一系列更为严格的审核要求。对于 A 类中以公司收入作为申请条件的申请人,如果公司员工数量较少,其经营模式可能会受到质疑;而员工数量较多的公司,则会被要求提供全体员工的社会保险缴纳记录,部分情况下还需提交包含全体员工姓名的职位架构图以及所有职员的薪资发放记录,以确保公司运营的真实性和稳定性。针对那些突然获得大额利润的 A 类申请人,入境处会额外要求他们提供相关的财务凭证,包括但不限于发票、业务合同以及银行流水记录等,以此来核实其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和真实性。对于 A 类中依据个人收入申请的部分申请人,当其收入中包含大笔股息时,入境处不再仅仅满足于通过个税 app 或电子税务局的证明,而是采取了更为灵活多样的审核方式,探索新的验证途径,以确保申请人收入的真实性。
而此次事件中,立法会尚海龙所领导的香港高才通人才服务协会也被卷入其中。据悉,协会在运作过程中,被指存在一些与高才通计划规则相悖的行为,甚至涉嫌协助部分人员进行违规操作。尽管尚海龙此前一直积极参与高才通计划的推广等工作,还曾针对一些关于高才通计划的谣言进行辟谣,呼吁特区政府与内地相关部门合作下架不实信息。但此次协会出现的问题,让他不得不站出来面对公众。尚海龙紧急道歉,表示对协会出现的违规行为深感痛心和愧疚,称协会在管理上存在疏忽,没有及时发现和制止这些不当行为。他承诺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对协会进行全面整顿,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杜绝类似违规行为再次发生。
此次香港高才通协会违规事件,给香港高才通计划的声誉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社会各界纷纷呼吁,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整个高才通计划各个环节的监管,不仅要严厉打击黑中介的违规操作,对于涉及其中的各类协会、机构也要进行严格规范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才通计划真正实现吸引全球优秀人才,为香港的繁荣发展注入新活力的目标,重拾公众对该计划的信心。后续事件将如何发展,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亲爱的读者们,对于此事你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你的朋友!
关注港澳荟公众号
掌握港澳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