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互降115,和谈落地,世界又要恢复旧秩序了?》

上午聊如今这一代年轻人的红利在哪里的时候,有好些读者问了我这么个问题。

就是那些欠发达国家,不安全,方方面的不安全,有治安上的,有医疗上的。

而且生活条件普遍太差。

你说的非常对,但我反过来问你,一个地方,比你现在所处的地方还要发达,或者一样发达。

但就是求着你去做人上人,当地人是多想不开啊?

如果你学过数学,我教你一个非常简单的判断一切事物的基准原则,它就是:

甭管预期和概率这两头怎么波动,数学期望本身,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历史上西方人很穷的时候,把东方描述成遍地黄金的比他们发达的地方。

这叫什么?这叫预期很高,你到了东方,你就是马可波罗,你可以发财。

问题是,容易到么?太难了。航海技术不发达,九死一生,抵达的概率太低了。

一个很高的期望乘以一个很低的概率,就是它的数学期望。

后来西方人变富了,到了清末,变成列强了,而东方的人均收入大幅度落后。

这时候,你去东方,期望降低了,概率提升了,你去看那个数学期望,还是那么多。

不增不减。

你想明白就这点事儿,你买彩票,高预期低概率,万一中了是很多钱,但是万分之9999,都中不了。

你上班,低预期高概率,一般不会拿不到工钱,但发工资也不会发到让你满意。

两个都不满意的选项里面做选择题,不要去想高预期高概率,没那种事儿。

搁在出海这件事上,是一模一样的,你以为清末列强来东亚做洋指导的那些人,他们是享福来了?

你想多了。

你哪怕多看几部欧美老电影,都会看到很多关于那个年月的描述,站在对方视角下的描述。

美国的医生,为了多赚几个补贴,带媳妇来到东亚工作。没几年,染病挂了。

两个人来,一个人回去。

这样的电影当中的桥段,太常见。

如果你生活在那个年代,你出生在美国,我让你去看东亚,就跟现在你去看非洲,是一样的。

你会觉得当地饮食不干净,水不干净,医疗条件太差,各种问题。

所以一百年前,什么人会离开美国本土?离开英国本土?前往东亚?

家贫走四方,他在当地的生活体验肯定不好。

否则他就不会从一个工业国来到一个农业国。

人这辈子的体验是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叫做物质,就是你说你吃什么,穿什么,医疗是什么。

另一部分叫精神,俗称你和你周围人的差距。

当时的英国人来东亚当洋指导赚补贴之前,人家也计算过的,这种东西都留有历史文档。

100年前,有个英国人记录了他在英国和在中国生活的对比。

他在英国赚的是英镑,过的是小中产的生活,吃的很好,肉蛋奶齐全,各种洋酒喝着,有巧克力咖啡,穿的也很好,用的是工业品。

但是家里没啥结余,也请不起家教,雇不起保姆,因为人工贵。

他去大清做洋指导,领的是三倍薪,他发现自己可以天天下馆子,围绕他们一家伺候的,常备的就有8人,里面有包月的黄包车夫,有厨师,有打扫卫生的丫鬟,还有家庭教师。

在他的笔下,他的生活,物质上其实是下降了,因为有些工业品他买不到,这里的食物他也不怎么爱吃。尤其令他头疼的是,医疗条件特别差。

但是,他觉得他精神上很充实,因为谈笑往来的都是大人物,如果是和他以前同阶层的人,则是小心翼翼谄媚的和他讲话,更不要说8个人成天围着他伺候。

这一切的感受,和他在英国国内备受冷落的小中产体验,完全不同。

他很享受这一切,而且,更重要的是, 他居然只花了30%的收入,存下了70%。

这份历史文档很有意思的,有意思就有意思在,这个昔日的洋指导,阐述了自己内心的反复权衡,以及取舍。

所以你把这个问题搁在今天也是一样的,有好处的事情,就有坏处。

你有钱,哪儿都香。

你没钱,你又想体验人上人,那你只能去欠发达的地方呀。

你以为当年的列强是享福来了?那只是站在我们的视角下。

清朝人生于此,长于此,他是拿自己的处境和洋指导的处境做比较,当然觉得对方享福。

但对方并不是这样,对方是工业文明的原住民。人家是用人家昔日的处境和当下来你这里的处境在比较。

那么今天,随着我们发展了,你要不要出海去欠发达国家,也是一样的。

你也会和自己的处境比较。你也会嫌弃那些欠发达国家医疗不好,卫生不好。

这就叫列强的苦恼,列强也有苦恼的,列强也不得安逸的,列强也没法东食西宿的。

别说列强,哪怕列强里的一哥美国,也是年年在挣扎,岁岁在权衡。

我那天讲关税落地与旧秩序,在第二个话题里面给你们完整的叙述了过去的几十年来,美国是怎么努力在特里芬悖论的漩涡里挣扎的。

你们以为他们是躺平的?幸福的享受了几十年的美元霸权?

想多了。

对方天天都在尝试解决,可是左支右绌,怎么都解决不了,这才是生活本身的样子。

上周五,穆迪拿走了美国最后一个3A评级。从此,美国一个3A评级都没了。

这个就叫周期,你甭管过程中怎么折腾,今天谁放狠话,明天谁说啥,周期变了么?

没有。

巴菲特为什么持有大量现金?很简单,对冲美国资产风险。

索罗斯为什么从个股调仓到标普500?很简单,用减少小船,增持大船的方式,对冲美国资产风险。

尽管都是美国资产,问题是,小船波动比大船大呀。

至于桥水,这个就非常彻底了。

我讲过很多次的,我说美元资产与黄金9:1的对冲模型还不够,最好8:1:1,就是美元资产8,非美资产1,黄金1。

桥水真就这么干了呀,你看,桥水今年的做法就是我去年的建议。

我相信这个比例还能调,就像我那天在旧秩序里说的,也许8还是不安全,还要调,比如7。

我问你,你觉得是巴菲特没钱,索罗斯没钱,还是达利欧没钱?

有钱人不也得天天琢磨对冲策略,有钱人不也得天天面对现实么?

那凭什么你可以说,我又没钱,还可以随便跑去一个地方当人上人,还要医疗好,卫生好,治安好。

你这么能,咋不上火星呢?

真应验了《我的团长我的团》里面那句台词,命都不要,就要安逸。

生活不是爽剧,爽剧里啥都有,生活中啥都没有,只有真实。

无非你愿不愿意面对它。关注公众号,西风的罗盘,方能阅读正文《互降115,和谈落地,世界又要恢复旧秩序了?》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