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菁桐 马宇晨
菲律宾中期选举已经落下帷幕,新当选的12位参议员中仅有5位实际支持总统马科斯领导的“新菲律宾联盟”,未达后者原本预期。马科斯一派在中期选举中的表现,不仅反映了其在执政联盟内部政治博弈中的短期失利,更直接体现了菲律宾民众对其执政两年多以来的不满。菲律宾民众用选票表明,马科斯政府在经济和民生领域未能交出让民众满意的答卷,其经济改革看似花团锦簇,实则是脱离实际的空中楼阁。
早在2022年大选时期,马科斯就将经济振兴作为未来重要施政方针,通过将其父老马科斯执政时期描绘为菲律宾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吸引了众多选民的支持。可以说,马科斯成功当选总统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其聚焦发展的竞选承诺,反映了菲律宾民众对本国经济复苏的美好期待。另一方面,2022年6月,前总统杜特尔特以75%的民众支持率结束任期,成为菲律宾历史上卸任时民众满意度最高的总统。民调显示,大部分菲律宾民众对杜特尔特政府在促进国家发展方面所推行的政策感到满意,希望马科斯政府能够延续杜特尔特政府的政策,进一步提振菲律宾经济。
为回应民众期待,马科斯在上任后就发布了《2023-2028年菲律宾发展规划》,并在发布国情咨文等场合屡次承诺将发展经济作为政府首要施政重点。2023年7月,马科斯政府出台“新菲律宾”(Bagong Pilipinas)改革计划,声称将通过多领域的根本性变革实现菲律宾经济的全面复苏和社会转型。然而,马科斯政府后来实施的一系列经济改革政策,看似在短期内促进了菲律宾经济发展。然而,菲律宾经济存在顽固的结构性问题,这样的宏观经济增长并未真正惠及人民,菲律宾民生困境进一步恶化。
马科斯政府将资源倾注于政治博弈,在改善民生上表现不力,米价上涨、比索贬值、外资撤离、就业困难等问题层出不穷,造成菲律宾民众的生活困境。2025年第一季度,菲律宾的饥饿率已回到疫情时期水平,有27.2%的家庭正在经历非自愿饥饿。此外,根据非官方的自我评估贫困率数据,有55%的菲律宾人认为自己生活贫困。马科斯政府不仅无力解决贫困问题,还试图通过修改贫困标准加以粉饰。2024年8月,菲律宾国家经济和发展局将贫困线降低至每人每天64比索(约合7.9元人民币),严重脱离实际物价水平,招致广泛批评。
与此同时,马科斯政府将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视为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但其实际效果却不理想。在农业领域,马科斯政府曾拨款300亿比索以支持菲律宾本国的水稻种植,但菲大米价格仍持续高涨,造成本国粮食安全受到冲击。农业、渔业等第一产业占菲律宾GDP比重过低,经济增长收益分配失衡,农民难以从宏观经济增长中实际获利。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马科斯政府提出的“多建好建”计划未能切实衔接杜特尔特时期的“大建特建”计划,多项“大建特建”旗下工程在马科斯就任总统后因缺乏进一步资金支持被迫停工或延期。此外,“多建好建”计划将建设重点选定在首都大马尼拉区周围和吕宋岛北部,菲律宾中南部欠发达地区难以从中获益,进一步加剧了菲国内不同地区基建水平的差异。
中期选举已经结束,菲律宾政治格局却越发复杂难测。在马、杜双方政治力量对比愈加接近的背景下,马科斯政府的工作重心或将继续向政治斗争倾斜,进一步偏离发展经济的务实道路。在缺乏政策支持的情况下,再叠加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大背景,菲律宾民生状况的改善前景难言乐观。从长远来看,忽视民众根本诉求的施政路线必将使马科斯陷入执政困境。2025年3月亚洲脉搏的民调显示,马科斯的民众支持率已急剧下跌至25%,是自2007年以来历任总统在任期中期所获支持率的最低水平。当政治人士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将整个国家裹挟进政治博弈的漩涡时,菲律宾民众在用选票表明,菲律宾的未来应当建立在超越个人利益、着眼国家发展的政治智慧之上。(作者分别是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助理研究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