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党的革命历史上,涌现出了非常多的军事人才。后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党在55年举行了大授衔仪式,共一千多位将领获得军衔。

但在此次授衔的将领中,有10位将军是毛主席的爱将。

他们虽然并不是军衔最高的,但他们在毛主席心中的地位,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



勇冠全军,长征路上的先锋

毛主席的爱将之一,就是战功赫赫的杨成武。他被毛主席称为京津卫戍司令,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将至关重要的北京军区交给了他。

他15岁的时候参加红军,长征的时候更是作为开路先锋,一路攻克了重重难关。



在攻打娄山关的时候,他作为红四团的政委冲在了一线,甚至因为冲得太靠前不慎受伤。不过也正是他的勇猛,为我军夺取娄山关创造了条件。

无论是土地革命,还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他从来都没让毛主席操过心。



在抗日战争中,他更是在黄土岭战斗中击杀阿部规秀,使日军的名将之花凋零在太行山脉。

重庆谈判,毛主席还要坚持带上杨成武,并让他带领自己的警卫队。毛主席还将这位贴身警卫戏称为“赵子龙”,足以可见他的勇武和主席对他的信任。



除了杨成武,刘亚楼也是深受毛主席喜爱的一位将领。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毛主席就将组建空军一事交给了他,足以可见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毕竟当时负责组建海军的萧劲光、组建装甲兵的许光达可都是大将,只有空军的刘亚楼是上将。



但刘亚楼的能力毫不逊色于任何人,他完全可以被称作军事天才。在红军时期,他只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就从连长成了师首长。

成为师级干部的那天,他也不过才23岁。长征的时候,他率领的红二师是我军的前线部队,和红一师一起组成了部队的尖刀。



他率领部队一路突破敌人的封锁线,给军委纵队打出了一条通路。抗日战争的时候,刘亚楼被送到了苏联进修军事。

后来他想回国,只是被苏德战争耽误了,一直到抗战结束才回国。可即便是缺少了抗日战争的经历,他在55年的时候依然是上将。



勇将与悍将,毛主席的欣赏

在所有上将中,韩先楚的能力数一数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没有毛主席,他可能就只是中将了。

韩先楚的资历和很多上将比起来,其实是偏低的。在土地革命时期,同期的上将基本上都是师长的时候,他才只是一个连长。



但资历虽然偏低,他的战功却不逊色于任何人。要说他的成名之战,无疑是长征途中的独树镇战斗,这是一次非常艰险的战斗。

当时敌人差点就将我军包围了,一旦陷入了敌人的包围圈,我军就彻底陷入了绝路。韩先楚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亲自带着部队冲锋。



在他的带领下,部队和敌人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最终打退了敌人。

抗日战争的时候,他更是敢和敌人拼刺刀。解放战争的时候他在东北,四保临江战役中,他亮眼的表现震惊了萧劲光。

在解放海南岛一战中,他更是位居首功。



所以在授衔的时候,毛主席得知他被拟授中将,说了句“不要忘记海南岛的功劳”。正是因为毛主席的这几句话,他才被授予上将。

和韩先楚有相似经历的,还有毛主席的另一位爱将皮定均。按理说,皮定均当年的资历不够,只能被授予少将军衔。



但毛主席说:“皮有功,少晋中。”

这句话,直接让皮定均被授予了中将军衔。毛主席很欣赏皮定均,尤其是中原突围时他的沉着冷静,更是让毛主席赞不绝口。

一支几乎被放弃的部队,在皮定均的带领下,最终保全了大部分,他的军事能力何其高。



但在众多上将中,论起和毛主席交情最深的人,应该就是许世友了。

虽然许世友是红四方面军出身,但他和毛主席之间的感情,甚至比很多红一方面军出身的将领还要深厚。

许世友爱喝酒,他在军中喝酒,是毛主席专门为他破了规矩。



毛主席是个很少破例的人,甚至对自己的家人都从不破例。而且在军中饮酒可是大忌,很有可能会耽误军情的。

但毛主席就是为许世友破了例,许世友也没辜负毛主席的期望。他虽然爱喝酒,但从来没有因为喝酒误过事儿。



让人倚重的两位大将

萧劲光是十位大将之一,也是毛主席的老乡和学生,毛主席对这个年轻人寄予了厚望。事实证明,萧劲光也没让毛主席失望。

他曾经在苏联学习过,还见到了列宁,是我军中为数不多见过列宁的人。列宁逝世的时候,他还为对方守灵。



他在苏联学习过军事,是专业的军事学校出身。他的军事眼光,在我军中也算是数一数二的。大革命开始后,他回国参加北伐。

后来大革命失败,他奉命来到苏联继续学习军事理论和政治理论。



抗日战争的时候,毛主席没有让他去前线,而是让他留在延安,做了八路军留守兵团的司令。

毛主席曾说:“在延安的时候,就是要靠萧劲光吃饭。”主席对他是非常信任的,解放战争的时候,他为东北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建国之后,他更是被毛主席委以重任,负责组建海军。他担任海军司令长达三十年,为新中国海军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为大将,罗瑞卿也是毛主席身边备受倚重的人。他是公安军的司令员,负责国内的治安,也是中央的保卫者。



北平解放之后,毛主席马上就将他调来了北平。让他负责保卫中央安全,肃清北平风气。在他的努力下,北平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

毛主席总是说:“天塌下来罗瑞卿顶着”,由此可见主席对他的信任。



两湖走出来的将领

杨得志是湖南人,不过他是醴陵人,所以不能算毛主席的老乡。湖南革命萌芽很早,湖南人也为革命付出了很多。

长征时期,他是红一团的团长,当之无愧的长征尖刀部队。“十七勇士”强渡大渡河,就是在他的指挥下完成的。



抗日战争的时候,他是让日军头疼的我军将领。日军多次想要消灭他和他的部队,只不过都被他成功逃脱了。

解放战争的时候,杨罗耿兵团声名赫赫。他不仅参加了平津战役,后来还进军大西北,帮助彭老总在兰州战役中歼灭了不可一世的马家军。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做过志愿军司令员,后来更是在济南军区当了18年司令员,足见毛主席对他的信任。

陈锡联是二野的一员猛将,他出生于红四方面军,是湖北黄安人。他是在1929年参军的,那时他年纪还不到参军的标准,但他为了能跟着部队走,硬是一直跟在部队后面。



参军之后,他因为一手熟练的炮击技术,被人称之为“小钢炮”。

在抗日战争中,他带领部队突袭阳明堡,摧毁了敌人的飞机和机场,开创了步兵打飞机的奇迹。解放战争中,他挺进大别山,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歼灭了敌人的一个机械化旅。



在淮海战役中,他奉命攻占宿县,后来又在双堆集歼灭了黄维兵团。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对我国的炮兵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被称为工兵之王的陈士榘,算是开国上将中最不显眼的一个了。他是在秋收起义的时候参加的革命,几个月后就入党了。



抗日战争中,他在平型关的表现非常优秀,更是在广阳战斗中抓住了第一个敌军战俘。

不过他为人低调,对自己的战功都不在乎。解放战争的时候,他身为华野参谋长,却是全军“最不称职”的那个人。

每次打仗的时候,他冲得比谁都靠前。



新中国成立后,他成为了我国第一任工程兵司令员。当初我国要研究两弹一星,需要建设基地,就是陈士榘带着他手底下的工程兵做的这件事。

陈士榘为工程兵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堪称我军的典范。

这十个人都是毛主席的爱将,他们在各个领域绽放光彩,都是值得称赞的将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