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美国空军参谋长戴维·奥尔文在社交媒体上甩出一张F-47战斗机参数图,全球军事圈瞬间炸锅。



这款号称“终结中国空中霸权”的六代机,作战半径仅1852公里、最高速度2马赫、无人机协同比5:1——这些被特朗普政府吹上天的“划时代参数”,在中国歼-36的6000公里航程、3马赫极速和20架无人机指挥能力面前,犹如拿着弹弓挑战洲际导弹。

更讽刺的是,这份PPT刚发布,五角大楼内部就传出哀嚎:“还没列装就落后,这仗怎么打?”

速度之争:2马赫的龟兔赛跑

当美军骄傲宣布F-47实现“革命性突破”的2马赫超音速巡航时,西太平洋上空的中国歼-36早已进入“3马赫时代”。这款采用三发涡扇-10C引擎的空中猛兽,在2024年台海演习中,仅用12分钟便完成从福建到巴士海峡的战术穿插,将美军航母打击群的防空网撕得粉碎。反观F-47,还在为XA100变循环发动机的耐久性问题焦头烂额,去年耐久测试中叶片断裂的阴影至今未散。



更让美军焦虑的是速度背后的战略鸿沟。歼-36背部安装的涡轮基组合冲压发动机,使其能短暂突入临近空间,从20公里高空以5马赫俯冲攻击。这种“从天而降的掌法”,让F-47的2马赫就像踩着滑板车追高铁——去年珠海航展曝光的歼-36风洞数据显示,其最大速度已突破5马赫,相当于每秒钟飞行1.7公里。

航程困局:1852公里的“战略近视”

美将F-47作战半径暴增70%吹嘘为“历史性跨越”,却选择性遗忘了一个残酷事实:歼-36的内油航程已达6000公里,空中加油后更可化身“洲际刺客”,从海南陵水直飞关岛安德森基地只需2.5小时。这种差距不是简单的数值游戏——当F-47还在盘算如何从冲绳基地前出第一岛链时,歼-36早已在菲律宾海布下天罗地网。

背后的技术代差更令人心惊。歼-36独创的“智能变循环”技术,能在亚音速巡航时关闭一台发动机,将航程再拉升15%。而F-47引以为傲的自适应发动机,至今连基础台架试验都未通过。波音工程师私下吐槽:“我们的发动机油耗比F-35还高20%,所谓1852公里半径,是把副油箱焊死在机翼上算出来的”。



无人机协同:5:1背后的指挥链危机

美军高调宣布“1架F-47带5架无人机”的协同作战体系,在成都飞机集团的实验室里却沦为笑谈。歼-36今年3月的渤海湾演习中,曾同时指挥20架攻击-11无人机,6分钟内瘫痪整支模拟航母编队。这套“蜂群指挥官”系统,依托量子通信和AI战场态势感知,指挥通道数量是F-47的4倍。



更致命的是体系断层。F-47的“忠诚僚机”至今无法解决三大痛点: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中断率超30%、弹药共享系统卡在软件版本1.2、敌我识别误判率高达17%。而歼-36与无侦-10的“杀伤链”已进化到2.0版本,去年12月更完成全球首次无人机空战AI自主博弈测试。正如兰德公司报告所言:“中国无人机指挥体系比美国至少领先一个代际”。

成本陷阱:3亿美元买不回制空权

当波音拿着单机3亿美元的报价单时,成飞的生产线上,歼-36成本已压缩至1.5亿美元。这不仅仅关乎钱包厚度——中国100%国产化率保障了战时产能,而F-47的日本隐身涂料、台湾芯片等438项外购部件,随时可能成为供应链断链的导火索。

五角大楼的兵棋推演暴露了更深层危机:美军需投入2500亿美元才能组建185架F-47机队,而同等资金下中国可部署500架歼-36。若算上配套的1000架无人机,中美战力比将拉大到1:3。难怪美国空军内部流传着绝望的黑色幽默:“我们的F-47还没起飞,成都的产能已经造出了它的墓碑”。

启示:六代机王座易主的战略启示

F-47参数泄密事件,本质上是一场“体系化溃败”。从特朗普强推中型机方案放弃重型机优势,到波音沿用五代机思维搞“PPT创新”,再到美军死抱“平台中心战”旧梦不肯觉醒,每一步都在重蹈F-35的覆辙。而中国六代机崛起的密码,恰恰藏在“南北双线并进”的开放竞争、“有人-无人协同”的战术革命、“空天一体”的战略前瞻中。



当歼-36在东海划出3000公里禁飞区时,它打破的不只是美军轰炸机的突防神话,更是百年西方主导的空中规则。这场六代机较量早已超越武器本身,成为大国兴衰的晴雨表——毕竟,没有哪个霸权能靠“出生即落后”的武器守住王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