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梦晴 通讯员 王业婷 孙华美 李莎

近日,走进古朴沉静的齐河县赵官镇锦川社区文化书院——“孟家大院”院落,青砖灰瓦、雕梁画栋、连廊相接。文明实践志愿者张明磊正向参观者讲解孟家大院“家风”故事。

“孟氏家族人才辈出,曾出过进士、举人及贡生等30人,对子孙后代的思想道德教育十分注重,他们恪守族规家法,以‘孝友家风’著称,遵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谆谆教谕,代代相传……”张明磊介绍,在孟氏家族影响下,该镇先后涌现全国劳动模范时传祥、全省道德模范胡军胡敏敏等模范人物。



清代民居建筑“孟家大院”作为历史文化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记忆。为此,赵官镇在社区文化书院建设上,通过做好吃透“历史”、体现“历史”、挖掘“文化”、传承“文化”等文章,不断探索“活化”利用“孟家大院”文化,打造了“锦川文化书院”,设有“红色赵官”、民俗文化、孟氏家族等多个展厅,多角度、立体式展现历史文化,成为传承文化记忆、凝聚乡亲情感的重要阵地。此外,书院围绕“家风”主题开展讲座、读书会、研学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时代光芒。

赵官镇社区文化书院建设,正是齐河县坚持城乡一体推动文化书院建设的生动体现。今年以来,齐河聚焦生活文化化、文化生活化,通过利用现有空间创建、活用闲置空间改建、依托社会空间合建、借助社会资源共享等形式,在全县城乡打造文化讲座、非遗体验、交流互动、文化沙龙、艺术展览等嵌入型文化书院服务新空间,为群众提供优质文化产品服务,激活社区高品质文化生活圈。

“我们不断挖掘城乡文化的深度与广度,探索城乡文化与现代元素融合,打造具有特色和品质的城乡文化书院新空间,为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提供阵地和平台,使书院内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用文化力量赋能城乡发展,用文艺魅力赋美群众生活。”齐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主任王建介绍。

在齐河县马集镇“汀孰”文化书院黄河文化展厅,文明实践志愿者葛玲玉向游客讲解黄河文化。“不但可以在民宿体验乡村风情,还可以到文明实践广场跳跳舞,到文化展厅观看黄河文化展示,步行两分钟到黄河岸边体悟黄河自然风光和文化底蕴。”来自济南的游客李婧说道。


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马集镇深入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依托“黄河第一驿站”优势资源,将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自然生态相结合,打造了承接优质文化资源的集聚空间“汀孰”文化书院,建设了黄河文化、水利文化展厅及黄河文化传承教育基地、农耕文化研学中心等,构建起“可看、可研、可品、可创”的多元文化新场景,适应群众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文化需求。“‘汀孰’二字,取意黄河水岸(汀)的沃土滋养,喻指在此研学深耕、育才成业(孰)。既蕴含‘临水而思,知行并进’的治学精神,亦象征乡村振兴中生态与人文的共生共荣。”据马集镇党委副书记王奇介绍,同时,还设计书院IP景点线路,让群众在这里修习学业、修养身心、陶冶情操,真正让书院文化“活起来”。


通过“历史建筑活化”与“自然文化融合”双路径,齐河县构建“一镇一品”文化书院矩阵。同时,凝聚多方力量,优化服务供给,以“文化先行官”项目为人才引擎,培育壮大文化书院空间人才队伍,建立起艺术团等“三团三社”1900余个,培育近万名基层文艺骨干,多方位激发城乡文化新活力,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从“育文化”到“融文化”,形成“挖掘—传承—创新—惠民”的完整生态链,多维度为城乡文化书院筑牢根基,构筑全方位人才支撑体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