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罗斯专家瓦西里·卡申在一次会议上直言,中国核力量的迅速崛起正在改变西太平洋地区的权力格局,预计在2030年前,能够对美国本土实施打击的核弹头将超过1000枚。
瓦西里·卡申
卡申之所以突然提到中国核武器,是因为美国现在对中国的所作所为已经有些过头了,过去五年间,中美间的摩擦从贸易争端、科技限制,逐步蔓延至军事部署与地缘政治施压,其强度已明显超越“竞争”。以芯片制裁为例,美国先是联合荷兰、日本等盟友限制高端光刻机出口,后又步步升级,对中国企业如华为、中芯国际等设限,如今更是动用行政令,直接限制AI芯片如英伟达A800、H800向中方出口。
而在军事层面,美国则持续强化“印太战略”,不断巩固日美同盟,拉拢菲律宾、澳大利亚、印度等国,在中国周边布下了不少眼线。在卡申看来,在美国如此不断地挑衅下,中国的忍耐已经接近极限,而一旦中方决定不忍了,那后果是美国不可想象的。
根据卡申的判断,到2030年,中国拥有1000枚具备对美本土打击能力的核弹头后,将跻身与美俄平起平坐的核威慑体系。而这个数字也不是信口开河,卡申表示,2023年美国国防部曾发布《中国军事与安全发展报告》,报告中指出,中国的核弹头数量已经突破500枚,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扩张。
这也意味着,中国正从传统的“有限核威慑”战略,走向更具主动防御色彩的“全面威慑”体系,而这样的转变也是应对美国围堵压力的战略需要。
而核力量的提升不仅是军事问题,更是地缘政治的筹码,当你的对手知道你有能力进行毁灭性报复时,他就会三思而后行。2024年美军在国会报告中明确表示“中方核扩张速度已超出五角大楼预测”,并警告称,一旦中方具备千枚级别的核反击能力,美军在亚太的战略自由度将“受到实质性压制”。但问题是美国敢动用武力干预中国事务吗?
尽管卡申强调了核力量的重要性,但从现实操作来看,中美之间的较量早已进入非传统战场,军事冲突反而是最不愿碰触的一环。过去十年,美国对中国的遏制策略已从贸易战延伸到科技战,甚至是意识形态的全面对抗,军事行动则是其他所有手段都失败后才会动用的“最后选项”,是这不仅因为军事对抗的成本极高,更因其不可控性极强,尤其在核武器普及的时代,一旦误判,后果将是全球性的。
同时卡申也预测,随着中国核力量和常规军事能力的增强,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体系可能面临瓦解的风险。日本、韩国和菲律宾等国长期依赖美国的军事保护,但如果华盛顿因中国的威慑而不敢轻举妄动,这些国家将不得不重新评估自己的战略选择。
以台湾问题为例,近年来美国不断加大对台军售力度,并通过“印太战略”拉拢盟友形成对华包围圈,但如今我军从航母编队到高超音速武器,这一系列现代化军事进程都让任何外部干预的成本变得难以承受。
不少东南亚问题专家表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存在正在被稀释,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会主动挑起冲突,而是说中国有能力让对手知难而退,这种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正在改变游戏规则,让美国的传统优势——航母战斗群和前沿基地变得不再无懈可击”。
总之,卡申这番言论就是想告诉美国,如今已经不是几十年前了,美国那套威胁论已经没用了,要真的想让“美国伟大”,只有合作共赢才是最好的办法,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