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不给稀土!谈判结束不到12小时,商务部果断出击,特朗普失算了

近日,中美日内瓦联合声明宣布取消九成多对华加征的关税,这一消息乍一看,似乎预示着中美贸易关系即将迎来一段短暂的“休战期”。然而,现实却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敲醒了那些盲目乐观的幻想。谈判结束不到12小时,中国商务部便果断出击,宣布展开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包括稀土在内的战略矿产走私,这一系列动作背后,彰显出中美贸易博弈的复杂与深远,真正的焦点早已超越了关税层面。可以说特朗普失算了!



表面“降温”,暗流涌动

中美在日内瓦就关税问题达成初步共识,取消九成多对华加征的关税,这一举措在国际舆论场上引发了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这是中美贸易关系缓和的重要信号,双方有望在贸易领域展开更深入的合作。然而,这种看似“降温”的表象下,实则暗流涌动。中国商务部在谈判结束后的迅速行动,表明中国并未因关税的暂时调整而放松警惕。实际上,关税问题不过是中美贸易博弈的冰山一角,双方真正的较量,早已深入到产业链的核心地带,聚焦于战略资源的掌控与利用。



战略资源,博弈关键

早在5月初,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就已未雨绸缪,将镓、锗、锑、钨以及中重稀土等战略物资列入重点管控名单。这些战略资源,对于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而言,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以稀土为例,美国对中国稀土的依赖程度令人咋舌。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的报告显示,美国八成的稀土需要从中国进口,而且几乎所有的精炼稀土都依赖中国加工。这种高度的依赖性,在关键产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引以为傲的F-35战斗机,每架就需要消耗417公斤的稀土材料,其发动机和雷达系统都离不开稀土的支撑。一旦中国收紧稀土供应,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生产线可能会在半年内陷入停摆。同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明星企业特斯拉,其Model3电机的制造也需要1.2公斤稀土。稀土资源的供应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这些关键产业的发展前景。

除了稀土,镓、锗等战略资源在半导体、光纤通信等高科技领域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对这些战略资源的出口管制,无疑是对美国高科技产业的一次精准打击。当美国还在为了关税那几个百分点反复拉扯时,中国早已在产业链的更深层次布局,通过掌控战略资源,牢牢把握住了贸易博弈的主动权。



中国布局,高瞻远瞩

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布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稀土等战略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一方面,加强了对稀土矿山的资源整合和环境保护,提高了稀土开采的准入门槛,避免了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另一方面,加大了对稀土深加工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了稀土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从单纯的稀土原料出口国,逐渐转变为稀土高端产品制造国。

在面对美国的贸易压力时,中国能够迅速做出反应,通过出口管制等手段,维护自身的战略利益。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强大实力,也彰显了中国的高瞻远瞩和战略定力。中国深知,在全球化的今天,贸易博弈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较量,更是科技、资源和产业综合实力的比拼。通过掌控战略资源,中国能够在贸易谈判中拥有更多的话语权,为自身的经济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



美国失算,困境凸显

特朗普在贸易措施上的短视和功利,使其在与中国贸易博弈中逐渐陷入困境。过度关注关税问题,而忽视了战略资源的重要性,导致美国在关键产业上对中国形成了严重的依赖。当中国采取出口管制措施时,美国企业瞬间陷入了原材料供应短缺的困境,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此外,美国在战略资源领域的产业布局也存在严重问题。长期以来,美国将大量的制造业外包给其他国家,导致本国在稀土等战略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回收利用等环节上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如今,当中国收紧战略资源供应时,美国才发现自己缺乏应对的能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本国关键产业的发展受到制约。

中美贸易博弈的焦点早已从关税转移到了战略资源领域。中国通过提前布局和精准施策,在战略资源博弈中占据了主动地位。而美国则因短视和失算,陷入了困境。未来,中美之间的贸易博弈仍将继续,但可以预见的是,谁能够更好地掌控战略资源,谁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最终的胜利。对此你怎么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