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是四野中当之无愧的猛将。
40岁的他,被授予开国上将军衔。
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将领,凭什么敢挑战美军?
——《壹》——
早年经历与革命生涯
1915年,刘震出生在湖北孝感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家里穷,饭都吃不饱,更别提读书,但他从小就有股不服输的劲儿。
1931年,16岁的刘震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那是个动荡的年代,红军在夹缝中求生,每天都在打仗。
刘震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摸爬滚打,迅速成长。
1934年,长征开始。
刘震跟着部队,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有一次,部队断粮,他带着几个人冒险去找食物,差点被敌人包围。
但他硬是带着人突围成功,还带回了粮食,这种胆识和决断力,让他在军中崭露头角。
抗日战争时期,刘震被调到八路军,担任重要指挥职务,他打过游击,也打过正面战。
1940年,5月,率部参加了讨伐顽军石友三的战役。
6月,奉命南下的第2纵队在涡阳与新四军第6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4纵队,第344旅编为第4纵队第4旅。
他指挥部队在百团大战中,成功摧毁了日军的多个据点,日军称他为“难缠的对手”。
这场战役,不仅锻炼了他的指挥能力,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贰》——
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表现
1946年,解放战争爆发,刘震被任命为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司令员。
这是一支新组建的部队,装备差,经验不足。
但刘震不认命,他带着部队,从零开始,硬是在东北战场上打出了名堂。
1947年,四平战役打响,四平是东北的战略要地,国共双方都志在必得,刘震的任务是守住四平,挡住国民党军队的进攻。
敌人火力猛,兵力多,形势极其不利,但刘震没有退缩。
他利用地形,巧妙布防,硬是顶住了国民党军的多次猛攻,战斗最激烈时,他亲自上阵,带着士兵冲锋。
最终,四平守住了。这场胜利,为东北解放奠定了基础。
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刘震的部队被派去攻打锦州。
锦州是东北的门户,拿下它,就能切断国民党军的退路,但锦州城防坚固,守军顽强,刘震决定采用“围点打援”的战术。
他先包围锦州,再引诱敌人援军上钩,果然,国民党军上当了,刘震抓住机会,一举歼灭援军,随后攻破锦州。
第2纵队在该战中歼国民党军1.5万余人,这场胜利,彻底扭转了东北战局。
1949年,刘震被任命为新组建的14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继续指挥部队向华中南挺进,参与渡江战役。
渡江战役是解放战争的关键一战。
刘震的部队负责突破长江防线,江面宽阔,水流湍急,敌人火力密集,但刘震早有准备,他利用夜色掩护,组织部队强渡。
战斗打响后,他亲自指挥炮兵,压制敌人火力,最终,部队成功渡江,解放了华中、华南大片地区。
1949年8月1日,改任13兵团副司令员兼39军军长。
1949年9至10月,率部参加了衡宝战役,歼国民党军1.2万余人,之后,又指挥部队参加了广西战役,歼灭白崇禧集团残部3.2万余人,并与兄弟部队协同作战,解放了广西全境。
解放战争的胜利,让刘震名声大振,但他没想到,更大的挑战,正在等着他。
——《叁》——
开国上将与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刘震被任命为中南军区空军司令员。
1950年11月,刘震接到命令:调任东北军区空军司令兼志愿军空军司令,赴朝作战。
这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当时的中国空军,成立不到一年,飞行员平均飞行时间不足100小时,而他们的对手,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
美军飞行员经验丰富,飞机性能先进,制空权几乎一边倒。
刘震没有退缩,他知道,这是一场硬仗,但必须打,他迅速组织部队制定战术,他提出“集中优势兵力,打小规模歼灭战”的思路。
1951年,志愿军空军首次与美军交手,刘震亲自指挥,利用地形和天气,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
首战告捷,刘震将军指挥空四师,大战美空军,三天击落美机26架,击伤8架,首创击落美最先进F-86飞机战绩。
但美军很快反应过来,开始反扑。
1951年12月,美军发动“绞杀战”,试图彻底摧毁志愿军空军,刘震面临巨大压力,他调整战术,采用“诱敌深入,分割包围”的策略。
在一次空战中,他指挥部队将美军机群引入伏击圈,共击落敌F-86飞机9架,F-84飞机4架,击伤F-86飞机2架。
此次空战规模空前,战果辉煌,这场胜利,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刘震和他的志愿军空军,在两年多的战斗中,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这个成绩,震惊了世界。
美国空军不得不承认,中国空军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刘震的名字,也因此载入史册。
1955年,刘震40岁,这一年,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成为开国上将之一。
从一个贫苦农民到开国上将,刘震用了不到20年。
——《肆》——
晚年与历史评价
1955年,刘震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这是对他多年革命生涯的最高肯定。
1957年,他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司令员,兼任空军学院院长、政治委员,继续为空军建设贡献力量。
他提出“科技强军”的理念,推动空军现代化建设。
1977年担任新疆军区司令员、中央军委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3书记。
1980年至1985年间,他担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他还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补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在中共十一次和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在1985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更是被增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共十三大时,继续当选。
1992年,刘震因病逝世,享年78岁。
刘震上将是我军一员能征善战的猛将,素以勇挑重担、敢打恶仗、敢啃“硬骨头”的顽强战斗作风而享誉军内外。
尤其是在东北战场上,他率领的东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打得敌军望风而逃,被誉为“东北猛虎军”。
抗美援朝战场上,刘震指挥年轻的志愿军空军重创水平一流的美国空军,引得美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将军不由惊呼:“中国共产党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刘震同志的离去,让无数人感到惋惜,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却永远激励着我们后人。
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奋不顾身的一生。
从贫苦农民到开国上将,从东北战场到朝鲜空战,刘震用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敢拼,就没有打不赢的仗。
刘震同志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虽然和我们永别了,但他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德,永远值得我们怀念和学习。
他的功绩将永垂青史。人民不会忘记这位百战功高的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