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胜利是无数志愿军先烈用他们的鲜血堆砌而成,他们的每一场战斗都异常艰辛,尤其是长津湖一役。
此一役虽然志愿军虽取得了胜利,可它却也成为了国人心中之刺,每每提及总让人为之伤痛,作为抗美援朝战争当中至关重要的一场,长津湖战役伤亡惨重。
说起这其中的原因令人“怒其不争,哀其不幸”,尤其是第88师师长吴大林,他的抗命,队伍副师长的避战,最终导致了如此惨烈的结局。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这场战役为何会成为国人之殇?
宋时轮领命抗美援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宋时轮作为第九兵团总指挥奉命挥军北上,队伍中的20军与27军作为他抗美的第一梯队,26军则作为预备兵团,处于第二梯队。
在接受指令后,三支队伍同时出发,作为先遣部队的20军团与27军团第一时间进入朝鲜东北地区,26军紧随其后。
不过,相比先遣部队的20军和27军,26军团的行进速度并不算快,也正因为这一时疏忽,才导致了其后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彼时,20军和27军很快就到达目的地,与敌人展开激烈交战,可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却让志愿军队伍陷入了绝境。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原来,在宋时轮最初的战略计划当中,志愿军人数已达十万,人数是美军的十倍,就人数而言已取得一定优势。
而除了人员的优势,还有一个是原因,那就是地理位置,宋时轮考虑到长津湖地理狭窄,即使两军交火,对峙的时间也不会超过一个周,既然是一场可以快速结束的战斗,自然不用耗费更多的兵力。
但万万没想到,就在第二十与二十七师两个野战军团在与美军交手后,敌人感受到志愿军的威胁,加强了火力猛攻,美军一再加码,志愿军很快就不敌对手。
除了敌人攻击势头猛烈外,让20军和27军感到最绝望的是天气的变化,一场暴风雪让体力本就枯竭的队伍更是雪上加霜。
两相对比,美军物资优势明显,相反志愿军却食不果腹,饥寒交迫更是让体力快速下降,与此同时,敌人高火力地猛攻,志愿军队伍人数锐减。
激战仅几天,两支兵团损失惨重,尽管在这期间,20团和27团用计将敌人分开进行围困,可敌方显然比志愿军准备的充分。
在有足够的物资条件下,美军可以持续消耗志愿军战斗力,在敌人高床暖枕休养生息时,志愿军却啃着雨雪,以杂草为食,在饥寒交迫之下能保住性命尚且难言,更遑论有力气上战场杀敌。军团危在旦夕!
宋时轮第一时间收到组织下达指令:“两日内解决包围的敌人,而后快速支援长津湖战场”,接收到消息后,他马上调整战略部署,启动预备兵团二十六师。
12月2日,26军收到了宋时轮的命令:“立马南下,在三日内进入攻击的位置,并向美军发起攻击!”
难以完成的任务
问题就此发生,就在宋时轮下达命令之后,却收到反馈:“26军团驻扎的地方距离战场的位置至少要45公里,最为的甚至到达70公里,按照脚程,即使用一天一夜也很难抵达目的地。”
毕竟,想要按照命令的时间到达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宋时轮听闻后心中隐含怒气,可考虑到队伍实际情况,决定延缓一天。
原以为26团能够按照约定时间奔赴战场,可令人没想到的是,再突变故,更是因这变故,志愿军陷入苦战,差点全军覆没,造成如此惨烈结局的88军团更是直接被撤除番号,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特殊的预备役”
88团,作为二十六师其中的一个师队,与其他三个师相比略显特殊,也正因为这“特殊性”才导致了队伍最终的结局。
二十六师一共有四个师,在这其中76、77师以及78师是队伍的主力,是正规的野战师,而88师则不是,它的组成人员是由被撤销的三十军当中编入的。
相比其他三支队伍,88师无论是从磨合以及实战来说都有所欠缺,所以队伍显得十分的“专业”,这也是为什么88师只能作为队伍后卫的原因。
但也恰恰因为如此安排,反而让88师的师长吴大林也觉得自己的队伍并非十分重要,既不是先遣部队,整个队伍也就显得相当的放松,甚至失去警惕之心。
如果没有突如其来的军令,或许这支队伍的问题不会如此快速显现,吴大林当得一阵子师长,长津湖战役也不会如此艰难。
可事情没有如果,种种因果叠加,因为宋时轮的思虑不周,吴大林等人的松懈,长津湖战场成为了抗美援朝战争当中最为惨烈的一役。
未完成任务的88军团
在吴大林接受指令时,20军与27军已身陷囫囵,可即便如此,面对这极为“苛刻”的指令,吴大林还是公然“违抗”。
按照最新军令,二十六军必须在两日时间抵达目的地并完成下达任务,可实际情况却是,吴大林见风雪太大,不利于行军,决定“忽视”军令,先找到驻扎点驻扎,躲过暴风雪后才继续前行。
所以,当26军的大部队找来时,88师的行进速度已经严重滞后,甚至影响到了整个队伍。
最为关键的是,在26军政委严肃指出吴大林延误战机时,吴大林竟是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这吴大林究竟为何如此?
原来,吴大林根本没将军令当回事,虽他口口声声说是由于天气原因,延缓行军速度,但实际却并非如此。
他之所以罔顾军令,很大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出身,曾经给朱德将军当过警卫出身的吴大林心中有一股傲气,再加上他家境殷实,向来随心所欲惯了,自然不可能将比自己年龄还小上许多的政委放在眼里。
“军令如山”在吴大林看来只是一纸空谈,也就没有所谓的听令行事!这才生生延误了最佳的时机,延缓了队伍的前进速度。
惨烈的教训
内讧的最终结果就是,吴大林与26军政委争吵到了第三日,队伍终于出发,可此时的队伍已松如散沙。
就在88师的前卫262军团在行进公路时,美军侦察机突然出现,并迅速对262团进行地面轰炸。
在密集火力的攻击下,262几乎全军覆没,除了零散的几名战士,就剩下带队副师长。
当其他部队找到他时,他已经躲在美军的坦克残骸当中如何都不肯出来,而吴大林所在的队伍情况同样损失惨重,虽交火时间短暂,可就在短时间内,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营的兵力。
而后经过千辛万苦,等吴大林的队伍终于到达目的地时,距离指定的时间已迟到整整三天!
最糟糕的是,吴大林在行进的途中,通讯设备以及武器设备皆受到了严重的损伤,与队伍完全断了联系。
在又一次被敌人发现后,队伍被敌人当成了靶子,志愿军战士更是几乎被屠戮殆尽。
怒气冲天宋时轮
尽管这场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可经此一役,志愿军元气大伤。在追责问责时,88团自然成为了众矢之的,在战后会议上,宋时轮痛骂26军,并做出最终处决。
“师长吴大林在战斗当中指挥性低,撤其师长一职!而队伍副师长王海山竟然战前逃脱,不仅撤掉其职务更对其进行纪律处分!除此之外,88师取消番号!”
可无论如何处决,战士们逝去的生命也不能挽回,我们能做的只有汲取经验和教训,铭记志愿军烈士的付出,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