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做梦都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印巴空战中输得这么彻底。

这与莫迪设想中的结果完全不同。

毕竟,印度此举属于为了对付中国,阻挠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故意和巴基斯坦制造摩擦,并主动对巴方开火。

此举也导致印度不惜赌上国运对付中国,结果因为印度过度自信、骄傲自大,让自己沦为国际笑柄,甚至是一败涂地。

毕竟,从印度独立之后,一直怀揣着称霸南亚、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印度地处南亚次大陆核心位置。

周边国家实力相对较弱,这让印度在南亚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过,在印度洋地区,从东南亚到中东,印度将成为经济和政治中心。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想抱负,让印度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亚洲乃至全球。

而中国作为亚洲大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甚至是国际影响力,均在印度之上。

因此在印度的地缘政治构想中,中国的存在就是印度扩张的最大阻碍。

毕竟,在印度国内,莫迪政府面临诸多棘手的问题。


【印度国内问题颇多,莫迪需转移矛盾】

比如说失业率居高不下、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农民抗议等等。

为了转移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提升自身的支持率,莫迪政府巧妙利用中印矛盾,企图将内部问题通过外部解决。

再加上美国在背后推波助澜,拉拢印度,不断推行所谓“印太战略”。

将印度视为美国对付中国的战略支点。

为此,美国向印度提供大量军事技术支持、政治支持和经济援助。

比如说对印度出口“死神”无人机、P-8I海上巡逻机等,提升印度的军事实力。

在政治上,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多次支持印度,支持印度申请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在经济上,美国推动印度和西方进行合作,减少印度对中国的依赖。

正是基于这些要素,让印度与中国的博弈中,自认为自己底气十足,有靠山。

导致印度夜郎自大、过度自信。

老话说,骄兵必败,这话说得一点都没错。

就拿中印双方的实力进行比较来看。

首先,2024年,中国GDP达到18.1万亿美元。

印度为3.9万亿美元。

中国是印度的4.6倍。

在产业结构方面,中国拥有最完整的工业体系,制造业GDP占比达到27%。

高新技术制造业增速保持在10%以上。

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中超过60%。

中国的工业涵盖了从传统制造业再到高端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中国产业链,覆盖多个领域】

这也是美国会在关税战中,主动妥协的原因之一。

反观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只有16.1%,过度依赖手机组装等低端环节。

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度超过70%。

同时印度的贫富差距极大,5%的人口掌握了印度80%的经济。

如今印度有近10亿人还在为温饱而发愁。

至于军事方面,就更别提了,印度军队是有名的“万国造”。

主要武器装备依赖于进口,自主研发的光辉战机依旧不成熟。

这样的印度,拿什么与中国一较高下?

而且此次印巴交火的原因,君明此前也进行了分析,很有可能就是印度“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毕竟,枪击事件发生之后,除了逃走的武装分子,其余的均被印度击毙。

一个活口都没有留。

这一点似乎有点过于巧合了。

君明曾经说过,任何巧合都是别有用心。

而枪击事件发生在万斯访问印度的第二天,万斯这个乡巴佬,真的是走到哪,哪里就会出事。

今年2月份,万斯出访德国,抵达慕尼黑之后,当地发生恐袭。

导致39人死亡。

4月20日,万斯会见方济各之后,次日教皇去世。

紧接着万斯带着自己的老婆、孩子出访印度,第二天,克什米尔发生枪击事件。

因此,咱们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这一切就是印度自导自演。

枪击案发生之后,印度迅速将矛头对准了巴基斯坦。

这一点同样不符合常理。

仅凭几名武装分子,印度就能断定是巴基斯坦干的,属实有点过于武断。

而且就在枪击案发生不久之后,一份印度机密文件通过社交媒体泄露了。

基本上可以坐实,这件事就是印度干的。


【枪击事件,是印度自导自演?】

这份文件是印度调查分析局呈递给印度内阁秘书处的行动方案。

文件证明,印度情报局计划在万斯访问印度期间,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策划高伤亡、高能见度袭击。

虽然没有提到具体的袭击手段,但是对于袭击发生之后,后续如何采取应对措施,已经写得很清楚。

第一就是伪造证据,比如说利用AI生成虚假证人证词、模糊视频等等。

同时要求印媒在袭击36小时内公开释放假证据,嫁祸给巴方的三军情报局。

第二就是控制行动范围不超过控制线1.2公里,以免触发国际仲裁。

第三就是为俾路支分裂势力提供行动机会,以在俾路支省制造代号“T-48”的行动。

第四就是引导舆论,将袭击与伊斯兰阴谋关联,并抓住万斯访问印度的窗口期,获取国际社会的同情。

最终,印度情报局的目的是迫使巴控克什米尔和俾路支省出现双重危机,彻底失去对印度河水资源的控制权。

同时印度还会加强对中巴经济走廊和瓜达尔港的监视。

如果行动失败,或者计划暴露,印度情报局还会启动在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备用系统。

最初外界对这份文件的真实度表示怀疑,但是在枪击事件的第二天,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出现了武装分子动手的情况。

不仅占领了交通要道,还攻陷了政府大楼。

这就是文件中提到的“T-48”行动。

可以说,无论是行动时间还是行动方向,全部吻合。

对此,印度极力否认,还表示这一切都是巴基斯坦伪造的文件。

随后,印度情报局局长拉纳中将就被解雇了。

被调往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当军区司令。

且不说莫迪政府此举的目的是什么,打开地图之后就会发现,安达曼和尼科巴群岛地处马六甲海峡西口之外,属于印度的边陲之地。

这不就和我国古代流放边疆是同样的道理吗。

只有犯了大错之人,才会被送往边疆地区。

于是就有人猜测,莫非是拉纳透露将文件泄露给全世界?

此举让莫迪很生气,一怒之下就将拉纳发配到边疆了。

也许很多人都不明白,印度为何要玩这一出?

这其实和印度的惯用思维有关,那就是内部矛盾通过外部解决。

比如2019年印巴冲突之际,正值印度大选。

莫迪通过对巴基斯坦的越境打击,树立了自己的强硬形象。

此举也让莫迪在两个月之后成功当选。

然而眼下印度没有大选,莫迪在国内也没有任何强大的对手,没有必要搞这一套。

可是咱们不能低估了莫迪,毕竟网上可是称莫迪是“莫迪老仙,法力无边”,这说明莫迪确实不简单。

从此人的履历上来说,从厕所革命再到污水处理厂,搭建全民医疗体系、废除落后的法律条文、废钞令、军队改革、统一印度教意识形态等,均是莫迪的大手笔。

此举让印度从2014年到2024年这十年间,GDP增长速度达到107%。

从2014年的1.1万亿美元,飙升至如今的3.9万亿美元左右。

因此,印度人对于莫迪那是极度热爱和赞颂。

可是对于中印而言,颇有一种既生瑜何生亮的感觉。

印度的成就确实不错,但是印度的邻国是中国。

和中国相比,印度如同蜡烛,中国就是日月。

所以印度的首要目标就是追赶中国。

唯一抓手就是制造业。


【印度投靠美国,只为追赶中国制造业】

只有制造业得到提升,才是强国之本。

如今印度恰好处于历史性的制造业追赶中国的战略机遇期。

眼下正处于中美对抗阶段,西方主导的产业链要从中国向外转移,很有可能会成为必然发生的事情。

那么谁能替代中国?

如果从西方所谓“友岸外包”的政策来说,符合条件的国家很多。

比如说越南、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柬埔寨、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和印度等。

虽然印度人口比较多,但其他方面的优势确实比其余国家并不大。

如何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就成为印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印度而言,错过这个村就真的没有这个店了,机会只有一次。

一旦接住了,印度到该国独立100年,也就是2047年成为发达国家,也许真的不是梦。

可是西方凭什么要把产业链转移至印度?

这就需要印度取得美国的信任,必须缴纳投名状。

第一个投名状就是俄罗斯。

由于俄罗斯和印度关系匪浅,俄乌冲突爆发之后,印度一直都是俄罗斯重要的石油销售商,低价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转手就能高价出售。

同时印度军队的大部分装备也是从俄罗斯进口,就连印度的航空业同样依赖俄罗斯。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自然不相信印度。

因此,出于自身考虑,为了获得美国的信任,莫迪缺席了此次红场大阅兵。

更重要的是,莫迪不仅没有出席,也没有派出军队参加阅兵仪式。

只是派出一名副防长走了一个过场。

这与2015年相比,已经是外交大降级。

当初莫迪本人和印度军队可是均出现在了莫斯科红场阅兵的现场。

此举也就代表着,印度正在疏远俄罗斯。

第二个就是中国。

中印之间原本就有领土纠纷,美国和中国之间有战略纠纷。

所以在对抗中国这一选择上,美印属于不谋而合。

对于印度而言,最好的投名状就是中国。

只不过印度很清楚,以自身实力不可能直接与中国开战,于是就选择退而求其次,对巴基斯坦动手。

一方面是印巴之间素有恩怨,另一方面则是巴基斯坦在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中拥有巨大的价值。

比如一带一路样板工程——中巴经济走廊。

从经济方面来看,中巴经济走廊包括大量基建项目。

譬如萨希瓦尔、卡西姆港等燃煤电站。

再比如说中巴友谊路,喀喇昆仑公路二期升级改造项目、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等等。

这些项目可以提振巴基斯坦的经济,帮助巴基斯坦摆脱贫困,同时也给中国的基建产能找一个出口。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中国突破美军在东亚包围圈的关键布局。

也可以让中国在西部经济发展中获利。

同时还能拯救一下巴基斯坦的经济状况,进一步稳固中国西部地区。

从经贸角度来看,中巴经济走廊从喀什到瓜达尔港,提供了一条绕过马六甲海峡的战略通道。

缩短了中国西部内陆与阿拉伯海的距离。

降低了能源运输和商品贸易风险,缓解了马六甲困境。

因此,无论对于巴基斯坦还是对于中国而言,中巴经济走廊是一条不折不扣的“龙脉”。


【瓜达尔港,对于中巴极为重要】

问题在于中巴经济走廊中间有一段地处克什米尔,这就是印度最好的投名状。

印度的计划就是在克什米尔制造枪击事件,然后以此为借口对克什米尔发起全线进攻,掐断中巴经济走廊。

如果这一计划顺势实施,印度就可以将巴基斯坦与中国分割,彻底打断中巴经济走廊的龙脉。

还能掐断巴基斯坦发展的希望。

此举也不用担心中国会武力干涉,顶天了就是援助巴方一些武器装备。

这在莫迪看来,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甚至是稳赚不赔。

其实这是印度效仿中国当初对越自卫反击战。

当初西方之所以将技术和资金源源不断转移至中国,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教训了越南。

获得了美国的信任。

如今莫迪也想效仿中国当初的行动,获取美国的信任。

只要印度全面占领克什米尔,就能赢得美国的信任,从此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这对于美国而言,自然是喜闻乐见,巴不得印度能给中国带去更多的麻烦。

毕竟,在整个4月期间,中美关税战十分激烈。

特朗普政府面对强硬的中国,很是头疼。

无奈手中能打的牌并不多,没办法让中国让步。

于是就选择让印度在背后捅刀子。

这对于我国而言,绝对是狠招。

如果我国死扛着不让步,只能眼睁睁看着印度占领克什米尔。

如果让步,美国可以施压让印度停止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行动,但代价就是中国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因此,咱们有理由怀疑,这一切就是万斯出访印度期间,美印商量好的。

但是印度和美国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印度会一败涂地。

在5月7日凌晨,率先对巴方展开进攻,集结了70多架战机。

划分为8个空中编队,利用喜马拉雅山脉和普尔潘尔山脉之间的斯利那加平地,试图发射防区外导弹对巴基斯坦进行攻击。

结果印军战机刚刚集结,就被巴方的ZDK-03预警发现了。

巴方空军战机迅速升空,派出40架战机赶赴前线。


【ZDK03预警机,此次功不可没】

这个时候,巴方其实还是比较克制的,无意和印军交火。

直到巴方预警机发现印军机群进行空地武器分离后,可以确认这就是印军发起了进攻。

于是巴方空军参谋长下令开火。

然后大家就看到了21世纪目前为止,最精彩一场超视距空战。

而就是不被外界看好的歼-10CE和枭龙,面对印军的阵风、幻影、苏-30、米格-29战机,打出一个6:0的效果。

这与巴方背后的中国作战体系也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歼-10CE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不能忽视。

印军飞行员还以为此次会在空中缠斗中,击落巴方战机。

结果如今的巴基斯坦空军与此前完全不同。

在惯有思维中,其他研发战机,是依托于飞机自身性能而量身制定战术。

比如说战机的机动性能比较好,就选择近距离格斗的战术。

雷达性能好就打中距离空战。

挂碍能力强就打对地突击。

很少有人会从作战体系的角度出发,制定相应的战术。

毕竟,能搞出作战体系的,只有中美两国空军。

方法其实都差不多,那就是用卫星、地面远程雷达、预警机、防空导弹、战斗机和电子干扰来形成一个作战体系。

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1+1>2的效果。

比如说红旗-9B地空导弹很厉害,如果藏在远处的大山中,就打不到了。

这个时候,ZDK-03预警机对导弹实施A射B导,打击藏在山体后面的敌方战机。

再比如说,歼-10CE 作为一款制空战机,轮挂载能力是没办法和阵风相提并论的。

但是依托强大的数据链,完全可以在其他战机帮忙发射,然后由歼-10CE进行引导攻击。

这次巴方就是沿用了中国制定的战术,在没有开启火控雷达的前提下,只是单线接收ZDK-03的数据信息,在最佳姿态下以仰角状态发射霹雳-15E,将导弹送入高空。

这是为了拥有更远的高度和射程。

于是搭载双脉冲发动机和双向数据链、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霹雳-15E,在发射之后,第一级号发动机工作,速度直接达到4马赫。

然后关机进入滑翔的状态之中。

双向数据链可以让它接收预警机、战斗机上的雷达数据,然后进行中段修正。

这个时候导弹完全没有任何主动雷达信号发出,战斗机自然不会收到任何警报。

等到距离目标20公里之际,二级发动机点火,导弹从高空俯冲,速度同样为4马赫。

然后导引头开机,主动锁定战机。

这个时候,敌机的预警系统根本来不及预警,战机就会被击落。

或者说即便预警系统报警,在4马赫的导弹面前,任何动作都是多余。

这一点从事后巴方公布的录音就可以看得出来,印军飞行员压根就不知道导弹从何处飞来,在最后关头伴随着绝望的喊叫声发生了爆炸。

事实上,巴方此次展示的中国作战体系,完全颠覆了全球对空战模式和战术的认知。

印度就算想破天也没有想到,最终居然会一败涂地。

这只是印巴交火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就是无人机和导弹战。

在印军被打出一个6:0的战绩之后,所有印度人都被打蒙了。

这什么情况?巴基斯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厉害了。

但是印度并不甘心就这样认输,紧接着就发起无人机战和导弹战。

结果再度以惨败而收场。

印军77架无人机被击落,但是印军对巴基斯坦发射布拉莫斯巡航导弹,袭击巴基斯坦的机场。

好巧不巧,正好有一枚掉在了拉希姆-亚尔汗机场,这让巴方坐不住了。

因为这座机场并不在克什米尔,而是在拉瓦尔品第,这是巴基斯坦总部所在地。

距离伊斯兰堡只有12公里。

同时这座空军基地没有一架战斗机,只是用于停靠公务机和运输机。

毕竟,巴基斯坦很穷,采购军火的资金,大多是阿拉伯国家提供援助,阿联酋就是巴基斯坦最大的金主。

阿联酋王室很喜欢一种鸟叫做波斑鸨,这种鸟只有拉瓦尔品第附近有。

每年秋天,阿联酋的王爷们就会乘坐专机来到拉瓦尔品第,然后进行捕猎。

如果这座机场被炸毁,阿联酋的王爷们无法降落在拉瓦尔品第,巴基斯坦岂不是要“断了粮”?

于是巴基斯坦就选择对等报复,报复的方式同样是导弹和无人机。

结果再度将印度打蒙圈了。

印度一看,这不行,自己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就此作罢。

从长计议。

随后印巴就宣布停火。

因为接连两场较量中,印军飞行员彻底丧失自信心。

印度的无人机和导弹也占不到任何便宜。

巴方背靠中国,只要巴方开口,拥有无限产能的中国,可以源源不断给巴方提供武器装备。

那么印度为何没有发动陆地战争?

一来是克什米尔山区的补给难度比较高。

二来是印军没有制空权。

巴基斯坦不需要对印军进行轰炸,只需要切断补给线,印军就得活活饿死在山谷中。

哪怕印度求助国际社会,也无人会出手相助。

美国忙着打关税战,中国和俄罗斯在看阅兵,英法全程没有表态。

各方会谈都没有提到印巴交火一事,代表着直接忽视了印度。

为此,印度只能自己给自己打气,大搞特搞了一场所谓的“十日胜利庆祝活动”。

这不就属于典型的自欺欺人吗。

美国眼看印度失败,自然无法推进遏制中国的阴谋,于是美国只能选择服软。

和中国发表联合声明,给关税战降温。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此次印巴交火给全球带来的影响。

别忘了,当初在1962年的对印自卫反击战中,开战前,印度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强于中国。

印度是所谓“不结盟运动”三个创始国之一。

在国际社会上属于一呼百应。

比如说在1961年,印度出兵武力收复被葡萄牙长期控制的果阿、达曼、第乌岛等地区。

经过48小时战斗之后,印度取得胜利。

面对葡萄牙的反对,有53个国家支持印度。

击败了昔日列强的印度,将自己视为世界的第三极。

于是开始进行所谓“边境扩张”,准备赌一把国运,爬上世界屋脊占领东亚水源。

结果在解放军面前,印度犹如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最终溃不成军。

全球一看,原来印度这么差劲,中国才是第三世界的大哥。

这也是为何在1962年之后,我国迎来一段建交大高潮。

印度从此一蹶不振,丧失了第三世界领导者的地位。

此次印巴冲突,同样打出了1962年的效果。

从莫迪上任以来,不断炒作所谓的“龙象之争”,将印度和中国摆在平起平坐的位置上。

印度军方通过全球大撒币,勉强拼凑起一支军队。

这次印度想用当前中美博弈的关键时期,再次赌一把国运,在克什米尔打一仗,打出印度的战略价值。

结果在中国还没有出手的前提下,印度就被综合国力远弱于自己的巴基斯坦当头一棒给打蒙圈了。

印度的国运也一下踢到了铁板之上。

虽然印度媒体还在大肆宣扬,你们都搞错了,印度才是此次交火的赢家,但是全球国家都知道真相。

一个印度失败的真相。

对于印度的实力,也会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同样,对于中国的实力,也会有一个认知。

这样一来,全球国家只会更加看不起印度,未来在选择合作对象之际,会进一步靠拢中国。

而西方也不会指望印度在西南方向可以牵制中国。

甚至对印度的投资和扶持,很有可能全面停止。

此前印度股市直接蒸发了一万亿美元,这就是资本逃离印度市场的最佳证明。

更为重要的是,印度无法获得美国的信任。

这就导致印度在政治上打不赢中国,在军事上更无法打败中国。

既然无法给中国制造麻烦和阻碍,印度经济很有可能会伴随着资本逃离,面临崩盘的下场。

所以,从莫迪决定再次赌一把国运的时候,也许失败早已伴随左右。

对于印度而言,一切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可能会有更多“惊喜”在等着印度。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造化弄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