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社评】
原标题:点赞“寒碜”的县政府大院,其实是点赞“务实节俭风”
工人日报-中工网评论员 韩韫超
各地应以更低调务实的姿态与行动,努力与百姓走得更近、贴得更紧,用有温度、得民心的政策和服务,赢得更好的口碑、更光鲜的门面——这是一座简陋政府大院带来的启示,也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寒碜”的政府大院引发公众关注——据九派新闻等媒体报道,照片中,象山县政府大门显得简陋狭小,与现今常见的高楼林立的城市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该县县委宣传部一工作人员表示,门面虽旧,但房屋一直能用,也没有漏水等问题,可以满足正常办公需求,院内还有一个省级保护文物“淳熙井”。公开资料显示,象山县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榜单中位居第53位,成功入选“2024年中小城市优秀案例”。
在这条新闻的留言区里,有网友肯定当地政府的低调与务实,感慨政府大院虽“寒碜”但地方经济实力不一般;有网友指出“能用”二字非常可贵,表示“政府能有如此认知和姿态,一定差不了”……
县政府大院因“寒碜”出圈,这种朴实节俭风契合了人们对廉洁型、服务型政府的期待——树立正确的执政理念,把钱花在“刀刃”上、花在为群众办实事上。这种对“寒碜”的珍视与点赞,意味深长。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县政府大院频频出圈,甚至成为一种有意思的现象——有的拆掉围墙栏杆,让市民群众随意进出;有的在节假日开放停车场、食堂、洗手间等,供市民游客使用;有的保留院内历史遗迹,对游客前来打卡拍照均不设防;有的几十年“蜗居”小平房、土坯房办公,切实践行“群众搬进安居工程、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有的开放大院给群众晒粮,在院内开展“政府开放日”“市长接待日”等活动……平易近人、朴素务实、以人民为中心,是这些县政府大院出圈的共同“密码”。
作为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县政府大院的开放程度、朴素状态,是外界窥见当地治理理念和服务姿态的一个重要窗口,近来类似新闻每每引发话题效应,其实也是民意汇聚、共识达成的过程。对更多地方来说,对此不应只是围观,而须“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何在别人的故事里“照镜子、正衣冠”“寻灵感、觅智慧”,是更深层的价值和意义。
人们不约而同地为“寒碜”的政府大院点赞,其实是期待“一粒石子”能激起更大的涟漪,带动更多地方校正政绩观,会过紧日子,把更多财力、人力、精力等放在为百姓办实事上。
近年来,多地主动降低行政运行成本,用政府部门过紧日子换得百姓过好日子,在“三公”经费上做“减法”助力民生福祉做“加法”,相关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其中“应当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腾出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等表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严禁超标准建设和豪华装修”“超标办公用房整改优先采取调换或者合用方式,采取工程改造方式整改的不得直接隔断封死,防止造成新的浪费”等内容,不仅与时俱进地完善了既有规定,进一步拧紧了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的制度螺栓,而且有助于各地集中资源和力量拼经济、惠民生,在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同时,高质量地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这样的新闻要多报道,门脸搞得再漂亮,不给老百姓办实事,都是丢脸”——公众的表态实际上是对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的一种要求。“形象工程”可能坏形象、追求“面子”可能会失“里子”,各地应以更低调务实的姿态与行动,努力与百姓走得更近、贴得更紧,用有温度、得民心的政策和服务,赢得更好的口碑、更光鲜的门面——这是一座简陋政府大院带来的启示,也是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