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南方的天像漏了似的。
气象站连发暴雨橙色预警,湖南、江西的稻田里水都漫到田埂了。正是早稻扬花的节骨眼,这雨一泡,花粉容易被冲掉,灌浆肯定受影响。老一辈常说"稻扬花要晒,谷灌浆要水",可现在雨下个不停,完全反了。
湖北的老张蹲在田边直叹气,他家五亩早稻正抽穗,穗子都泡在水里。农技员说,现在得赶紧排水,田里留一寸水就行,别让稻根沤坏了。可有些低洼地,水泵都排不及,咋办?
村里得组织挖临时排水沟。
更愁人的是,雨后高温高湿,纹枯病、稻飞虱最容易爆发。去年隔壁村就因为没及时打药,减产了两成,今年可不能重蹈覆辙。
北方的玉米地也没闲着,河北、山东刚浇完拔节水,又赶上大风。玉米秆才一人高,风一吹直打晃,得赶紧培土加固,不然倒伏了麻烦大。
东北的大豆出苗期赶上了低温,有些地块出苗率才七成。
有经验的老农说,赶紧撒点草木灰,既能提温又能防虫,这土办法挺管用。
但专家说,最好再补点叶面肥,磷酸二氢钾兑水喷,苗壮了才抗冻。现在最关键的是,不同作物不同地区情况不一样,得盯着天气预报干活。
广东的荔枝树正挂果,台风预警又响了,果农得提前绑枝,不然果子全打落。
广西的甘蔗地积水严重,得趁晴天赶紧中耕,让土壤透透气,不然根会烂。我个人觉得,现在种地真是靠天吃饭,但也不能全靠天。
传统的看云识天气、排水防涝的法子不能丢,可也得听听农技员的科学指导。
就像河南的老李,去年按农技站的法子,暴雨前给玉米地挖了排水沟,愣是没受啥灾。可还有些乡亲觉得麻烦,总说"老辈人就这么种",结果吃了亏。这天气越来越琢磨不透,极端天气越来越多,咱们得有点新办法。
比如建点高标准农田,排水灌溉都方便,抗灾能力强多了。但眼下最要紧的是,南方早稻区赶紧排水、喷药,北方防倒伏、补肥。
具体咋操作?各村农技员这两天都在地里转,赶紧找他们问问。
家里有大棚的,得检查薄膜有没有破损,防风加固别偷懒。种子、化肥、农药这些物资,得提前备点,别等下雨了再往镇上跑。这场雨还得下几天,咱农民就得跟老天抢时间,早动手一天,收成就多一分保障。
种地的时间表可不能乱,该扬花的扬花,该灌浆的灌浆,咱得盯着农时把活做细。
最后说一句,天气咱管不了,但咱能管得了地里的活,赶紧动起来,别耽误了农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