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日报”
近日,行走在靖边的塬峁梁涧,全膜覆盖的玉米嫩芽破土而出,滴灌管网如毛细血管般延伸,科技小分队与农户在地头共商对策……这场党政统筹、科技赋能、干群同心的抗旱攻坚战,正在谱写粮食安全新篇章。
东坑镇陆家山村白萝卜基地旋耕机正在作业。通讯员陈治武 摄
5月6日清晨,在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戴治平指导农机手调试深沟探墒播种机。经测试,该设备播种深度合格率达98%,保墒效率提升20%。今年春耕期间,全县检修农机具4431台(套),配套推广水肥一体化、降解地膜等8项新技术。
这是靖边通过精准作业提升抗旱效能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靖边县坚持“保面积、稳产量、提质量”工作主线,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科技赋能”抗旱体系,全力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截至5月9日,全县已完成粮食播种83.29万亩,投入资金3205.76万元,建设“四位一体”集雨补灌项目0.59万亩,推广旱作集成技术5万亩,采购抗旱救灾荞麦良种190吨,为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该县将抗旱保粮纳入“一把手”工程,建立“周调度、旬研判、月总结”工作机制。全县抗旱保粮工作因地制宜打好蓄水保墒“组合拳”,确保农作物关键生长期用水需求。县农业农村局组建6支抗旱技术服务队下沉18个镇,累计开展农技培训15期,覆盖2000余人次。
在小河镇集雨补灌项目区,新建的防蒸发敞口式蓄水池和智能水肥一体化控制房格外醒目。该项目采用“沟道坝蓄水+高抽泵站提水+高位池窖储水+膜下滴灌补水”的“四位一体”集雨补灌技术和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1500亩山旱地精准滴灌,该技术预计在项目区较纯旱作区玉米每亩增产400公斤以上,助农民增收700元以上。
抗旱、防治的关键在田间管理。在席麻湾镇双垄沟播玉米示范田,靖边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李宁3次进入地头查看土壤墒情、玉米苗情,与农户交流玉米当前生长情况,针对部分玉米地块存在的问题现场“把脉问诊”,开出后续田间管理的“良方”。
“抗旱物资储备实行‘县镇村’三级联动,确保24小时配送到田。”靖边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成员吕小华说。
国网靖边县供电公司也积极行动,建立抗旱用电“极简办电”模式,40台专用变压器安装周期缩短50%。该公司成立党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对需要灌溉用电的业务实行特事特办。
同时,电力、水利、气象等部门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目前已完成224台农灌变压器检修,疏通灌溉渠道86公里,实施人工增雨作业3次。
此外,全县已建立7个应急储备库,调配抗旱设备1200台(套),检修“五小水利”工程43处。气象部门加密监测频次,滚动发布预警信息17期,为科学抗旱提供决策支撑。
来源:榆林日报
编辑 强小强 校对 谢婷 责编 李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