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来的太突然了。

前脚沙特才挥手签下1420亿美元的军火大单,特朗普还在为这场世纪军售沾沾自喜。

后脚沙特却做出一个惊人决定,转身向中国伸出了合作之手。

沙特高官亲赴北京,一口气签下57项农业合作协议。

这一步棋,让特朗普看不明白了。

事情还得从特朗普的中东之行说起。

特朗普公开表示,中东地区的石油美元对美国很有吸引力。

他此行的目的,就是要把美国的产品,尤其是军火,卖到中东去,同时吸引海湾国家对美国进行投资。



在沙特,特朗普的目的达到了。

沙特不仅热情接待了特朗普,还在会谈中签下了一份大手笔的协议。

根据当时的白宫公告,这份协议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其中军售协议占了1420亿美元,是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军火交易。



这些军售项目包括了波音公司生产的军机、通用电气的燃气轮机系统、防空系统等先进装备。

沙特还将购买48亿美元的波音737-8型民航客机。

从数字上看,美国是大赚了一笔。

这是特朗普任内的重大外交胜利,不仅让美国企业获得订单,也增强了美沙之间的军事合作关系。



但就在特朗普还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沙特的下一步举动却让外界大吃一惊。

就在签署军售协议后不久,沙特的环境、水利和农业大臣阿卜杜勒·拉赫曼·法德利亲自率团访问中国。

此次访问中,沙特与中方签署了多达57项农业合作协议,总价值达140亿里亚尔,折合人民币约269亿元。



这些协议主要涉及农产品贸易,包括小麦、大麦、红枣、水产、橄榄油等项目。

双方还计划在农业科技、灌溉技术和干旱地区种植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这不是象征性的表态,而是实打实的经济合作。

沙特方面在协议中表达了一个明确的愿望,希望借助中国的经验来改善本国水资源短缺、农业产能不高的问题。



表面上看,沙特一边向美国送钱,一边与中国签协议,似乎是在搞双边平衡,但其实背后隐藏着更深层的变化。

长期以来,沙特是美国在中东最重要的盟友之一。

美国在沙特设有军事基地,向沙特提供安全保障,双方在地区事务上密切合作。

但这些年,沙特对美国的依赖,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外交越来越倾向于交易化。

什么意思?就是一切看利益,不讲感情。



在伊朗问题上,美国的态度反复无常,一会退出核协议,一会又想谈判,让沙特非常不满。

而在石油领域,美国也常常干涉OPEC组织的决策,试图控制国际油价,甚至多次批评沙特操纵市场。



沙特慢慢开始意识到,长期与美国捆绑在一起,很可能并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国家利益。

再加上特朗普反复强调美国优先,沙特政府逐渐产生了被利用的感觉。

这一次军售协议刚签完,沙特就选择访问中国,也是一种明确信号。

他们不愿再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为什么沙特愿意与中国靠得更近呢?原因其实并不复杂。

首先,中国是沙特最大的原油进口国。

多年来,沙特的石油出口中,中国始终位居前列。

中沙之间的能源合作,是长期稳定的战略关系。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制造业等领域有着成熟经验,正好契合沙特2030愿景中希望实现经济多元化、减少对石油依赖的发展方向。

中沙合作共建的中沙延布产能合作示范园,是一个设在沙特西部延布市的大型工业园区。

聚焦化工、新材料、机械制造等产业,成为中东地区首个中资产业园区。



这个项目不仅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沙特本国的国家工业集群计划高度匹配。

沙特方面希望借助中国的技术和产业经验,在本国发展出更多非石油经济。

这说明,中沙之间已经不再局限于石油买卖,而是走向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型合作”。



沙特今天的外交策略很清楚。

一方面,它在安全领域依然需要美国的军事支持,但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农业转型、科技引进等方面,它更愿意与中国合作。

这种两头下注的策略,体现的是沙特希望摆脱对单一国家依赖的意图。



而在货币层面,沙特也逐步提出去美元化的目标,今后中沙贸易中,可能会使用更多本币或其他国际货币结算,这对美国长期主导的美元体系来说,是一种挑战。

这一点侧面反映出沙特在全球格局中的位置正在发生变化。

不再只是美国的石油伙伴,而是一个更具自主意识的新兴地区大国。



沙特与美国签下军火订单的消息才刚传开不久,转身就与中国签订农产品大单,这种冷热切换的外交操作,也许正是新时代国际关系的一种真实写照。

在全球局势不稳定、传统盟友关系松动的背景下,沙特不再盲从某一方,而是更加关注自身的长远利益。



对中国而言,这也是一种战略机遇。

通过实实在在的合作,赢得信任、拓展市场。

对美国而言,则是一次提醒,仅靠做生意的方式,恐怕难以真正稳住盟友的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