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伊朗俄前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在接受美国的NBC采访时公开表示,伊朗不研发核武器了,并且准备放弃高纯度铀浓缩,希望这一举措可以换取美国解除制裁,新闻一经发出,美国总统特朗普马上在社交平台上转发该采访,并表示美伊双方达成协议。
可好景不长,这场短暂的“蜜月期”持续不久,特朗普在结束中东之行后就对伊朗发出了“威胁”,伊朗新任总统佩泽希齐扬首次就该国备受争议的核权利问题发表了强硬立场,强调绝不低头。
伊朗总统新官上任三把火?美伊谈判是否会逆转?
伊朗放弃核武器是真是假?
佩泽希齐扬这番话,可不是在自家后院随便说说,德黑兰的对话论坛,50多个国家的高官显贵都聚齐了,这可不是简单的喝茶聊天,这阵仗明眼人都看得出,伊朗在中东说话还是有分量的。
大家伙儿也确实犯愁,中东那一摊子事儿,剪不断理还乱,都想找个方子治治,伊朗挑这么个大场面发声,一是给国内的老百姓吃颗定心丸,稳住阵脚,二更是冲着外边,尤其是西方那几位大佬喊话,把底线画得清清楚楚,核问题想让我们轻易松口绝,对不可能!
伊朗这份强硬也不是空穴来风,它是在告诉世界,尤其是那些虎视眈眈的眼睛,别想通过施压或威胁让我们放弃核心利益,这既是一种姿态也是一种策略,在复杂的中东棋局中,先给自己立住了脚跟。
伊朗的核权利就跟一团解不开的乱麻似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那可是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签约国有权和平利用核能,伊朗就死死咬住这点不放,一口咬定自己捣鼓核技术,那是为了发电,为了医疗,为了农业,纯粹是民用,跟武器半毛钱关系没有。
可美国、以色列这些国家能信吗,他们老觉得伊朗这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地里偷偷摸摸就想搞出那玩意儿。
这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站伊朗角度琢磨,旁边以色列有核武器是公开的秘密,沙特这些国家也在摩拳擦掌,自己天天被人制裁、被人威胁,能不琢磨着给自己留条后路,给自己加道保险,和平利用核能,在他们看来既是天赋人权,也是一种微妙的平衡木。
站西方国家那边看,一个曾经公开扬言要“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的国家,现在玩着可能造出原子弹的技术,你能不安心吗,所以国际关系,哪有那么简单的非黑即白,各家都有各家的算盘珠子,也都有各家的难言之隐。
解除制裁也是白搭
伊朗和西方国家在核问题上的这场掰手腕,一拉一扯就是十几年,制裁、反制裁,你来我往,谁也不肯先眨眼,好不容易在2015年,大家坐下来谈成了伊核协议,伊朗答应把核计划的摊子收一收,换取西方解除那些要命的制裁,结果好景不长,特朗普总统大笔一挥,美国单方面退群跑了,之前答应的制裁解除,一夜回到解放前,还变本加厉。
这样一来伊朗对西方的信任度,基本上降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所以佩泽希齐扬现在说“不屈服于欺凌”,那可真是憋了太久的一口恶气,这种火气不光是高层有,伊朗老百姓心里也窝着呢,毕竟制裁这口大锅最后还得他们背。
伊朗为啥就非得死死攥着铀浓缩技术不撒手呢,这可不单单是赌气那么简单,首先这关乎技术主权,更是国家战略安全的命根子,要是彻底把铀浓缩这点家当都扔了,万一哪天美国新总统上台,心情不好又变卦了,伊朗手里可就真没牌可打了。
2015年伊核协议是签了,伊朗也确实暂停了高浓度铀活动,但人家留了一手,没把技术底子全拆了,所以特朗普一撕毁协议,伊朗立马就能重启,还能把铀浓度蹭蹭往上提,这才有重新坐上谈判桌的筹码,这血淋淋的教训太深刻了,伊朗可不想再把自己搞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份上。
伊朗在中东这块儿的影响力,这几年其实有点走下坡路,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摇摇欲坠,黎巴嫩的真主党日子也不好过,哈马斯更是元气大伤,这些以前能给伊朗撑场面的“小兄弟”,现在都有点自身难保。
这种情况下手里捏着点核能力,哪怕只是个“准核门槛”的能力,对伊朗来说,就是一张隐形的政权保险单,也是在地区博弈中多几分话语权。
能源安全也是个实实在在的大问题,上世纪70年代法国因为伊斯兰革命,咔嚓一下断了伊朗的核燃料供应,搞得伊朗的核电站瘫痪了二十多年。
这事伊朗人可记得清清楚楚,那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伊朗可不傻,现在好不容易自己能鼓捣出一整套核燃料产业链了,再把这主动权交出去,万一又被人卡了脖子,那滋味可不好受。
就算美国真的大发慈悲,松了口,解除了部分制裁,伊朗经济就能立马春暖花开吗,伊朗的石油出口现在靠着那些神出鬼没的“影子舰队”,七拐八绕的,也能卖出去一些,日子还能将就。
但更要命的是金融制裁,因为伊朗支持一些被西方国家认定为“恐怖组织”的武装力量,它的整个银行系统都被国际反洗钱体系给拉黑了,成了孤家寡人,这层金融“柏林墙”不拆,就算石油卖出去了,钱也还是进不来、出不去,那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更深一层看,伊朗国内经济本身就有不少“内伤”,大把的资金没老老实实待在实体经济里搞建设,全都跑到房地产、黄金、外汇市场里去投机倒把了。
制造业、农业这些真正能创造价值的行业,嗷嗷待哺却等不来钱,经济能不“滞胀”吗,连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都公开说过,伊朗的问题主要在内部,就算外部制裁松动了那么一点点,内部这些盘根错节的结构性矛盾解决不了,经济想有根本性的好转比登天还难。
伊朗高层心里也跟明镜似的,就算这次谈成了新协议,真金白银能到手,那也得猴年马月了,万一这一年半载的空窗期里,美国那边又换了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总统,一拍大腿又把协议撕了,而伊朗已经把铀浓缩的那些宝贝疙瘩都拆了卖了,那可真是哭都没地方哭去。
美伊关系走向如何
所以伊朗在核问题上摆出这么一副硬邦邦的姿态,绝不是领导人一拍脑门子的冲动决定,而是各种国内外因素、历史经验教训、现实利益考量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结果。
佩泽希齐扬在德黑兰对话论坛上的那番话,更像是给这场旷日持久、错综复杂的博弈定了个调,我们伊朗有自己的底线,有自己的节奏,想牵着我们的鼻子走没那么容易!
接下来这出大戏会怎么演,是继续对话,还是走向对抗,德黑兰对话论坛能办起来,至少说明大家还都留着个话口,还没到彻底撕破脸的地步,都还愿意坐下来谈谈,但从佩泽希齐扬的表态来看,谈判桌上的路注定是坑坑洼洼,少不了磕磕绊绊。
美国愿不愿意在解除制裁上拿出点真金白银的诚意,伊朗又愿不愿意在核计划的透明度和限制措施上做些实质性的让步,还有中东地区的其他玩家,比如以色列、沙特这些,他们又会打出什么牌来搅动局势,这些都还是未知数。
伊朗核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仅关系到中东地区的未来走向,也牵动着全球的神经,硬碰硬,擦枪走火,对谁都没好处,所有人都感到不安全,那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不安全。
能不能找到一个既能照顾到伊朗的合理安全关切,又能让国际社会普遍安心的解决方案,这可真是考验各方政治智慧和外交耐力的一盘大棋。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