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朱婷与排管中心之间的很多细节问题我们不得而知,但彼此之间存在矛盾是可以感觉到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一些针对朱婷的不满总会从某些圈内的间接人士口中传出来。在我看来,朱婷和排管中心之间的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体系外和体系内之间的矛盾,而圈内不管是直接人士还是间接人士,都是体系内的代表。


朱婷是现役运动员,虽然仍然是体系内的人,但她与传统意义上的体系人又有些不同,可以看做是准体系外的人。因为有过卓越的成就且至今实力在线,所以有很高的市场价值。不论是受雇于欧洲俱乐部还是接手代言,都可以赚到不菲的收入;又因为当年她出国手术时,排管中心没有为她解决费用问题,因此排管中心很难像对待传统意义上的体系人那样管理朱婷。排管可以随时叫停李盈莹、庄宇珊留洋,但却对朱婷婉拒国家队邀请无可奈何。类似的事情日积月累,再加上彼此在理念上的差异,就会逐渐产生矛盾。



其实类似朱婷这样功成名就的运动员到现在这个年纪完全可以申请退役,躺在功劳簿上在体系内得到一个不错的职位,过上稳定富足的生活。但朱婷对排球仍有热爱,所以选择在水平最高的欧洲联赛里继续自己的排球事业。有人说她是为了钱,我想问为了钱怎么了,我们上班主要不都是为了钱?用自己的劳动得到合法收入无可指摘。2024年在国家队连奥运会资格都不稳的时候,她还是回来了。虽然一开始没有很好地融入球队,但到了奥运会赛场,她与队友互相鼓劲、拼到手腕再度受伤,这难道不是事实?


在朱婷之前,其实郎平、李琰(短道速滑)都有过类似的遭遇。郎平1986年退役后,没有接受体系给她安排的高位,而是选择自费出国留学。靠担任大学助理教练赚取学费和生活费,又到欧洲联赛打球赚钱做手术、改善生活。1990年和1995年,又两次响应国家队的召唤回国参赛和回国执教。2013年再度执教后更是将中国女排重新带到巅峰。但排管中心与郎平之间的矛盾却早有耳闻,直到排协在官网上转发张然的那篇文章后,终将这种矛盾暴露到了日光下。



冬奥亚军李琰退役后同样没有在体系内任职,而是选择去美国执教短道速滑队,在培养出阿波罗这样的奥运冠军后,受邀回国执教,带队在温哥华冬奥运会包揽女子项目的四枚金牌。但之后由于领队王春雨和她之间的矛盾不断发酵,最终引发了著名的短道速滑队内讧斗殴事件。



其实运动员退役后放弃体系内安逸的生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体系外闯荡,单单勇气就值得敬佩;而那些在体系外取得了卓越成就的,更是值得褒奖;取得成就后还能回来反哺体系内的,就应该得到体系的珍惜。理念不同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彼此都要有智慧想出办法,为了共同的目标而求同存异。


最后,借用曹植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结束本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