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金融城探索应用建筑机器人;东航首个零碳示范建筑紧锣密鼓地建设;中国能建打造上海首座近零碳超高层建筑;西岸传媒港和数字谷荣获全球绿色智慧社区大奖,并在联合国总部获颁奖项……
记者从徐汇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获悉,作为上海“一江一河”建设的重要名片,徐汇滨江正聚焦超低能耗规模化发展、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强化智能建造试点应用等举措,持续提升建筑绿色低碳水平,积极践行国家“双碳”战略。
一系列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的工程、城市更新项目,正展示上海绿色发展与低碳转型的新成就。
多样化实现近零碳排放目标
伴随徐汇滨江开发进入项目建成投用的密集期,一批重点地块、重磅项目正通过多样化途径,实现近零碳排放的目标。
作为东航首个零碳示范建筑,位于徐汇滨江的东航智慧大厦4号楼总建筑面积约1444平方米,包含地上二层。项目实现了全电气化无外购能源,建筑具备的光伏系统年发电量可达11万度,能满足建筑全年的用能需求。
“零碳楼”与普通建筑有何差别?记者从徐汇区建管委获悉,东航智慧大厦4号楼采用了全装配式主体结构、超低能耗玻璃幕墙及外围护体系,还引入了光储直柔微电网系统、绿色材料、景观绿化等要素,通过全方位协同确保新材料、新技术在建设中顺利落地实施。
同样位于徐汇滨江核心地块的中国能建上海总部综合一体化项目,建筑高度达195米。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1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部分将容纳约12.7万平方米的商业、文化、办公和住宅空间,地下部分提供约5.4万平方米的配套设施。
缘何建设中的中国能建上海总部办公大楼将成为上海首座近零碳超高层建筑?据徐汇区建管委方面介绍,该项目应用新兴绿色节能技术,设计团队搭建了“降需求、提效能、减排放、精管控、助运行”的五大技术体系,将建筑总体碳排放量降低了47%,从而实现近零碳运行。
改造更新融入低碳减排技术
徐汇滨江既有建筑的改造与更新同样融入了低碳减排技术,在实现“万象更新”的同时,兼顾成本可控、绿色友好。
在徐汇滨江南部,位于西岸梦中心区域的穹顶艺术中心。作为昔日亚洲最大水泥厂的工业历史遗存,项目在进行工业建筑改造的过程中被赋予“剧场”这一全新的功能,结合西岸梦中心这一新兴街区商业体的定位,承载着开展文化活动的新使命。
据徐汇区建管委介绍,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的改造采纳了绿色建筑开发模式,最大限度利用原有老建筑的部件,减少对建筑材料的消耗以及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具体操作中,在材料方面,穹顶艺术中心的改造采用装配式部品部件、可循环再利用材料、绿色低碳建材、节水器具等实现节能减排;建筑屋顶采用可调光聚碳酸酯板,在满足结构性能的同时,也满足内部采光的需求;结构设计上,通过修缮和加固改造,提高建筑结构与构件的抗震性,从而延长建筑的后续使用年限。
绿色照明系统、建筑设备一体化系统、能耗在线监测系统等也被运用于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的改造更新中。记者了解到,上述举措可有效监控并调整建筑能耗、室内空气质量,从而有效提高建筑在低碳高效方面的性能,实现建筑自身与区域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合自:解放日报(作者:舒抒)
编辑:宁平英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