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莱芜朱女士(化名)自2020年陷入传销困局后,历经追讨债务、报警处理、医疗救治等多重波折,至今仍在维权路上奔走。事件涉及异地务工安全、债务纠纷处置及执法程序等社会关切问题,引发公众对务工群体权益保护的深度思考。

务工遇变陷入传销困局

2020年3月,因疫情停工导致家庭经济压力骤增的朱女士,受同乡刘某美(化名)"高薪物流工作"承诺吸引,前往湖南衡阳务工。抵达后行程突变,被要求转赴广西,期间刘某美多次变更承诺薪资标准。朱女士察觉异常拒绝前往,但迫于"多名同乡在当地"的说法及人身安全考虑,最终被接至广西某处,遭遇多人连续数日"项目讲解"。据朱女士陈述,其为脱身谎称需回家处理信用卡,方获准离开。



追讨债务引发肢体冲突

朱女士返家后多次联系刘某美追讨其声称的50800元损失未果。2024年12月,朱女士在刘某美住所追讨债务时,双方发生争执并报警。据警方记录显示,刘某美拒绝签署欠条后欲离开现场,朱女士跟随过程中双方发生口角,刘某美因辱骂行为被民警批评。



冲突升级发生于刘某美试图躲避期间。朱女士称在拍摄现场视频时遭刘某美及其子抢夺手机,身体多处受伤送医,住院治疗费用达8600余元。当地派出所接警后开展调查,最终出具《不予处罚决定书》,认定"无违法事实"。朱女士对此提出异议,表示已提交包含视频片段(部分内容被删除后恢复)、医院诊断书等材料,质疑证据链完整性。









维权之路屡遇阻力待解

事件对朱女士家庭造成持续性影响。其向媒体出示的银行流水显示,债务涉及信用卡套现还款记录,三年来为偿还欠款及维持房贷、子女教育支出,需同时从事两份工作。朱女士先后通过12345市民热线、公安信访等渠道反映情况,但纠纷至今未获实质性解决。

免责声明:本稿件内容由当事人提供发布,仅代表个人观点,与平台及媒体无关,如有侵权或不实信息可提供材料联系平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