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卒中 。卒中,这个隐匿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与生活质量,尤其是急性缺血性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让无数家庭陷入困境。以往,发病后4.5小时内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接受溶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一旦错过,患者往往只能接受保守治疗,残疾风险剧增 。但如今,这一困境迎来了转机。
去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病学中心、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王拥军教授团队的重大研究成果震动了医学界。他们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发表的“Tenecteplase for Ischemic Stroke at 4.5 to 24 Hours Without Thrombectomy(TRACE III)”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发病后4.5-24小时内前循环大动脉闭塞且有影像半暗带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使用替奈普酶静脉溶栓可降低残疾率 。这是全球范围内首次证实静脉溶栓时间窗能拓宽到24小时内且安全有效。
在TRACE III试验中,研究团队纳入了全国58家研究中心的516例患者,分为替奈普酶组和标准药物治疗组。结果显示,替奈普酶组90天无残疾(mRS≤1)的比例显著高于标准药物治疗组;在死亡率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 。这意味着,新方案不仅有效降低了患者残疾率,还没有增加死亡和出血风险,给患者带来了更多希望。
这一突破意义深远。从患者角度看,更多原本因错过4.5小时时间窗而失去溶栓机会的患者,现在有了接受有效治疗的可能,大大降低了残疾风险,有望回归正常生活 。从医疗行业角度讲,为医生提供了更有力的治疗手段,丰富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方案。而且,替奈普酶静脉注射便捷,能降低院间转运时卒中进展风险,对基层医疗资源不足地区的患者意义重大。从社会层面来说,降低患者残疾率,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照护负担与经济压力,让社会资源得到更合理分配。
当然,新方案的推广也面临挑战。比如,基层医疗机构可能缺乏专业的判断能力和设备,难以准确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新方案;患者及家属对新方案的认知和接受程度也有待提高。不过,随着《中国卒中学会急性缺血性卒中再灌注治疗指南2024》的发布,将为新方案的推广提供指导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新方案的优势和可行性。
急性缺血性卒中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新方案的出现,是医学进步的体现。相信在各方努力下,新方案能让更多患者受益,让卒中不再那么可怕。#脑梗##溶栓##奕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