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季到了,秸秆处理又成乡亲们心头事。往年不少人图省事烧秸秆,可冒烟儿既污染空气又易引火。今年中江县有新招,把秸秆从隐患变成了增收资源。



5月17日,县里开了秸秆综合利用培训会,好多乡镇干部和企业代表都来了。会上企业提出“双向合作”方案,乡镇集中堆放秸秆,粉碎团队上门处理。

企业按每吨80 - 100元给村集体服务费,村集体自己处理能卖更高价。“企业出技术、政府组织、村集体增收”,这模式一下子解决了大问题。

算笔账,每亩秸秆1吨,一个村每年靠回收能增收好几万呢。

现场观摩时,农机把油菜秸秆粉碎还田,碎颗粒能肥地改善土质。乡亲们看在眼里,都觉得这法子既环保又实在。中江县农业农村局说,要建三级联动机制,探索秸秆多元利用路径。

以前觉得秸秆是累赘,现在才知道是“绿色银行”等着开发。有人可能犯嘀咕,咱这儿没这企业咋办?别急,办法总比困难多。

老一辈有看云识天气的经验,处理秸秆也有土办法,值得尊重。但科技赋能更高效,粉碎机一用,秸秆还田省时又省力。不同地区情况不同,东北防霜冻、南方防台风,秸秆处理也得因地制宜。



我个人认为,只要肯琢磨,秸秆肯定能在各地找到好出路。现在好多地方还在为秸秆发愁,其实关键是要搭好政企村合作的桥。这场培训会像一声号角,让大家看到秸秆综合利用的广阔前景。

想想看,秸秆不烧了,蓝天更蓝了,腰包还鼓了,多好的事儿。当然,具体咋操作,还得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慢慢摸索。

这里留个小悬念,除了还田,秸秆还能做成啥?

欢迎大伙说说。最后给乡亲们提个醒,麦收后别拖延,赶紧琢磨秸秆咋处理。拿不准的,找当地农业部门问问,他们能给咱指条明路。

行动起来吧,让秸秆变废为宝,咱的日子也跟着蒸蒸日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