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盖头。康熙当场愣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不停歇。
没有见到赫舍里真容之前,康熙是不愿意娶亲的,因为他这一年堪堪十二岁,还是一个被人操控的傀儡。
虽然皇家的十二岁和寻常人的十二岁不同,但康熙由心觉得自己不应该这么早成婚,更不应该娶一个同样带着任务而来的女人。
赫舍里的祖父是清朝开国大臣,所以赫舍里家族在清朝的地位可想而知,康熙没有成婚之前前朝已经打成了一锅粥。
手握大权的鳌拜不满赫舍里被封为皇后,因为赫舍里家族和他不是同一条战线上的,如果皇后的人选不能为他所用,那他在后宫中的势力将会大大削弱。
和鳌拜抱有同样想法还有遏必隆,这位更是重量级人物,他的外祖父是努哈尔赤,而他的父亲是“开国五大臣”,母亲是和硕公主。
这样的身份和家世做皇帝都不为过,所以遏必隆根本不满足现在的身份地位,他从顺治在位的时候就开始为政,康熙登基的时候他直接升为了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的权势加上原有的身世,如果说遏必隆对那个位子没有任何想法是根本不可能的,但他却没有一个名正言顺的篡位方法,所以他只能极力推举女儿成为皇后。
康熙的皇后是孝庄太后为他钦定的,在此之前遏必隆多次在孝庄太后面前提起自己的女儿,言外之意很明显。
和遏必隆结亲确实是强强联合,但他的目的性太强了,孝庄太后也是从权利的旋涡中厮杀出来的人,她怎么可能放任这样一个定时炸弹留在身边。
皇后的人选必须要有家世,有容貌,更不能和鳌拜和遏必隆一样心怀不轨,于是孝庄太后就看中了赫舍里家的女儿。
鳌拜和遏必隆的梦想破灭后便在朝堂上大力反对,他们两个罕见的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不过这次并没有如愿。
大婚前一晚,赫舍里的父亲噶布喇对她多番叮嘱交代,其实来来回回也就那几句话,进宫后要抓住皇帝的心,要生下皇子,更要和家族一条心。
每个嫁进皇宫的女人都会听到这番话,她们的未来和家族息息相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以家族和皇嗣为重。
赫舍里顺从的向父亲行礼表示自己记下了,她身上的担子太重太重,后宫那个风云诡异的地方一旦踏进去就再也无法翻身。
这天晚上赫舍里一夜未眠,她的房间中放置了很多嫁妆,即便是嫁到皇家她也要备上丰厚的嫁妆当做底气。
第二天天色还没有亮起时,赫舍里就被人簇拥着坐到铜镜前开始梳妆,镜子中的人有着一对细长的柳叶眉,明亮的眼睛中透着细碎的星光,让人看了忍不住沉沦。
长长的睫毛仿佛蝴蝶的翅膀一样不安的颤动,赫舍里内心的慌张也一览无余,随着盖头的落下她所有的担忧和不安彻底成为定局。
按照清朝的礼仪,帝后大婚时皇后的凤舆要在仪仗队伍经过大清中门后在太和殿台阶前下轿,赫舍里在女官的搀扶下走到台阶前一步一步走到坤宁宫。
康熙就在坤宁宫等着赫舍里的到来,然后两个人如寻常夫妻一般行合卺之礼,随后就是宴席,皇后的大婚要比寻常人家的更隆重更繁琐,一套流程下来赫舍里也疲惫不堪。
一切礼仪结束后,康熙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坤宁宫,没有掀盖头之前他还在不满这桩婚事,因为他不想成为别人手下的傀儡。
但当他掀开盖头后一且都不一样了,在红烛的照映下赫舍里的容貌然若谪仙下凡一般,让他心中不悦一扫而空。
康熙一双眼直勾勾的盯着赫舍里不舍得移开,这桩婚事好像也不是很难接受,这段婚事也逐渐变成了让他欢喜的事情。
赫舍里入宫四年后生下了嫡长子,康熙很是疼爱这个嫡长子,如果他没有早夭的话,在日后的夺嫡战中说不定他还会占据很强的优势。
这个孩子在三岁的时候因病早夭,两年后赫舍里生下胤礽后病逝,康熙对此更是悲伤,胤礽在日后成为了太子,不过他没有守住自己的地位,最后反倒成了阶下囚,一手好牌也没有打赢。
信息来源:《清史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