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18国际博物馆日“我爱文博”主题阅读活动闪耀第二届东北书博会
5月18日下午,由吉林省文化产业促进会指导,吉林省互联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吉林省博物馆协会协办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我爱文博’主题阅读活动”在长春农博园书香山海展馆举行。
当“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的全球主题,遇上“书香吉林阅见未来”的本土愿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明对话在此开启。
在精彩的致辞环节后,吉林省网络作家协会理事段珺瑶、《吉林文脉》资深编辑郭帅以“从纸质书到文物——文化传承的多元载体”为议题,围绕文化传承方式的变迁展开探讨。
两位嘉宾从文化的内核、文字与文物的关系、数字化与实体化优缺点、阅读习惯等角度延伸,认为文字承载文化,文物本身是文化的一部分,二者相辅相成,文化内核并未因载体变化而改变。要在坚守文化内核的基础上与时俱进,通过数字化转型,结合潮流开发文化资源,激发年轻人对文化的兴趣。
在另一场议题为“数字时代的文化记忆:科技如何重塑传统传承”的主题对话中,吉林省建筑历史与建筑遗产保护学会常务秘书长王新英,吉林艺术学院教师、漫绘长春文创品牌主理人彭朔,非遗传承人(装裱修复技艺)张蒴紧密贴合书博会主题,带来一场跨界对话。
王新英认为文化赋予科技内涵;科技为文化传承扩展内容,并助力文化推广保留。像许多博物馆通过数字化的方式,让文物“活”起来。
彭朔和张蒴通过自身工作经历,分享科技成果应用在各自行业带来的变化和帮助。
在如何突破同质化问题上,嘉宾们认为应梳理地方历史文脉,融合科技,加强交流学习,走出一条吉林特色之路。
从书香到文博,从纸墨到数字,载体在变,但文明的血脉始终延续。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浪潮中,吉林的文化传承正以多元载体、创新形式走向未来。
来源:中国吉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