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后,随着时间线拉长,各种信息逐步爆料,各国官方都不再遮掩,大方承认歼10-CE击落阵风的战绩。

笔者不想过多渲染这场已经被大家夸张到有点过热的空战,笔者看到更多是中国制造为何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以及,我们的真实实力,在世界军事强国中到底排在什么位置?

一、30年逆袭之路

中国武器装备的真正现代化,起始点应当是90年代初期。海湾战争打响后,美军无与伦比的代差优势,把伊拉克打懵了,同时也把中国震醒了。

那时我们的武器装备全面落后于西方国家,无论陆海空还是导弹部队。我们勉勉强强完成机械化,而美军早已完成信息化。

我们看看当年各大军种有多惨。

海军方面,无航母,最强战舰是052,保底战舰是核潜艇。只有近海作战能力,不敢远洋作战。那时各国航母情况,美国12艘,俄罗斯1艘,英国2艘,法国1艘,西班牙1艘,印度2艘,泰国1艘,阿根廷1艘。中国0。局座的眼泪啊……



空军方面,主力战机都是二代机,像歼-7、歼-8,没有预警机,空空导弹射程近,雷达探测距离近。美军的主力战机都是三代机,像F15、F16、F117,美国空军强在有预警机,一架预警机可以指挥数十架战机进行体系化作战。而中国只能靠单架战机升空作战。轰炸机方面,那时美俄主力轰炸机的航程都数倍于中国的轰6,而且具有隐身突防和空空打击能力,轰6号称7000公里打击距离,但一没有空中加油机,二没有隐身性能,出去轰炸,极易被现代防空系统击落。

那时中美空军的差距,远远比现在印巴空军差距大。尤其是美军飞机出售到宝岛,一度令场面十分尴尬。那时的海峡中线就是一道耻辱线,既是海空军的耻辱线,也是我军的耻辱线。

欧洲各国空军也跨入三代机时代,英国的台风、法国的阵风、德国的狂风、意大利的龙卷风,都是三代机。两个标志性能力,雷达探测距离、挂载的空空导弹,都足以对中国空军形成压倒性优势。再加上北约体系给各国提供的预警机系统,其体系作战能力都是中国无法望其项背的。

中国最早的军迷,像70后、80后都过得非常压抑,比什么都比不过,一旦打起来肯定赢面不大,毕竟海空军严重依赖武器装备。

还有导弹武器。中国二炮部队的武器,突出特点是导弹射程近,突防能力差,精确打击能力非常非常弱,尤其是导航系统还要依靠GPS,美国一旦不给中国提供此项服务,中国导弹就成了瞎子聋子。相比之下,美国的战斧系列在海湾战争中大放异彩,开战首日依靠中近程导弹把伊拉克的指挥系统摧毁了80%。90年代的中国二炮部队万万做不到这一点。

但谁也想不到,就是这二三十年时间,中国武器居然有了这么大的逆袭。

二、反超欧洲的真实原因

90年代中国武器没有体系化,信息化程度很低,核心技术受制于国外。如今体系化程度世界前二,信息化程度世界前二,核心技术与美国并列第一,自产能力和规模化世界第一。

不管是歼35还是福建舰,不管是东风41还是预警机,不管是无人机群还是智能化作战平台,都已到了让欧洲诸强国仰视的地步。

中国30年来发展,并没有所谓的弯道超车,就是从各种打基础的工业制造和军事技术开发做起,靠实力积累的笨方法,一步一步做起来的。想当年歼-10刚研发出来,没有人看好这种武器,但正是这种基础设计和尝试,一步步做起来,才让中国武器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巨大变化。

我们不用过于骄傲,重要的是从三十年来逆袭过程中汲取经验,为下一步保持和再进步提供动力。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欧洲为什么被我们反超。四大原因:

1.体系化。

海湾战争震醒了中国,信息化水平不够,绝不是单一武器平台发展起来就有用的,必须从统一指挥到情报获取、到机动能力、再到打击能力、隐藏能力、保障供应整个体系都强起来,才能真正具备信息化作战能力。

这种危机感是逼出来的,没有就要挨打,世界不讲道理只讲拳头。

但这种危机感欧洲各国没有,所以军事上发展并不快。基本上是跟着美国的步子,美国研制了三代机,他们便也有了三代机,美国人拥有了中远程导弹,他们便也有了。

2.独立自主。

中国被卡脖子的技术太多,多到不自主研发就无法发展任何核心武器的地步。比如航空发动机、导弹发动机、雷达技术、航电技术、导弹制导技术、全球导航技术、人工智能等等。

航空/导弹发动机:2020年代实现大推力自主设计,摆脱俄制依赖。

雷达/航电:2020-2025年突破相控阵和量子雷达,达到国际领先。

导航/制导:北斗系统2020年全球组网,2025年军民应用深化。

人工智能:2023年后大模型和算力跃升,部分领域反超。

反观欧洲各国,除了陆地武器有一定自主产权,伽利略系统略能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分一杯羹,其余像战斗机的精密部件、数据链兼容(主要靠芯片)、水面舰艇的雷达和垂发装置、无人机全球信息链、核潜艇的跨大洋打击能力等等,都不同程度受制于美国。

比如在印巴空战丢人的阵风战斗机,单机性能或许不亚于中国最先进的战机,但今时不同往日,中美两大强国都是全系统构成的战斗力,侦察、打击、机动、隐身、反导、制导样样俱全,阵风只是单项或几项性能较优秀。空中格斗已成过去式,单架飞机上天没有背后强大信息作战系统,都是一只只飞着的活棺材。



3.国家体量对武器的决定因素。

英法德意等国国土面积不大,与中美俄相比都只是省一级行政单位的规模,法国本土面积(55万平方公里)略相当于中国四川省(48.6万),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40.4万)和得克萨斯州(69.8万)之间。

这是天然的局限。对这种体量的国家来说,导弹射程不需要太远,1000到2000公里已是极限。战斗机也不需要面面俱到的体系,毕竟这么点距离,靠战机个体性能优势足以弥补体系上的不足。

所以中国这种对导弹射程追求打到3000公里左右还要打得很精准、误差很小,在欧洲诸国看来无异于偏执狂。

4.美国对欧洲各国的深度胁迫与危害。

冷战期间,美国通过北约这个架子,成功实现了对欧洲诸国的军事输出与同化。

表面上看,美国提供导弹、飞机、军舰、雷达帮助西欧抵抗苏联,但欧洲得到好处的同时,其侦察情报系统、指挥模式、武器兼容的基本平台,都在一点点向美制武器平台靠拢。

几十年来,英法德的武器已到了没有美国提供情报就无法作战的地步,所有战斗机、航母、导弹等等,都像只画了躯体而没有画眼睛的龙,美国只要不点最后的睛,就无法独立作战。

可叹盎撒文明,到头来自己算计自己,这份心机也是没谁了。

但英法德等国也没办法,这碗毒酒你不喝就得渴死,反正一时半会儿毒不死,就先忍着吧。

三、未来超越美国的可能性

30年大逆袭,说来非常励志,但也不能过于自傲。面对美国这个最强大的对手,我们究竟能不能完成越来越多的单项反超,最后实现规模上的反超呢?

这个可能性存在,但究竟临界点会在何时到来,不太好说。

我们做个大致的梳理。

目前已经并驾齐驱或稳占上风的技术有:

1.智能化战争技术。

比如无人机编队作战,全领域作战,新式综合作战平台等等。其中有一些现在并没有成型,但已经显露出先发优势。这方面中国相对美国的优势有,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不仅把欧洲诸强远远甩了八百里,在速度上比美国还快。中国开发的大模型比美国更加全面,算力上更有优势。



所谓智能化战争,就是把超视距打击、前后方界限模糊化、无人化、军兵种模糊化等手段综合运用起来,在任何领域任何时间、依托任何武器平台都可发动打击。

2.大型海上作战平台。

尤其是以055大驱为代表的海上大舰,能力指标如下:

远距离对陆纵深打击能力,1500公里以上;

反舰攻击能力,近距离580公里,远距离1500公里,且拥有10马赫的恐怖突防能力,10马赫意味着无法拦截;

防空能力,海红旗9和16B区域防空能力达200公里;

综合电子战能力,装配双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比美军宙斯顿舰的无源相控阵雷达先进,可与航母、预警机协同作战,相当于海上作战指挥中心。

毫不夸张地说,若干艘055随便到哪个中等国家外海,都能让其胆战心惊。

3.中远程导弹

中国的导弹作战能力,覆盖了近中远三个打击段,且型号丰富、战斗适应性非常强悍。无论防空、反导,还是打航母、打预警机、打重要目标,无论常规火力导弹,还是洲际导弹,基本上能做到全球打击快速到达指哪打哪。

中国导弹技术目前已完全摆脱对俄制的技术依赖,完全走出独立自主的道路。

相形之下,由于美国没有特别强烈的国土防空、反舰作战能力,除了近战使用的爱国者和战斧系列,以及洲际核导弹依赖的老型号民兵系列,在型号的丰富性、不同战场适应性,尤其是对抗复杂电磁环境方面,已被中国导弹体系性超越。

4.规模化量产能力。

在无人机生产(世界第一)、造船(世界第一)、导弹生产(世界第一)、火箭炮(世界第一)等等,但凡是量大管饱领域,中国依靠强大的全体系工业制造能力,都能领先全世界。而且性价比远超美国的军工企业,无论国内生产还是外销,都在逐渐崛起,目前中国军火外销能力排名世界第三,并且有进一步发展超过俄罗斯的趋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