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朋友,因为自己不结婚,和她爸大吵了一架:哪个男人受得了你?

朋友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不光是生气,还有委屈:

“我不用男人受得了我,爸,从小到大你夸过我一句吗?你心疼过我吗?”



朋友说,自己从小在父母的打压下长大。她美术作品获奖了,父母嫌她没有能力靠这项技能赚钱;她考上研究生了,父母嫌她没拿到奖学金。

现在,因为她没有男朋友,父母又嫌弃她不孝顺……

我发现,很多中国家庭都是这样,父母在家里不怎么夸孩子,都是挑剔孩子的缺点。

底层父母喜欢打压儿女

为什么底层父母都喜欢打压自己的儿女?

看过这样一句话:

玩阶级剥削,玩得最不知分寸的,往往就是穷人。因为他们剥削不了别人,就只能剥削自己的儿女,这是天然的下级。

平庸的父母,在孩子身上尝到了权力的味道。

一方面希望孩子有能力、有出息,另一方面又不停地否定、贬低孩子,剥夺孩子的自信心。



网友@阿烨说起自己的经历:

我爸妈总对我说,我们家穷,比不上人家,我不可以多用一点钱,然后觉得自己不配读书,初中就没读了。

妈妈常说,那个谁谁多优秀,叫我去舔人家……

导致我内心超级不自信,觉得自己就是很差,不配有人爱,也不知道什么是幸福。

在外面从来都被夸优秀,可是在家总被父母挑剔又懒又爱花钱,被责骂被打击,导致我内心非常分裂。

一直不自信,并且怀疑自己,从来不相信别人说我优秀的部分,我优秀在哪里?

这种打压式教育长大的孩子,活得患得患失、胆战心惊。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自上而下传承下去的,一旦顺序颠倒,孩子便如逆水行舟。



来自父母打击所造成的的伤害效果,不只是当下。

它贯穿岁月,像一根针一样,深扎在子女的心头。而心头的那个被扎出来的洞,需要一生去治愈。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一样

打压型、控制型父母,往往只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附属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们想通过奴役孩子的思想或者行为,来弥补过往的缺失以及自身对未来的期许,唯独没有去考虑孩子想怎么做,孩子的内心是怎么想的。

一句欣赏的话,一次肯定的眼神,对孩子而言,就是无比的嘉赏和祝福。

孩子需要欣赏与鼓励,而不是打压。

先有合格的父母,才有合格的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自信到自卑,只隔着言语的距离。

教育要的不是打压,而是唤醒。父母既要给孩子鞭子,也要给糖果。

宽严并济,才是教育最好的打开方式。



与其打压孩子,不如多去给孩子一些鼓励和勇气,让他们在以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自信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会捧场的父母。

感情,就像抓在手里的沙子,越想要握紧,越会失去。而父母对子女的爱也是如此。

有时放开手,反而能更富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