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侨报5月16日报道,驻北约大使马修·惠特克称,美国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与欧洲盟友讨论减少驻欧美军事宜。

这个“晚些时候”是指6月份北约海牙峰会之后。

这个消息好似一道惊雷,让欧洲有些惊慌失措,虽然早有思想准备。它不是简单的撤军或减员这么简单,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美利坚帝国的黄昏已经到来,他再也无力支撑全球霸权这张大网。

欧洲的繁荣与美国的“施舍”

七十多年来,欧洲一直享受着美国提供的“免费般”的安全保护伞,这种畸形的安全依赖构成了战后欧洲繁荣的三大支柱之一——俄罗斯的廉价能源、中国的廉价商品和美国的廉价保护。

然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当厨师自己都开始饿肚子的时候。美国在欧洲驻军的成本收益比早已失衡到荒谬的地步:以德国为例,美国在那里驻扎着3.5万大军,年均经费高达11亿美元,而德国政府仅象征性地补贴8000万欧元。这相当于每年花4000元人民币雇一个美国大兵为德国站岗放哨,如此“赔本买卖”连精明的犹太商人都要自叹弗如。

特朗普的怒吼:“够了,我们不会再容忍这种拖延”,道出了美国统治精英们憋了几十年的怨气。减少驻欧部队的议题在美国政坛已经讨论了三十多年,为何直到今日才真正提上日程?

答案简单而残酷——美国没钱了。那个曾经挥金如土、一掷千金的超级大国,如今已沦落到要为一支海外驻军的伙食费精打细算的地步。据美国国防部内部评估,维持全球800多个海外军事基地每年耗资超过1500亿美元,而美国国债规模已突破35万亿美元大关,每日借新还旧支出就达80亿美元。当帝国都快要借不到钱时,收缩战线就成了唯一选择。



美国厌恶北约“不劳而获”

美国对欧洲的算计远不止于撤军这么简单,它更像是一个黑帮老大在威胁小弟们“要么加钱,要么自己看着办”。

特朗普政府毫不掩饰地将驻军问题与防务开支挂钩,威胁不会保护国防支出未达GDP2%目标的成员国。

更有甚者,美国防长赫格塞斯与副总统万斯在私密群聊中毫不掩饰“对欧洲不劳而获的厌恶”,这种赤裸裸的勒索言辞,哪里还有半点“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温情?

采购美国军火,是美国的又一个算计。惠特克警告欧盟不要限制非欧盟公司参与欧洲国防采购的言论,更是暴露了美国的真实意图——它不仅要欧洲多交“保护费”,还要确保这些钱最终流回美国军火商的口袋。

这种“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霸道逻辑,活脱脱一副黑社会收保护费的嘴脸。北约这个冷战遗物早已异化为美国军火工业的推销平台,所谓“联盟互操作性”,不过是强迫欧洲购买美制武器的商业话术。

当欧洲试图建立独立防务体系时,美国立即挥舞“破坏北约团结”的大棒,其维护霸权的焦虑昭然若揭。



“中国牌”背后的霸权焦虑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减少驻欧美军的决策竟还要扯上中国。美防长赫格塞斯今年2月告诉北约盟国,“严峻的战略现实使美国无法将主要精力放在欧洲安全上”。

这个“严峻的战略现实”不是别人,正是被美国视为头号竞争对手的中国。

为了围堵中国,美国已将60%的海空军力部署到亚太地区,但即便如此仍感力不从心——中国的高超音速导弹能在20分钟内击沉美军所有航母的威慑,让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屡屡以惨败收场。

这种全球战略的捉襟见肘,暴露出美国霸权的一个致命软肋:它再也无法同时维持欧亚两线的军事存在。当帝国开始被迫在核心利益区与非核心利益区之间做选择题时,其霸权衰落就已进入不可逆阶段。

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提出的“帝国过度扩张”理论正在美国身上应验——军事承诺超出经济能力所及,最终导致系统性危机。

今天的美国像极了当年的英国,不得不从苏伊士以东撤退以集中力量应对更紧迫的挑战,而这种战略收缩往往是一去不返的单行道。



“霸权的黄昏”正在没落

驻欧美军削减计划不过是美国霸权衰落的一个症状,其病根深植于美国经济结构的系统性危机。

当前美国制造业增加值仅占GDP的11%,是1947年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所谓的“铁锈带”(Rust Belt)早已从工业心脏退化为经济荒漠,五大湖区的废弃工厂如同帝国衰落的墓碑。金融化经济催生的“皇帝的新衣”,如比特币、奢侈品炒作和房地产泡沫,无法掩盖实体经济空心化的残酷现实。

二战时,美国曾经一周造1艘航母,如1943年建造50艘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四年共建造155艘(含重型、轻型及护航航母)‌。而如今,12年造不出一条航母,连舰艇进船坞维修都要排队几年。

财政吃紧的特朗普政府,开始对全球贸易伙伴加征“对等关税”,这个疯狂举动更像是一个病入膏肓者的最后挣扎。

看看现在美国的状态吧,“股债汇三杀”,沃尔玛货架空空,洛杉矶港口集装箱锐减,83个城市爆发反关税游行,加州、哈佛大学、美联储公开与联邦政府叫板,美国每个家庭要为贸易战多付出3800美元,支持率暴跌到39%。



美国减少驻欧美军的决定,客观上为欧洲战略自主创造了条件。没有北约的干预,欧洲或许会更安全——这一网友的评论道出了一个被长期掩盖的真相:美国在欧洲的军事存在从来都不是免费的,它既是对俄罗斯的威慑,也是对欧洲的枷锁。当这把锁开始松动时,欧洲有机会重新思考自己的安全架构,探索一条不依附于任何大国的独立道路。

对中国而言,美国战略收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西太平洋战略压力可能减轻,挑战在于一个更加焦虑的美国可能采取更极端的冒险行动。赫格塞斯等鹰派人物鼓吹的“美国十字军东征”,预示着美国可能通过制造外部危机来转移国内矛盾。但无论如何,单极霸权时代的终结已不可逆转,多极化世界的新秩序正在阵痛中诞生。

回望历史,所有霸权都有黄昏。当罗马军团开始从不列颠撤退,当西班牙无敌舰队折戟英吉利海峡,当大英帝国被迫放弃苏伊士运河,历史的车轮从未因帝国的眷恋而停转。今天,美国驻欧美军的减少,不过是霸权黄昏的又一抹晚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