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30分钟快充、双电机、e-TNGA架构、四级动能回收)
丰田C-HR(参数丨图片)是日系车型中为数不多的个性化车型,造型接近早期的概念车,如今新一代C-HR推出了纯电版本。这款基于e-TNGA平台打造的紧凑型SUV,不仅是丰田电动化战略的重要棋子,更是向性能化电动车转型的一步,双电机四驱与其他丰田差异明显,那么丰田的电动车技术怎么样?自研的C-HR实力如何?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
丰田电动车技术
C-HR BEV纯电版基于丰田专为电动车研发的e-TNGA架构打造,相较于燃油车和混动车的TNGA架构,电动版的刚性更高。电池组平铺于底盘下方,既降低了车辆重心,让离地间隙保持在162cm,又通过交叉框架结构增强了车身刚性。这种设计让C-HR在弯道中表现出色,配合重新调校的悬挂系统,弹簧阻尼和防倾杆刚度比老款的燃油版更高,应对增加的车身重量,整体调校更运动,丰田希望吸引一些高性能掀背车的玩家。
CHR搭载74.7度的锂电池组,丰田并没有公布电池供应商,但表明电池具有独特的预调节功能,当导航的目的地设定为快充站时,系统会自动预热或冷却电池至合适温度,确保在低温环境下也能实现30分钟的快充时间(10%-80%),提前预热电池避免了停车后等待电池升温。
为了防止电池热失控,丰田采用高电阻冷却液循环系统,即使在电池高负载条件下,也能防止因短路而引起的自燃,电池电压、电流和温度也进行实时监控。
有趣的是,丰田还为C-HR BEV配备了换挡拨片,和燃油车一样,方向盘后面的换挡拨片不是摆设,但这并非用于换挡,而是调节四级动能回收强度。高档位下,能量回收效率较高,在一些红绿灯之前不用踩刹车,就可以让车辆停下来,车主可以简单地设置动能回收力度,在不同的路况下快速切换,不用在屏幕菜单里慢慢寻找。
2026款丰田C-HR纯电版的实用性
第一驾驶
C-HR BEV采用前后双电机布局,综合输出338马力,百公里加速时间仅需5秒,这在丰田的车型中并不多见,即使是搭载V6发动机的丰田,大部分也贴上了“稳重”的标签。全时四驱系统通过独立控制前后电机扭矩,在湿滑路面或急加速时不会打滑。得益于低重心和50:50前后配重,开起来比丰田的前驱车更灵动。
在北美EPA续航测试中,丰田的成绩为467公里,这种实测比较接近实际续航里程,虽然不如起亚EV6等北美的对手,但在丰田车型中,续航值得肯定。充电方面,11 kW车载充电器支持家用慢充,而快充峰值功率未公布,从30分钟的快充时间来看,功率并不高,与800V架构的自主品牌车型有一定差距。
第二乘坐
C-HR BEV长4519毫米、宽1869毫米、轴距2751毫米,属于标准的紧凑型SUV。腿部空间宽裕,但后排头部空间因溜背造型略有牺牲,高个子的乘客略显压抑,这也是C-HR一直以来的短板,后排座椅支持4/6放倒,后备厢容积可以扩展到719升。
前排标配14英寸中控屏,搭载丰田Audio Multimedia系统,支持无线CarPlay和安卓Auto互联,SE版本采用织物/SofTex混搭座椅,XSE版本升级为合成麂皮材质,更有质感。但全系未提供座椅按摩这样的功能,且副驾电动调节仅限高配,入门版仍需手动调整。
第三智能
全系标配TSS 3.0安全辅助系统,包含预碰撞系统、全速域自适应巡航、车道居中辅助等主流功能。实际体验中,车道保持对弯道的识别较精准,加减速动作柔和。新增的Proactive Driving Assist(PDA)监测到行人或自行车时提前轻微刹车,提醒车主。
盲区监测+后方交叉预警可以在倒车时提醒侧后方来车,减少盲区风险。交通拥堵辅助也是一项新功能,在低速跟车时可自动控制转向,缓解驾驶疲劳。但缺少高阶自动驾驶,没有激光雷达或高精地图支持,无法实现领航辅助驾驶。
选车侦探观点:丰田C-HR BEV展现了传统车企在电动化转型中的进步,采用自研的e-TNGA平台,双电机四驱提升了性能,大电池带来接近自主品牌的续航能力,但创新力度仍显保守,比如智能座舱、驾驶辅助系统等依旧在燃油车的阶段,没有明显的变化,也没有800V高压平台,快充功率有限。大家觉得丰田的电动车怎么样?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