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近3年继承纠纷案件年增长率达到了17.8%。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结果更是显示,至少14%兄弟姐妹,处于断绝往来的状态。究其原因,竟不只是父母教育问题

家住长沙邹先生与刘女士夫妇,近3个月非常闹心,主要原因是一套父母过世后留下的房子

原来,邹先生母亲早在10年前就已经因病过世父亲也于2年前病逝了。而邹先生和哥哥早已协商清楚他继承那套1房1厅的单位房哥哥则选择另一套2房1厅的商品房

可是,就在3个月前,当邹先生与妻子房子出租后,哥哥开始不停地上门搞破坏,比如,故意半夜敲门、断电等,租客不堪其扰,频频向他们“投诉”,甚至表示了要搬走的想法。

邹先生质问哥哥时,理直气壮地说:“我的房子没租出去凭什么你的能租?”



听到哥哥的理由后,邹先生气得无言以对。他没想到哥哥已经是50岁的人了,斤斤计较的性子还是没有改变

据他所说,哥哥从小就特别在乎兄弟二人的待遇父母给他俩买的衣服,价格要一样,补习班也要一样,甚至分的水果大小,都不能有明显偏差。



以前爸妈为了你事事要求公平我就忍了现在大家各自生活,你怎么还这么爱计较?

邹先生特别生气,但哥哥却一脸无辜,就是不让步。

最后,在社区工作人员参与调解后,哥哥只是同意不继续搞破坏,但其他的还是没有悔改之意。

邹先生很纳闷,为什么一个妈生的孩子,性情差这么多?

其实,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农村家庭纠纷案件里,68%涉及财产分割矛盾,且兄弟利益占比达到83%。

有心理学家指出,能影响兄弟姐妹亲近度的人,其实是身边的三类人,父母只是其中之一。

第一类:偏心的父母

《时代》周刊知名编辑杰弗里•克鲁杰总结多年工作经验指出,95%父母或多或少都会偏心相对喜欢某一个孩子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研究中心专家们,对500多个6至12岁,多子女家庭的孩子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他们之所以与兄弟姐妹发生矛盾65%因为父母的偏心导致,35%因父母的传话

第二类人:自身漠视亲情

《人性的弱点》指出,一个人若是漠视亲情不会特意花费时间、精力经营亲子、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



还有,重视自身利益远超与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一旦遇到利益分配不均,如父母财产的分配、一起做生意的收益分配等,都会让他陷入“海格力斯效应”,对兄弟姐妹产生报复心理争吵、人身攻击等,最终可能导致关系破裂

第三类人:影响兄弟姐妹关系的伴侣

婚后过于照顾娘家忽略了自己的家庭,比如大家常说的“扶弟魔”、“扶妹魔”等。

我们村里就有这种情况,姐姐结婚后,还要往家里交钱,给弟弟娶媳妇、盖房子。最后,姐姐的老公不同意,闹了大半年,俩人离婚了。

还有一家是,结婚后因为老婆总在中间挑唆,导致男方和家里亲戚的关系很差,最后只能一拍两散。

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关于家庭成员相处状态调查、研究显示,充足、有效沟通可以降低家庭矛盾的发生率,包括婆媳、姑嫂、叔嫂等,由陌生人成为家人的复杂关系

到底怎么进行沟通呢?其实可以通过创造更多相处机会,比如聚会、旅行等,鼓励大家多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还有,遇到问题后,就事论事,不扯过往的旧事,避免起争执。

有些家庭兄弟姐妹之间,本来没多大事儿,但因为之前有过矛盾,每次遇到事情,就会扯出来之前的,一直反复说,这样下去,关系怎么能好呢?



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中提到亲人之间的相处,强调了“再亲近的人,也应该保持一定的隐私与界限”。

也就是说,别过分打听亲人不愿透露的隐私彼此都应拥有自己的独立空间,更不要将父母的关爱进行比较

的确,在成为彼此的亲人之前,首先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那么就应该拥有自己的自由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想让外人打扰

比如,进入兄弟姐妹的房间先敲门征询意见,别莽撞直接推门进入彼此尊重、理解

Tips:我们成年人和兄弟姐妹相处的这些行为,也会让孩子们耳濡目染地学习到,进而懂得如何跟他们的兄弟姐妹相处。这就是身教言传啊!

枕边育儿寄语:

正如孔子《论语》中所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佛说:“几世的修行才能拥有今生成为家人的缘分。”你和兄弟姐妹关系亲不亲?有什么可以分享的吗?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