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庆江北国际机场,航班往来繁忙,随着T3B航站楼的正式投用,这里也将满足终端年旅客吞吐量8000万人次的运行保障需要;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载有集装箱的列车驶进驶出,线路辐射多个国家的港口……当前,重庆正推动内陆开放国际合作引领区建设,助力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努力实现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重庆市政协委员也聚焦这一使命,深入调研、积极建言。
近日,上游新闻记者就跟随重庆市政协委员一起,前往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看他们如何贡献智慧力量。
今年4月,江北国际机场TB航站楼正式投用,乘客从T3A航站楼出发,搭乘捷运系统,便能轻松到达T3B航站楼,为旅客提供方便。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机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伟介绍,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建成投用,使机场形成“3座航站楼+1座卫星厅+4条跑道”运行格局,年旅客吞吐量提升至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保障能力提升至120万吨。
近年来,围绕航空枢纽建设,市政协委员们深入航空产业园、物流仓储中心等一线开展调研,提交了“构建重庆临空经济产业集群”“低空经济赋能重庆航空枢纽发展路径研究”等多份政协提案,为航空枢纽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黄伟也就围绕培育高质量航空物流通道体系、加快推进重庆新机场及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等提交了多份政协提案。“将来的重庆江北机场、重庆璧山机场这两大枢纽机场,周边都规划了上百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我们就会发展与航空密切相关的临空产业,包括现在蓬勃发展的低空经济,形成市内双枢纽客货并举,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协同联动的这样一个全新的枢纽格局。”黄伟说道。
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这里作为中欧班列始发地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策源地,已形成“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在推动重庆打造内陆开放综合枢纽进程中,重庆市政协聚焦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组织委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多方力量,深入园区、企业开展超50次专题调研,举办12场协商议政活动,在围绕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建设方面,政协委员们提出了“构建多式联运智慧调度平台”“培育通道经济特色产业集群”等30余条可行性建议,推动园区加快创新开放步伐。
重庆市政协委员、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浦就是其中一员,自2024年以来,积极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园区新开行了“重庆—伊斯坦布尔”“重庆—巴塞罗那”“重庆-阿富汗”3条国际线路,在澳大利亚、丹麦、越南、柬埔寨等地新拓展8个海外仓,这一年共开行四向班列超4600班、增长约14%,在园区开行的国际通道主线路累计达到63条,辐射全球127个国家和地区的555个港口。
“我们也在积极融入枢纽港产业园建设,目前已经有10个项目纳入枢纽港产业园,有21个项目正在推动纳入。”黄浦表示,共规划约9.37平方公里发展空间,正在推动纳入枢纽港产业园先行区范围,将充分依托国际通道、口岸功能及综保区,将开放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加快打造全市枢纽产业核心区。
当前,重庆市政协正开展助力“六区一高地”建设委员履职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实施“凝心铸魂、思想引领”“建言献策、助推发展”“宣传宣讲、同心聚力”“践行宗旨、服务为民”四大行动,积极助力现代化新重庆建设。
上游新闻记者 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