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注意!
19日起暴雨高温又要“组团搞事”了!清远韶关等地大雨滂沱,局部暴雨大暴雨来袭。粤东雷州半岛却被高温笼罩,32到35℃热得人发懵。
一边大雨倾盆一边闷热似蒸笼,这天气简直太反常。
走在大街上,暴雨区的人趟水前行,高温区的人汗流浃背。茂名阳江相对湿度超85%,空气里全是水汽,体感温度直逼40℃。
这样的“湿热双拼”模式,广东人真是苦不堪言。
可别小看这天气,背后藏着三重风险呢!
韶关清远山区前期雨水多,土壤饱和,新一轮降雨易引发滑坡山洪。2022年“龙舟水”的教训还在眼前,凌晨夜雨尤其要警惕。
广州佛山等城市也不省心,短时强降雨可能让马路变河道。
2018年“艾云尼”让广州地铁停运,城市排水系统面临大考。中小河流的威胁更隐蔽,北江西江支流可能水位猛涨。
清远英德曾一夜涨水8米,这种“闷声发大水”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为啥今年天气这么怪?全球气候变化在搞鬼呢!
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近十年广东暴雨日数年均多1.8天,极端降水也在增多。粤东高温是副热带高压异常增强所致,2023年控制华南天数比常年多15天。
这样的气候背景下,极端天气只会越来越频繁。面对“上蒸下煮”的日子,咱们得有应对办法。
除湿就用空调除湿模式,搭配风扇,效率能提升40%。衣柜里放“氯化钙吸湿盒”,变色指示比竹炭更直观,潮气跑光光。
湿热天容易“隐性脱水”,喝水记得加电解质,别等口渴才喝。
驾车遇到积水,记住“30厘米法则”,超过轮胎1/3就别硬闯。
地铁出行带个应急包,折叠雨衣、防水袋、便携拖鞋,有备无患。
穿衣也有讲究,轻便冲锋衣、橡胶短靴、速干衣裤,雨天出行不发愁。“落雨不怕热,就怕积水没过脚”,老一辈的提醒得记牢。
可这天气啥时候是个头?
不少人心里都犯嘀咕。气候异常面前,咱们普通人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防范。
政府部门更得加强预警,完善排水系统,守护百姓安全。过去几年极端天气频发,每次都给咱们敲响警钟。
气候变化不是遥远的事,就发生在咱们身边。
保护好环境,或许能让未来的极端天气少一些。当然,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把应对措施落实到位。
家里的老人小孩抵抗力弱,尤其要注意防暑防潮防意外。你家那边开始囤除湿袋了吗?
评论区聊聊应对妙招。
天气变化快,记得随时关注“广东天气”官方信息。
最后提醒大家,遇到危险别硬抗,安全永远是第一位。
希望这场“湿热双拼”早点过去,让广东人舒口气。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还得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