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掉了印巴冲突之后,莫迪当局将“印度赢学”发挥到了极致,一方面开足宣传机器对国内外宣传印度“大胜特胜”,另一方面则对“敌对国家”发起了舆论攻势,挟14亿人口“号令天下”,逼迫各国和巴基斯坦切割。



(印度政府组织庆祝胜利的游行)

据报道,在莫迪当局有意无意的怂恿下,印度国内的怒火烧向了两个国家,开始“自发抵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以报复两国在印巴冲突中对巴基斯坦的力挺。有意思的是,对于巴基斯坦的“铁杆朋友”中国,印度的态度则是十分复杂,一方面印媒肆意贬低中国武器“表现差劲”,另一方面莫迪当局对华态度却小心翼翼,不敢公开找中方的麻烦。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和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

据报道,在印巴冲突爆发之后,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等国公开站在了巴基斯坦一边,土总统埃尔多安直言该国对巴基斯坦的安全高度重视,阿塞拜疆则更进一步,直接谴责印度袭击巴基斯坦。

更让印度人十分愤怒的是,据称巴军在冲突中使用了大量土耳其提供的无人机袭击印度境内,印媒刊发了所谓土耳其制无人机被击落的残骸,煽动民众抵制土耳其商品,甚至连“印度贸易联合会”这一全国商业组织都跳了出来,呼吁印度民众“抵制土货和阿货”,拒绝购买两国的一切产品,也拒绝去“浪漫的土耳其”旅游。



(土耳其、巴基斯坦和阿塞拜疆举行联合军演)

在莫迪当局的纵容之下,印度国内掀起了一股反对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民粹主义浪潮,有印度媒体列出了两国主要商品的名单,呼吁印度民众“停止资敌”,仿佛“今天你买土耳其商品的钱,明天肯能成为巴基斯坦的子弹”,就连印度大学都宣布停止和土耳其的“一切合作”,更有极端的印度网民呼吁莫迪当局发射核武器“核平了”土耳其。



(印度政府组织庆祝胜利的游行)

虽然印度媒体甚至官员都认为,民间抵制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行为可能会对两国造成经济压力,迫使两国“重新考虑敌视印度的政策”,但国际舆论普遍认为,鉴于印度的经济实力较弱,和土耳其、阿塞拜疆的经贸往来也十分有限,印度的“经济反击”效果几乎为零。



(土耳其、阿塞拜疆和巴基斯坦关系密切)

据介绍,2024年土耳其和印度的贸易规模为104亿美元,其中土耳其对印度出口为15.2亿美元,占该国出口总量的0.64%,印度对土出口规模为88.8亿美元,印度占据顺差地位,这意味着印度就算抵制土耳其商品,对土耳其的影响也不大,反而印度会损失不小。至于阿塞拜疆和印度的贸易就更微不足道,据称在过去10个月的贸易额只有区区200万美元,印度人的抵制没有任何意义,就算对两国再怎么愤怒,也影响不了对方一根汗毛。



(印度视察遭巴基斯坦空袭基地)

有意思的是,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一直是巴基斯坦的头号盟友,也是巴军的最大武器供应国,在印巴冲突中,巴基斯坦用中国歼-10C和霹雳-15的组合,打得印军损失惨重,包括“阵风”在内的多架战机被击落,那么印度为何却没有鼓动抵制中国的民粹浪潮呢?

国际关系观察人士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实力远远领先于印度,虽然印度一直视中国为主要对手,但两国的差距却一直在不断拉大,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中国都已对印度“遥遥领先”,莫迪当局虽然希望在美国等国的支持下挑战中国,但无法承受和中国“撕破脸”的严重后果。



(解放军边防部队)

首先在军事上,一旦挑起对中国的民粹浪潮,有可能会失去控制,甚至反过来反噬莫迪当局,迫使印度政府激化中印矛盾,挑起中印的军事对峙,而这将使得印度面临“双线作战”的巨大压力,从本轮印巴冲突就能看出,印军虽然规模远超巴军,但在武器装备和训练上却落后于巴基斯坦,换句话说,印军对抗巴基斯坦都有些吃力,假如中国直接下场的话,那么印军这仗就没法打了。

其次在经济上,印度虽然有着取代中国成为新“世界工厂”的雄心壮志,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印度经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高度依赖于中国,举例来说,印度2024年从中国进口了1017亿美元的商品,但对华出口却仅有167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850亿美元,一旦中印关系恶化的话,印度在电子设备、工业设备、化工原料等一系列领域都将“断供”,国内经济将面临严峻挑战。



(莫迪其实左右为难)

正因为在军事和经济上都承受不了得罪中国的后果,因此莫迪当局只能选择土耳其和阿塞拜疆这两个“不痛不痒”的国家,让印度民众“发泄怒气”,否则印度的民粹情绪无处发泄的话,很可能会将矛头对准莫迪当局,撼动后者的统治根基,至于中国,对印度来说“过于强大”,只能转移注意力装作不知道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