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肯塔基州惨遭重创,EF4级龙卷风数分钟摧毁整镇

当地时间5月16日晚间,美国肯塔基州小镇伦敦(London)在短短几分钟内遭遇毁灭性风暴打击,一场强度初步评估为EF4级(即风速可达267-322公里每小时)的巨型龙卷风如同天神之鞭,在镇区横扫而过,将大量建筑夷为平地。居民原本熟悉的街区顷刻之间变得面目全非,房屋、车辆、甚至一些坚固的混凝土结构都未能幸免。



据初步统计,这场龙卷风已造成至少24人死亡,还有多人失踪,是自2021年12月横扫美国中部四州的大规模龙卷风事件以来,最致命的单个龙卷风灾难。现场照片显示,整个镇区像是被炸弹炸过一样,瓦砾堆积如山,街道断裂,电线杆倾倒,道路不复存在。救援人员在灾区一片狼藉中展开紧急搜救,而当地也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动员所有可调资源进行人员搜救和基础设施抢修。



龙卷风肆虐过程中,其路径在森林区开辟出一条长约60多英里(约96公里)、宽1英里(约1.6公里)的“死亡走廊”,数万棵成年乔木被连根拔起或直接折断,大片绿地变成荒芜的棕褐色创伤带,仿佛一只巨兽横穿林野留下的痕迹。对于龙卷风频发的美国中部地区来说,春季本就是高发期,但这次龙卷风的威力和突然性让人措手不及,再度警醒人们:气候系统的极端变化正在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越来越猛烈。



二、极地冷涡与南部热浪交锋,强对流系统引爆超级龙卷风

很显然,这场引发惨剧的龙卷风是大气层中一场精密却危险的剧烈冲突的产物。从500百帕天气图分析可以看到,引发肯塔基州龙卷风的根源,是一股从北美极地涡旋中分裂出来的冷涡系统。这个冷涡在中高纬度急剧下潜,在地面诱发出气旋系统,并迅速发展为强烈的对流风暴。在这个过程中,南部原本已经积蓄已久的极端热浪也被动出击——强盛的冷涡如同风扇吸气,将南部炎热潮湿的空气向北拉拽,形成一个剧烈的冷暖空气对撞带。



这种大范围、快速汇聚的冷热空气交界处成为超级雷暴系统孕育的温床,而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强雷暴群又进一步增强对流上升运动。当这些气团遭遇复杂的地形起伏与剧烈的垂直风切变时,极端龙卷风便自然而然地爆发了。



这类由冷涡+热浪对撞造成的超级龙卷风并不多见,但一旦成型,通常都具备高强度、持续时间长、移动速度快等特点,破坏力远超常规强对流天气。从当前回顾来看,这次肯塔基州的龙卷风路径之长、破坏面之广,几乎可以视为一个典型的气象教科书级灾害实例。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本轮冷涡背后牵动的西风带活动极其活跃,整个北美中纬度地区出现了广泛的波动异常,这一现象也正是我们进一步需要关注的重点——大气并不是各自独立,而是存在上下游效应。



二、北美龙卷风为何会间接影响到我国?背后是大气波列遥相关

虽然龙卷风灾害发生在万里之外的美国,但其背后所反映的全球大气环流变化,却可能对我国北方带来间接但显著的影响。我们从图中可以看到,引发肯塔基州龙卷风的这轮极地冷涡及其引发的剧烈对流风暴,不仅搅动了北美上空的西风带,还在其东部推动出一个强大的阻塞高压。



这个高压区出现在北大西洋上空,形成了大气波列中的一个强拐弯,进而在其下游方向,包括欧洲、中亚乃至东亚地区,引发了一系列联动式波动变化。简单说就是:北美动一下,遥远的亚欧大陆也会跟着颤。具体到我国,北方地区已经感受到这种波列扰动带来的影响。从环流形势来看,随着北大西洋高压的增强,我国北方地区上空也出现了异常的暖脊系统。这个暖脊在高空持续稳定,导致地面空气被压缩升温,形成强烈增温效应。与此同时,高空冷涡也在不远处活动,两者形成“热压冷夹”的天气格局,导致极端高温现象频现。



近期内蒙古、甘肃、河北、河南、山西等地相继出现超过40摄氏度的极端高温,部分地区甚至接近历史同期极值。这些高温过程的出现,并不是孤立的晴热天气造成的,而是全球环流大格局“遥相关”的体现——而这背后的起点,正是大洋彼岸那场引发惨烈龙卷风的冷涡与热浪交汇。



在大气科学中,这种跨洋联动属于遥相关现象,尤其常见于赤道辐合带、季风爆发、极地涡旋活动等大尺度系统。当一个地区的气候被扰动时,很可能通过高空波动、海气耦合等机制影响到数千公里外的其他区域。这提醒我们,气候异常已是常态,应对极端天气已不只是地方问题,而是全球联动下的人类共识挑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