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原本被寄予厚望的一场俄乌和平谈判,在伊斯坦布尔开场不到10分钟就草草收场。
尽管土耳其总统亲自牵线、普京和泽连斯基表面上都表现得十分重视,甚至特朗普也抢着“蹭镜头”,表示是自己撮合了这次谈判,但一切热闹的表象下,还是挡不住现实的冰冷。
谈判根本没有实质进展,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真正开始就已经宣告破裂。
这场谈判的失败,不是突发事件,而是多方矛盾积压后的必然结果,从俄乌之间的深层分歧,到外部大国的摇摆不定,再到战场形势对彼此谈判态度的影响,一切都注定了它很难有好结果。
这场会谈选在伊斯坦布尔的多尔马巴赫切宫举行,选址颇具象征意义,这是个见证过无数历史事件的地方。
但开局就显得不那么吉利,俄罗斯代表团比约定时间晚到了10分钟,泽连斯基虽然提前抵达土耳其,但临时改变安排,并没有出现在谈判现场。
普京更是压根就没打算亲自露面,表面上双方态度“积极”,实际上都留了后手,这本身就已经说明了问题。
尽管如此,外界依然充满期待,尤其是特朗普,他对媒体表示:我为这场和谈做出了巨大努力,我相信它可能是历史转折点,但很快,现实就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
俄罗斯代表一进门,就毫不含糊地直接抛出了自己的“和平条件”,基本上可以说是“开门见山”,但内容却一点也不让人惊喜,俄方提出了四条停火要求:
1.乌克兰全面撤军,退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地区,2.大幅裁军,军队规模限制在8.5万人,只能保留“自卫力量”,3.承诺永不加入北约,并不得允许任何外国军队或军事基地进入本国,4.西方全面解除对俄制裁,允许俄罗斯自由进入国际市场。
这些条件其实并不新鲜,过去几轮外交风波中,俄方多次表达过类似意愿,但不同的是,这一次,俄方几乎是以“最后通牒”的方式在谈判桌上摆出这些条款,显得毫无回旋余地。
乌克兰代表当场表示:每一条都绝对无法接受。
其中最敏感的,是第一条,乌方强调,这根本不是谈判议题,俄方的前提已经触碰到底线。
泽连斯基也早就说过:领土完整是乌克兰的生存底线,任何让步都等同于国家自杀。
在他看来,一旦承认乌东四州被俄方“合法占有”,下一步恐怕连克里米亚也保不住,国内舆论更不会容忍他在这问题上妥协。
于是,会议很快就陷入僵局,不到10分钟,谈判气氛已经降至冰点。
俄罗斯代表愤怒拍桌,直接警告乌方:这次你们不撤出四个地区,下次就不是四个,而是八个地区了。
仿佛暗指下一步他们将把哈尔科夫、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尼古拉耶夫和敖德萨也纳入战争目标。
俄方态度强硬,另一位代表更是直接说道:我们不想要战争,但已准备好打一年、两年、三年,无论多久,我们曾与瑞典交战21年,你们准备打多久?
可以说,这不仅仅是外交语言,更是一种战争动员,俄军目前前线兵力已扩充至70万人,军工系统基本完成转型,炮弹产能甚至是北约援乌总量的三倍。
俄总统顾问苏尔科夫的话很直接:时间站在俄罗斯这边,乌克兰的抵抗能力正随西方援助减少而快速衰退。
乌克兰代表的态度也很明确:没有条件停火,任何谈判都是空谈。
他们的提议是,先达成无条件停火30天,并在国际监督下稳定局势,然后再谈其他问题,但这个方案被俄方断然拒绝。
俄方坚称:必须先解决根源问题,乌克兰中立、非军事化、承认俄罗斯控制的领土,否则停火只会让乌方有机会重整军力。
这也是谈判的最大难点,双方的逻辑完全不在一个轨道上。
俄方要的是一个“结果性”的谈判,让乌方直接认输,而乌方认为,连停火都没有保障,一切谈判都只是延续战争的另一种手段。
特朗普政府近期明确转向,将“结束冲突”作为主要目标,国务卿鲁比奥甚至放话,美国不会为乌克兰的领土幻想买单,这几乎是对乌克兰政策的急刹车。
乌克兰今年的财政赤字已占GDP的35%,靠自己根本撑不下去。
西方援助逐渐减少,德国总理默茨表示,欧洲无法填补美国留下的空白。
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担心,这场冲突若长期化,将拖垮整个欧洲。
更糟的是,乌克兰国内的战斗意愿也在下降,特别是东部前线地区,反战情绪日益上升。
联合国数据显示,乌克兰已有超1200万人口外流,500万难民集中在波兰,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压力。
虽然谈判以失败告终,但这并不意味着外交努力会停止。
相反,它可能标志着下一轮更激烈军事行动的前奏,俄方已经释放信号,如果乌克兰不接受当前条件,那么下次提出的要求只会更苛刻。
而乌克兰这边,面临的是国际援助减弱和内部信心动摇的双重压力,泽连斯基要守住的,不只是国土,更是一个国家作为“独立主权”的存在感。
英、法、德等国纷纷表态称,俄罗斯根本没有诚意,继续对其施压是唯一选择。
也有人担忧,如果这场战争持续拖下去,不只是乌克兰,整个欧洲都将被拖入泥潭。
这场不到10分钟的谈判,暴露了一个现实:没有互信、没有共识、没有退路的双方,是不可能通过几句外交辞令就轻易解决矛盾的。
战争从不是抽象的策略游戏,而是现实利益、国家安全、历史恩怨的总爆发。
俄罗斯的底线是掌控既得利益并扩大战果,乌克兰的底线则是不失国土、不被剥夺未来。
彼此的底线,恰恰构成了这场战争无法调和的根源。
普京的“不亲自来”、泽连斯基的“提前离场”、特朗普的“激动自夸”,一切喧嚣过后,只留下桌上一份没人愿签的协议草案和一句狠话:你们准备打多久,我们就打多久。
看起来,这场冲突离结束,仍然遥遥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